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比较地方自治论》 (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校勘本。原书包括:总论、论高级地方自治机关、论下级地方自治及特别地方自治等。
原书在1931~1948年陆续出版,对民国时期中国城市和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探索。本次出版的勘校本,由我社与西南联合大学共同策划。
本书作为“中国近代基层社会治理著作整理丛书”之一本,通过历史透镜,对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自治机关、实践探索、制度机制进行了梳理。尽管时代发生的诸多变化,但是,民国时期以及近现代的过往实践和当时学者的思考、研究和荐言,仍有借鉴意义。
吕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03年考中举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曾在日本东京参加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编译工作。于1911年回国,曾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内容由编辑整理)但彦铮,西南政法大学安全治理与社会秩序维护研究院教授,长期从事警察学、犯罪学、安全治理等领域的研究。
第一编 总 论第一章地方自治之定义!!!!!!!!!!!! 003第二章地方自治之起原!!!!!!!!!!!! 006第三章地方自治之设定!!!!!!!!!!!! 011第四章地方自治之等级!!!!!!!!!!!! 020第五章地方自治之区域!!!!!!!!!!!! 025第一节上级区域!!!!!!!!!!!!! 025第二节下级区域!!!!!!!!!!!!! 028第三节特别区域!!!!!!!!!!!!! 032第六章居民及选民!!!!!!!!!!!!!! 037第一节居民!!!!!!!!!!!!!! 037第二节选民!!!!!!!!!!!!!! 038第七章地方自治之自治权!!!!!!!!!!! 053第二编 论高级地方自治机关第八章议会!!!!!!!!!!!!!!!! 069第一节美制!!!!!!!!!!!!!! 069比较地方自治论002第二节德制!!!!!!!!!!!!!! 074第三节英制!!!!!!!!!!!!!! 077第四节法制!!!!!!!!!!!!!! 080第五节日制!!!!!!!!!!!!!! 082第九章中国之高级地方议会!!!!!!!!!!! 086第十章高级地方行政机关!!!!!!!!!!! 093第一节美制!!!!!!!!!!!!!! 093第二节德制!!!!!!!!!!!!!! 103第三节英制!!!!!!!!!!!!!! 107第四节法制!!!!!!!!!!!!!! 112第五节日制!!!!!!!!!!!!!! 116第十一章中国高级地方行政机关!!!!!!!!! 128第十二章上级地方自治监督!!!!!!!!!!! 132第三编 论下级地方自治第十三章县乡镇区等!!!!!!!!!!!!! 139第一节美制!!!!!!!!!!!!!! 139第二节德制!!!!!!!!!!!!!! 149第三节英制!!!!!!!!!!!!!! 153第四节法制!!!!!!!!!!!!!! 155第五节日制!!!!!!!!!!!!!! 156第十四章中国之县区镇乡村!!!!!!!!!!! 167第一节县!!!!!!!!!!!!!!!! 167第二节区乡镇!!!!!!!!!!!!!! 186第十五章市!!!!!!!!!!!!!!!!! 201第一节美制!!!!!!!!!!!!!! 201+,003第二节德制!!!!!!!!!!!!!! 211第三节英制!!!!!!!!!!!!!! 219第四节法制!!!!!!!!!!!!!! 227第五节日制!!!!!!!!!!!!!! 234第十六章中国市制!!!!!!!!!!!!!! 243第十七章下级地方自治之监督!!!!!!!!!! 253第四编 论特别地方自治第十八章京师地方自治!!!!!!!!!!!! 267第五编 补论中国地方制度及自治问题第十九章中国地方制度之变迁!!!!!!!!!! 285第一节上级各地方!!!!!!!!!!!! 285第二节下级各地方!!!!!!!!!!!! 301第三节地方军职!!!!!!!!!!!!! 306第四节边官!!!!!!!!!!!!!! 310第五节结论!!!!!!!!!!!!!! 312第二十章将来中国地方自治之拟议!!!!!!!! 315第一节上级之部!!!!!!!!!!!!! 315第二节下级之部!!!!!!!!!!!!! 325第三节结论!!!!!!!!!!!!!! 325
今天,我们再次选择知识产权出版社合作,推出“中国近代基层社会治理著作整理丛书”,通过历史透镜,审视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村治历程、举措及其经验,可以为我们思考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历史借鉴。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并指出: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此,我们挑选《比较地方自治论》《地方自治概论》《地方自治述要》《乡村自治》《村治之理论与实施》《村制学讲义》《地方自治概要》《农村自治实验记》《地方自治通论》《中国各市自治概述》等十余本富有价值的民国专著,全面掌握当时地方自治、村民自治的历史背景、实践探索、制度机制。尽管时代发生了诸多变化,但是,民国时期以及近现代的过往实践和当时学者的思考、研究和建言,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些做法,我们未必赞成,但足以引起思考;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则更见现实意义;有些做法,已显得不合时宜,但反观其与当时时代的紧密联系,也足以给我们启发。尽管原作者在当时所处的政治立场不同、身份特殊,但他们不乏真知灼见。“温故而知新”,我们还可以说“温故而创新”。希望这种“温故”的工作足以让我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知新”,进而做到“创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期盼这些著作的重新整理,在剔除原作者政治立场之后,读者以现代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中有关社会与安全治理的理论、制度及其实践,能够做到古为今用,开卷有益。
我们深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通过古今中外有关安全治理和社会秩序维护的理论、制度及其实践的梳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心。
由于时代不同,整理工作实属不易,即便我们用尽了“洪荒之力”,仍有可能存在不足与问题,万望各界专家海涵并指正。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南政法大学师生和编辑同志对本丛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倾囊相助,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