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贺兰山矿区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与实践
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贺兰山因富藏煤炭、硅石等资源,采矿活动不但破坏了植被,而且造成水土流失,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宁夏政府和科技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指示精神,使贺兰山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解决了贺兰山突出的环境问题。为了推进干旱区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中的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为干旱生态脆弱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新材料新技术,由刘秉儒研究员组建团队,以近自然地形重塑技术和研发乡土物种植被恢复技术为核心,综合应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恢复生态等学科相关理论,在贺兰山生态保护区汝箕沟研发采煤迹地地形重塑与土体重构技术、采煤迹地土壤改良与边坡安全防护技术、适生灌草选育及植被抗旱建植保育技术,确立科学合理的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并进行综合示范,为贺兰山生态治理区生态修复工程与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6月23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北京联合发布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贺兰山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的唯一案例,该书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生态修复的本地化应用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