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结构出发,对网络技术的原理、网络运行的规则以及要求等逐一进行了讲解。
本书共9章,系统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与发展、组成和分类、局域网、常见的参考模型、物理层的功能与特性、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组成、常见设备及工作原理、网络层的作用、路由与协议、传输层协议与工作原理、应用层的作用与常见协议、无线技术及标准、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体系、入侵检测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下一代互联网、量子通信、网络社会影响等内容。书中在进行各个知识点的讲解时,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图解对话、原理示意等。
本书全面系统、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非常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初学者及爱好者、网络工程师、网络运维人员、系统工程师等自学使用,还可作为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第1章 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网络
1.1 全面认识计算机网络3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
1.1.2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4
1.1.3 网络的组成7
1.1.4 网络的作用8
1.1.5 网络的性能指标10
1.2 网络的标准化13
1.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3
1.2.2 OSI参考模型15
1.2.3 TCP/IP参考模型19
1.2.4 两种模型的比较22
1.2.5 TCP/IP五层原理参考模型23
1.3 网络的分类23
1.3.1 局域网24
1.3.2 城域网24
1.3.3 广域网24
1.4 局域网概述25
1.4.1 局域网的结构25
1.4.2 局域网的组成29
1.4.3 局域网的技术标准32
专题拓展:Internet的发展35
第2章 网络基础工程师——物理层
2.1 认识物理层39
2.1.1 物理层的功能39
2.1.2 物理层特性40
2.2 物理层通信介质41
2.2.1 同轴电缆41
2.2.2 双绞线42
2.2.3 光纤47
2.3 数据通信基础52
2.3.1 信息、数据与信号52
2.3.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53
2.3.3 数据通信技术指标54
2.3.4 数据传输55
2.3.5 编码与调制58
2.4 数据交换技术61
2.4.1 电路交换61
2.4.2 报文交换62
2.4.3 分组交换62
2.5 信道复用技术63
2.5.1 信道复用技术简介63
2.5.2 频分复用技术64
2.5.3 波分复用技术65
2.5.4 时分复用技术65
2.5.5 码分复用66
2.6 常见宽带接入技术67
2.6.1 xDSL技术67
2.6.2 以太网接入技术69
2.6.3 光纤接入技术69
专题拓展:家庭光纤上网原理及光猫状态检查71
第3章 网络的信使通道——数据链路层
3.1 认识数据链路层75
3.1.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75
3.1.2 数据链路层的结构78
3.2 以太网MAC层79
3.2.1 MAC地址简介79
3.2.2 MAC帧的种类80
3.2.3 MAC帧的格式80
3.2.4 无效MAC帧的处理81
3.3 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82
3.3.1 共享式以太网简介82
3.3.2 共享式以太网的工作过程82
3.3.3 CSMA/CD协议83
3.3.4 交换式以太网84
3.4 PPP协议85
3.4.1 PPP协议简介85
3.4.2 PPP协议的组成86
3.5 常见设备及工作原理86
3.5.1 网卡86
3.5.2 集线器88
3.5.3 网桥90
3.5.4 交换机93
3.6 差错及流量控制技术101
3.6.1 差错控制技术101
3.6.2 流量控制技术103
3.7 虚拟局域网104
3.7.1 虚拟局域网简介104
3.7.2 划分虚拟局域网的原因105
3.7.3 虚拟局域网划分方法105
3.7.4 虚拟局域网之间的通信106
专题拓展:查看及修改MAC地址107
第4章 网络的导航员——网络层
4.1 认识网络层111
4.1.1 网络层的作用111
4.1.2 虚电路与数据报113
4.2 网际互联协议(IP)114
4.2.1 IP协议简介114
4.2.2 IP地址115
4.2.3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119
4.2.4 IPv4数据报122
4.2.5 IPv6协议124
4.3 路由126
4.3.1 路由原理127
4.3.2 路由表129
4.3.3 路由分类130
4.4 网络层主要设备131
4.4.1 路由器132
4.4.2 三层交换机134
4.4.3 防火墙135
4.5 网络层主要的协议136
4.5.1 ARP协议137
4.5.2 ICMP协议138
4.5.3 RIP协议139
4.5.4 OSPF协议140
4.5.5 NAT协议141
4.5.6 VPN协议143
专题拓展:网络参数的查看145
第5章 网络信息快递员——传输层
5.1 认识传输层149
5.1.1 传输层的作用149
5.1.2 传输层与进程150
5.2 UDP协议153
5.2.1 UDP协议简介153
5.2.2 UDP协议的特点153
5.2.3 UDP的首部格式154
5.3 TCP协议155
5.3.1 TCP协议简介155
5.3.2 TCP协议特点156
5.3.3 TCP报文格式.156
5.3.4 TCP传输的连接管理158
5.3.5 可靠传输的实现161
5.3.6 TCP流量控制167
5.3.7 TCP的拥塞控制168
专题拓展:查看及结束可疑进程171
第6章 网络前台服务员——应用层
6.1 认识应用层175
6.1.1 应用层的作用175
6.1.2 应用层的融合175
6.1.3 网络应用模型176
6.2 应用层常见协议179
6.2.1 域名解析协议DNS179
6.2.2 文件传输协议FTP185
6.2.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187
6.2.4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190
6.2.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191
6.3 应用层常见应用194
6.3.1 万维网WWW194
6.3.2 电子邮件服务200
专题拓展:Telnet的使用203
第7章 空中信使——无线网络
7.1 无线网络207
7.1.1 无线网络简介207
7.1.2 无线网络的类型207
7.1.3 无线网络的优势208
7.1.4 无线网络的介质和技术209
7.2 无线局域网209
7.2.1 无线局域网简介209
7.2.2 无线网络的技术标准209
7.2.3 无线局域网的结构210
7.2.4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213
7.3 Wi-Fi技术214
7.3.1 Wi-Fi与无线局域网215
7.3.2 Wi-Fi的版本215
7.3.3 Wi-Fi 6新特性215
7.3.4 Wi-Fi安全216
7.4 常见无线设备及参数217
7.4.1 无线路由器217
7.4.2 无线AP221
7.4.3 无线控制器224
7.4.4 无线网桥226
7.4.5 无线中继器228
7.4.6 无线网卡229
7.5 物联网230
7.5.1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30
7.5.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31
7.5.3 物联网的挑战与应对232
7.5.4 物联网的未来233
专题拓展:移动通信235
第8章 网络信息保镖——网络安全
8.1 网络安全概述241
8.1.1 网络威胁的主要形式.241
8.1.2 网络安全体系简介.245
8.1.3 网络安全技术246
8.1.4 网络威胁的一般应对方法247
8.2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249
8.2.1 加密技术249
8.2.2 身份认证技术252
8.2.3 数字签名技术253
8.2.4 访问控制技术255
8.3 防火墙技术.258
8.3.1 防火墙简介258
8.3.2 防火墙功能258
8.3.3 防火墙的分类260
8.4 入侵检测技术261
8.4.1 入侵检测系统简介261
8.4.2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262
8.4.3 入侵检测技术分类262
8.5 网络管理与维护263
8.5.1 网络监控263
8.5.2 故障排除264
8.5.3 配置管理265
8.5.4 网络维护266
专题拓展:安全软件的使用267
第9章 后记——网络的未来
9.1 下一代互联网270
9.1.1 关键技术270
9.1.2 潜在优势与面临挑战270
9.2 量子通信与网络271
9.2.1 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271
9.2.2 量子网络272
9.2.3 量子通信面临的挑战273
9.3 网络的社会影响273
9.3.1 信息传播273
9.3.2 教育和科研274
9.3.3 经济活动274
9.3.4 人际交往275
9.3.5 文化娱乐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