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引进自 Springer 出版社,是一部详尽介绍腘动脉瘤及其相关主题的实用著作。全书共八篇 30 章,涵盖了有关腘动脉瘤历史、诊断、治疗的各个方面,回顾了腘动脉瘤的历史背景,探讨了腘动脉正常和变异解剖结构的胚胎学和解剖学、腘动脉瘤的病理学特征,重点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腘动脉瘤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内容,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腘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腘动脉瘤的相关内容。本书阐释全面,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非常适合从事腘动脉瘤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内容全面,学术性强,插图生动鲜明,重点突出,涵盖了 2100 余篇有关腘动脉瘤的重要参考文献。作者带我们踏上一段探索腘动脉瘤的迷人旅程,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到Hunter 结扎术,再到腘动脉的详细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以及腘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等。书中解剖图片清晰精美,病理标本和组织学图片典型生动,还详细描述了腘动脉瘤的影像学评估,并提供了有关开放式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的丰富数据及精彩的术中照片。
刘勇
· 外科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大外科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西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 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
·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西南医科大学学报》《Tanslation Surgery》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收录3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目 录
第一篇 历 史
第 1 章 19 世纪末外科医生的历史之旅 002
第 2 章 现代历史背景 026
第二篇 腘动脉的胚胎学和解剖学
第 3 章 胚胎学 036
第 4 章 腘动脉:提示正常和变异的解剖结构 041
第 5 章 遗存的坐骨动脉 048
第 6 章 腘动脉陷迫 058
第三篇 腘动脉瘤的病理学
第 7 章 外科病理学 072
第四篇 动脉粥样硬化性腘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第 8 章 定义、流行率和病因 080
第 9 章 动脉扩张症的“问题” 093
第 10 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腘动脉瘤患者概述 098
第 11 章 临床表现 111
第五篇 腘动脉瘤的诊断
第 12 章 诊断步骤 138
第六篇 动脉硬化性腘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第 13 章 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策略 152
第 14 章 大截肢、动脉瘤内缝合术、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及止血带的使用 166
第 15 章 重建循环治疗 176
第 16 章 外科治疗的晚期并发症 217
第七篇 动脉粥样硬化性腘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第 17 章 最新的腘动脉动态与静态解剖 232
第 18 章 自制和早期的支架移植 236
第 19 章 Hemobahn-Viabahn 支架移植物 241
第 20 章 其他支架移植物和混合手术 258
第 21 章 腔内移植的通流作用 264
第八篇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腘动脉瘤
第 22 章 白塞病 282
第 23 章 川崎病 294
第 24 章 神经纤维瘤病 299
第 25 章 肌纤维发育不良 304
第 26 章 结缔组织疾病 310
第 27 章 Klippel-Trénaunay 综合征和 Parks Weber 综合征 320
第 28 章 HIV/AIDS 325
第 29 章 真菌性动脉瘤 332
第 30 章 其他类型 341
第 1 章? 19 世纪末外科医生的历史之旅
早在现代文明诞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就观察到了动脉瘤的发生,尤其是周围动脉瘤,如颈动脉瘤、肢体动脉瘤。
公元前 1500 多年的《埃伯斯纸莎草纸文稿》(Papyrus Ebers)可能是有据可循的关于动脉瘤疾病的第一个医学绘本,当时的医生使用烧灼的方法对动脉瘤进行治疗 [1] 。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2] 和古罗马医学家塞尔苏斯 [3](提比略皇帝同时代)都没有提及过动脉瘤,而在古印度的百科全书式论文《妙闻集》(Sushruta Samhita)中 [4],一些疾病被解释为可能与动脉瘤有关。正是因为 Sushruta 的传奇生活可追溯到公元前 8 世纪至 7 世纪,古印度医学文化的优先地位引发了历史学家强烈的争议,并就此话题争论几十年。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在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 356—前 323 年)的暴风雨战役之前,古印度和古希腊文化一直通过波斯帝国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妙闻集》是在基督教时代第一阶段之前的几个世纪里写成的,因此很可能古印度文化和古希腊文化都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兴起和繁荣的 [5] 。
以弗所的 Rufus 生活在公元 1 世纪下半叶,以其对病史采集的详细陈述而闻名 [6],并从阿米达的 Aetius(约 502—575 年)[7] 开始被普遍引用,是第一个使用动脉瘤这个专有医学术语的人。Galenus(129—201 年)对 Rufus 极为地推崇,同时他清楚地描述了假性动脉瘤是如何产生的,并指出平缓的压迫可以减小它们的体积而不留下中央凹的迹象,中央凹是典型的水肿引起的肿块 [8]。同时,Galenus 认为,动脉损伤很难治疗,动脉瘤不易治愈。
这种弃之不管的态度被 Antyllus(3 世纪)坚决反对,他认为把动脉瘤患者都交由其自然病程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同时 Antyllus 在这一手术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他精确地描述了成功治疗真性动脉瘤(图 1-1)和假性动脉瘤所需的技术。Oribasius(约 320—400 年)[9] 报道了 Antyllus 的手术过程,并提出了下述手术指征。
? 不要尝试治疗太大的动脉瘤。
? 不要尝试治疗位于颈部或靠近四肢根部(腋窝或腹股沟或近腋窝)的动脉瘤,因为控制动脉瘤的近心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 不要切除动脉瘤,因为近心端虽然有被结扎,但可能会在血液冲击下滑脱,导致致命性的出血。
最后的手术,即动脉瘤切除术,虽然是在Antyllus 时代被加以应用的,但它被认为是来自伊庇鲁斯的医生 Philagrius(3 世纪)所提出的 [10] 。
针对假性动脉瘤,Antyllus 概述了一种基于瘤体近心端和远心端结扎然后切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