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系统分析城乡空间格局、资源配置效率和制度创新,探讨如何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研究重点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和原因、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及农村产业多目标协同发展路径。本书不仅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资本循环理论,深入阐述了城乡关系的发展逻辑,还采用了实证分析、模型测算等方法,揭示了城乡发展中的关键制约因素及其解决路径,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7-2001 南京农业大学 国际贸易专业 本科
2001-2004 南京农业大学 国际贸易专业 硕士
2006-2009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 博士2004.06-2005.05 深圳市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
2005.12-现在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与农村发展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食物经济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渔业经济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本书研究背景与意义 2
第二节 本书研究内容 4
第三节 本书研究思路与方法 7
第四节 本书内容框架 11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逻辑、制度变迁与社会实践 14
第一节 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历程 14
第二节 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逻辑 15
第三节 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制度变迁 19
第四节 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社会实践 21
第五节 理论、制度与实践的动态关联 24
参考文献 26
第三章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空间演化和耦合发展研究 28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测度 29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空间演化 33
第三节 不同驱动机制下城乡耦合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36
参考文献 45
第四章 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二元结构视角 48
第一节 二元经济的理论背景和机制分析 49
第二节 实证策略和数据描述 52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5
参考文献 66
第五章 建构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论框架:诱致性创新的视角 69
第一节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理论假说 71
第二节 诱致性创新的理论框架建构 75
参考文献 81
第六章 中国城乡产业关联的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研究 84
第一节 理论基础 85
第二节 区域产出模型框架与数据处理 86
第三节 中国城乡产业经济影响的整体测算与解读 89
第四节 城乡经济影响的产业细分与解读 93
参考文献 97
第七章 城市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98
第一节 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构建 99
第二节 计量模型、灯光数据与统计分析 102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108
参考文献 124
第八章 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联动改革与集成创新路径研究 127
第一节 基于政策工具的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文本分析框架 128
第二节 政策文本选取与编码 130
参考文献 138
第九章 数字经济对县域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经验分析与实证检验 140
第一节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140
第二节 数据、变量及模型 143
第三节 实证分析 145
第四节 机制检验 151
参考文献 153
第十章 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制度壁垒研究 155
第一节 文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样本 157
第二节 政策文本分析 159
参考文献 166
第十一章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路径与优化策略研究 168
第一节 新时代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 168
第二节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均衡现状分析 170
第三节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原因分析 173
第四节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 175
第五节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路径与优化策略 176
参考文献 181
第十二章 双重目标约束下农户土地配置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粮食
种植户的实证分析 183
第一节 中国农业政策演进 184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方法设计 186
第三节 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偏差测算 188
第四节 农户土地错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191
参考文献 194
后记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