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探讨了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与发展,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气候变化应对等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了区域建设的现状、成效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科技支撑的战略布局与实施方案。全书共分为九章,涵盖了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环境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应对与石漠化治理、山地灾害风险防控与绿色减灾等多个领域,特别强调了科技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78.9-1982.7 西北大学自然地理专业 学士
1982.9-1985.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 硕士
1987.3-1990.5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 博士1994.11-至今,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1992.10-1994.1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7-1992.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 136篇、EI 122篇,CSCD 280篇;主持撰写专著9部;获发明专利17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四川省科协副主席、“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专题联盟—国际防灾减灾科学联盟(ANSO-DRR)共同主席、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探险学会主席等
目录
i 总序
xi 前言
1 第一章 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地理、社会经济概况和战略地位
2 第一节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地理概况
3 第二节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社会经济概况
4 第三节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战略地位
6 第二章 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建设现状、问题与新要求新挑战
7 第一节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现状
17 第二节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建设成效
32 第三节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问题与挑战
44 第四节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新时代的要求
54 第三章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水资源利用
55 第一节科技支撑总体要求
64 第二节科技支撑阶段目标
65 第三节科技支撑战略布局体系
73 第四节科技战略问题
92 第五节科技任务组织实施
98 第四章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99 第一节科技支撑总体要求
100 第二节科技支撑阶段目标
102 第三节科技支撑战略布局体系
106 第四节科技战略问题
118 第五节科技任务组织实施
126 第五章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127 第一节科技支撑总体要求
128 第二节科技支撑阶段目标
129 第三节科技支撑战略布局体系
139 第四节科技战略问题
169 第五节科技任务组织实施
171 第六章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环境污染防治
172 第一节科技支撑总体要求
174 第二节科技支撑阶段目标
176 第三节科技支撑战略布局体系
183 第四节科技战略问题
194 第五节科技任务组织实施
198 第七章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气候变化应对与石漠化治理
199 第一节科技支撑总体要求
200 第二节科技支撑阶段目标
202 第三节科技支撑战略布局体系
210 第四节科技战略问题
234 第五节科技任务组织实施
237 第八章 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山地灾害风险防控与绿色减灾
238 第一节科技支撑总体要求
239 第二节科技支撑阶段目标
241 第三节科技支撑领域方向与体系
253 第四节科技战略问题
272 第五节科技任务组织实施
276 第九章科技支撑云贵川渝生态屏障区建设的战略保障
277 第一节体制机制保障
278 第二节平台建设保障
279 第三节科学数据保障
280 第四节人才资源保障
281 第五节国际合作保障
28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