晚第四纪山东地区风尘堆积中砾石层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意义
定 价:88 元
- 作者:徐树建,孔凡彪
- 出版时间:2024/9/1
- ISBN:9787523611951
- 出 版 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P535.252
- 页码:170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对山东章丘HY黄土剖面砾石层上下部黄土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特征研究,对其搬运动力及其沉积环境进行判别,对砾石层砾径、砾向、砾态及砾性等沉积特征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讨论了HY黄土剖面堆积过程的古环境演变。通过粒度分析对章丘HY剖面沉积物进行成因判别,样品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具有典型风成黄土的特征,并结合粒度象和萨胡判别公式对其沉积环境进行判别,可判知章丘HY剖面沉积物为典型风尘堆积物。推断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大部分地区具有间冰阶海侵、暖湿的气候特征,山东章丘HY剖面砾石层和黄土交错堆积的沉积环境可能是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东部风尘沉积的环境背景,为探讨东亚地区重大气候事件奠定基础。
第四纪地质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历史、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指导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第四纪沉积物、生物化石、气候记录等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重建地球历史时期的环境和气候状况,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这些研究还可以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等工作。
徐树建,男,1967年11月生,山东沂水人,教授,博士后,临沂大学硕导,沂蒙学者第三层次专家,担任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五位)、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首位)、临沂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第四届临沂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出版《晚第四纪我国风尘堆积的区域对比研究》专著1部、教材2部。先后挂职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2.82013.8)、省派第四批第一书记平邑县地方镇小组长(2019.52021.5)等。
目录
前言 Ⅰ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地质历史背景 1
第二节 风尘堆积概述 9
第三节 砾石层沉积特征研究的重要性 16
第二章 山东地区晚第四纪地质环境 29
第一节 晚第四纪气候变迁 29
第二节 山东地区地貌演化与地貌类型 33
第三节 水文地质条件 38
第三章 风尘堆积的识别与分布 43
第一节 风尘堆积的野外识别标志 43
第二节 山东地区风尘堆积的分布规律 48
第四章 砾石层沉积特征研究 53
第一节 砾石层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53
第二节 砾石层沉积构造与层理 58
第三节 砾石层年代学研究 66
第五章 砾石层沉积的环境意义 74
第一节 气候环境变化记录 74
第二节 古地貌重建 78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古环境相互作用 84
第六章 典型案例分析 89
第一节 砾石层在山东风尘堆积中具有普遍性 89
第二节 山东章丘黄土沉积中砾石层的砾组结构特征研究 92
第七章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5
第一节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25
第二节 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 127
参考文献 135
后记 149
山东地区位于34°23'~38°17'N,114°48’~122°42’E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宽处约420km,东西最远距离约700km,陆地总面积约15.58万km2。山东省的地势总体上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其中,山地丘陵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34%,平原盆地区约占64.59%,河流湖泊区约占1.07%。主要山脉如泰山、沂山、蒙山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泰山是山东省的最高点,主峰海拔1532.7m,而最低处是黄河三角洲,海拔仅为2~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