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由绪论、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与围术期监测、麻醉方法与麻醉管理、疼痛诊疗及危重症医学六部分组成,共六十章。为了更好地满足研究生教学需要,结合麻醉学理论与技能并重的特色,在绪论部分第二至第五章依次设置了“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麻醉与模拟医学”“麻醉科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智能化发展方向”“临床麻醉的科学研究”的课程内容。为了加强麻醉从业人员应对传染病对人类威胁的能力,本书设置了“传染病患者的麻醉”相关内容。本次教材编写采用了融合教材模式,病例内容采用云端方式呈现;每个章节构建知识拓展部分,概括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和关注焦点,以启迪读者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医学生投身于麻醉专业,激发研究生对麻醉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的思考,提高其临床应对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道德高尚、医术精湛、重责任、敢担当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起止时间 学校名称 所学专业 学历
1980.09.01-1985.06.30 湖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本科
1987.09.01-1990.06.30 同济医科大学 麻醉学 硕士
1992.09.01-1995.06.30 同济医科大学 麻醉学 博士
1997.03.01-1998.09.01 日本久留米大学医科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总医院 麻醉学 博士后
目录
第一章 麻醉学发展史 1
第一节 麻醉学的发展历程及沿革 1
第二节 现代麻醉学的范畴与任务 5
第二章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10
第一节 概论 10
第二节 麻醉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内容与评价 12
第三节 持续质量改进 14
第四节 麻醉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 18
第三章 麻醉与模拟医学 21
第一节 模拟医学概论 21
第二节 模拟医学在麻醉学中的应用 24
第三节 模拟医学在麻醉学科的科研应用与前景 31
第四章 麻醉科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智能化发展方向 34
第一节 麻醉科信息化系统 34
第二节 麻醉学智能化发展方向 39
第五章 临床麻醉的科学研究 44
第一节 科研思维的形成及科研问题的来源 44
第二节 科研设计与统计学处理基本原则 45
第三节 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50
第四节 临床麻醉研究内容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54
第五节 循证医学在临床麻醉实践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58
第六节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在临床麻醉科研中的应用 62
第二部分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药理学基础及用药原则 68
第一节 概述 68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68
第三节 药物效应动力 74
第七章 吸入麻醉药 81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81
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83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药物效应动力学 85
第四节 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 87
第八章 静脉麻醉药 92
第一节 巴比妥类药物 92
第二节 苯二氮?类药物及拮抗药物 94
第三节 氯胺酮 100
第四节 丙泊酚 102
第五节 依托咪酯 104
第六节 右美托咪定 106
第七节 环泊酚 108
第九章 镇痛药 111
第一节 阿片类镇痛药及拮抗药物 111
第二节 非阿片类镇痛药 122
第十章 肌肉松弛药及拮抗药 128
第一节 肌肉松弛药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 128
第二节 肌肉松弛药拮抗药及临床应用 136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 139
第一节 局麻药的分类和理化特性 139
第二节 局麻药的药理作用 140
第三节 常用局麻药 143
第四节 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146
第五节 局麻药不良反应 148
第十二章 麻醉辅助用药 152
第一节 抗胆碱药物 152
第二节 肾上腺能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 154
第三节 控制性抗高血压药 161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164
第五节 强心药166
第六节 抗恶心呕吐药物 168
第三部分 麻醉设备与围术期监测
第十三章 手术室、通气系统及麻醉设备 170
第一节 通气系统170
第二节 手术室环境 173
第三节 麻醉设备176
第十四章 围术期监测182
第一节 围术期监测设备 182
第二节 围术期监测基本标准 187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生理及心功能监测 193
第一节 心脏生理学概述 193
第二节 血管系统生理学概述 201
第三节 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监测 203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生理与呼吸功能监测 208
第一节 呼吸生理学 208
第二节 麻醉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215
第三节 围术期呼吸功能监测 221
第十七章 睡眠、觉醒及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监测 226
第一节 睡眠、觉醒及麻醉生理学基础 226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技术 232
第三节 麻醉镇静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234
第十八章 神经肌肉生理及功能监测 238
第一节 神经肌肉生理学与药理学基础 238
第二节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 241
第十九章 体温调节及监测 248
第一节 体温调节机制与体温节律 248
第二节 围术期影响体温因素与体温监测 252
第二十章 其他监测 257
第一节 肾功能监测 257
第二节 凝血功能监测 259
第三节 微循环监测 262
第四部分 麻醉方法与麻醉管理
第二十一章 麻醉风险与术前评估 264
第一节 麻醉风险的构成与分析 264
第二节 术前病情综合评估 267
第二十二章 共病(合并症)的麻醉评估 281
第一节 手术患者共病现状 281
第二节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评估 282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评估 289
第四节 糖尿病患者的评估 292
第五节 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评估 293
第二十三章 医用植入式电子设备 296
第一节 临床常用植入式电子设备及其工作模式 296
第二节 植入式电子设备的围术期管理 302
第二十四章 麻醉前准备 308
第一节 术前患者的准备 308
第二节 术前用药的调整 311
第三节 麻醉前准备与麻醉方式选择 312
第二十五章 围术期内环境调节及液体管理 316
第一节 内环境稳态及体液生理学基础 316
第二节 围术期酸碱紊乱及调节 317
第三节 围术期水、电解质紊乱及调节 323
第四节 围术期液体管理 328
第二十六章 输血及凝血功能调控 333
第一节 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 333
第二节 输血适应证 335
第三节 输血并发症 338
第四节 围术期凝血功能调控 344
第五节 自体输血349
第二十七章 成人气道管理 355
第一节 气道解剖 355
第二节 气道评估 357
第三节 声门上气道管理 360
第四节 气管内插管及拔管技术 362
第五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流程 373
第二十八章 全身麻醉383
第一节 全身麻醉准备 383
第二节 全身麻醉实施 385
第三节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预防 390
第二十九章 椎管内麻醉 396
第一节 椎管内麻醉的基础知识 396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 400
第三节 硬膜外阻滞 404
第四节 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麻醉 407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408
第三十章 局部麻醉与神经阻滞 412
第一节 概述 412
第二节 表面麻醉 414
第三节 局部浸润 415
第四节 神经阻滞 416
第三十一章 围术期床旁超声的应用 429
第一节 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围术期应用 429
第二节 超声在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应用 439
第三节 超声在气道、肺评估中的应用 441
第四节 床旁超声的其他围术期应用 443
第三十二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 446
第一节 胸科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 446
第二节 胸内手术对呼吸与循环的影响 448
第三节 肺隔离技术 449
第四节 胸科手术的围术期管理 453
第五节 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455
第三十三章 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464
第一节 体外循环 464
第二节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管理 465
第三节 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管理 468
第四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 472
第五节 心脏肿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474
第六节 心脏介入手术的麻醉管理 477
第七节 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 480
第八节 主动脉手术的麻醉管理 482
第九节 颈动脉手术的麻醉 491
第十节 髂动脉手术的麻醉 493
第三十四章 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手术的麻醉 495
第一节 神经外科手术概述 495
第二节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498
第三十五章 肾脏及泌尿生殖系统手术的 麻醉 508
第一节 肾脏手术术前评估、准备及肾脏手术的麻醉 508
第二节 碎石手术的麻醉 510
第三节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麻醉 513
第四节 肾上腺手术的麻醉 515
第五节 妇科手术的麻醉 518
第三十六章 肝胆等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 523
第一节 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对麻醉药物代谢的影响 523
第二节 肝切除手术的麻醉 525
第三节 脾切除手术的麻醉 530
第四节 胆道手术及胰腺手术的麻醉 532
第五节 胃肠外科手术的麻醉 534
第三十七章 机器人手术的麻醉管理 538
第一节 机器人手术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538
第二节 机器人亚专科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 540
第三十八章 眼科手术麻醉 550
第一节 概述 550
第二节 眼科手术的全身麻醉 556
第三节 眼科手术的区域麻醉 558
第四节 眼科诊疗的监护麻醉 559
第三十九章 耳鼻喉及头颈外科手术麻醉 561
第一节 内窥镜下手术的麻醉 561
第二节 耳科手术的麻醉 563
第三节 颌面重建与正颌手术的麻醉 563
第四节 头颈部肿瘤手术的麻醉 564
第五节 口腔外科手术的麻醉 566
第四十章 矫形外科手术的麻醉 569
第一节 概述 569
第二节 脊柱矫形手术的麻醉 573
第三节 四肢矫形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 577
第四节 胸壁矫形手术的麻醉 581
第四十一章 创伤麻醉585
第一节 概述 585
第二节 创伤性脑外伤的麻醉 587
第三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 590
第四节 烧伤患者的麻醉 594
第四十二章 腹部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 600
第一节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 600
第二节 肾移植手术的麻醉 607
第三节 胰腺移植手术的麻醉 610
第四节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麻醉 611
第四十三章 日间手术的麻醉 615
第一节 日间手术类型与患者选择 615
第二节 术前评估 616
第三节 日间手术的围术期管理 617
第四十四章 非手术室内的麻醉 621
第一节 概述 621
第二节 内镜诊疗的麻醉 624
第三节 影像介入类麻醉 626
第四节 其他舒适化诊疗的麻醉 629
第四十五章 产科麻醉及分娩镇痛 632
第一节 妊娠及分娩生理期改变 632
第二节 妊娠合并疾病 634
第三节 分娩镇痛技术 638
第四节 剖宫产术的麻醉 643
第五节 妊娠期非产科手术的麻醉 647
第四十六章 小儿麻醉 650
第一节 小儿生理心理特点 650
第二节 小儿术前评估与准备 652
第三节 小儿麻醉管理 654
第四节 小儿舒适化诊疗的镇静 663
第四十七章 老年患者麻醉 667
第一节 中国老龄化现状 667
第二节 增龄相关老年患者的生理与病理改变 667
第三节 老年患者术前综合评估、干预与多模式预康复 670
第四节 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要点 673
第五节 老年患者围术期精准多模式镇痛680
第四十八章 肥胖患者的麻醉 684
第一节 概述 684
第二节 减重手术的麻醉管理 687
第四十九章 神经肌肉疾病及可疑恶性 高热患者麻醉 694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 694
第二节 肌营养不良与肌强直患者的麻醉 698
第三节 恶性高热及可疑患者的麻醉 701
第五十章 高原地区患者的麻醉 709
第一节 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 709
第二节 高原地区手术的麻醉管理 711
第三节 常见高原病的救治 715
第五十一章 传染病患者的麻醉 719
第一节 生物安全分级及其对应的防护要求 719
第二节 麻醉医师在传染病大流行期间的作用 723
第三节 大流行期间传染病患者围麻醉期管理的经验 725
第五十二章 加速康复外科与围术期管理优化 730
第一节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 730
第二节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围术期管理优化 731
第五十三章 麻醉后恢复室治疗和麻醉 重症监护治疗 737
第一节 麻醉后恢复室治疗 737
第二节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 739
第五十四章 麻醉治疗学 751
第一节 麻醉治疗的理论基础 751
第二节 麻醉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755
第五部分 疼痛诊疗
第五十五章 疼痛治疗概述 759
第一节 概述 759
第二节 疼痛的评估 763
第三节 疼痛治疗原则 768
第五十六章 术后急性疼痛管理 772
第一节 术后急性疼痛的机制 772
第二节 术后急性疼痛的测量和评估 773
第三节 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药物及方法 776
第四节 特殊人群术后急性疼痛管理 779
第五节 术后急性疼痛慢性化的机制与防治 781
第五十七章 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785
第一节 概述 785
第二节 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787
第三节 术后慢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794
第五十八章 心肺脑复苏 796
第一节 概述 796
第二节 基础生命支持 797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 802
第四节 复苏后治疗 807
第五十九章 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812
第一节 氧疗 812
第二节 机械通气 815
第三节 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的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的应用 825
第六十章 危重症患者的循环支持治疗 829
第一节 循环支持治疗的常用药物 829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 836
第三节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 839
第四节 辅助循环技术 839
第五节 其他循环支持技术 841
第六部分 危重症医学
索引 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