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知要》以中医妇科临床实践为主,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诊法,分四诊、辨证两个部分,特点在于看得懂,用得上;中编为证治,列妇科常见病,治法用之有效,特点是临床治验的写实;下编为方药,筛选精当,特点在于随症灵活加减。《妇科知要》深入浅出,颇切实用,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学习参考。
徐荣斋(1911-1982),浙江绍兴人。从师于杨哲安、问业于曹炳章。1959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执教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为浙江中医学院第一批硕士生指导教师,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编辑室主任。毕业精研《内经》等经典著作,尤精于妇科。
上编 诊法部分
一、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二、辨证
(一)脏腑阴阳气血的生理及其病象
(二)寒热虚实辨证
中编 证治部分
一、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经闭
(四)崩漏
(五)月经紊乱
(六)经期合并症
二、带下病
(一)察病情
(二)分证型
(三)别类证
三、胎前病
(一)恶阻(妊娠呕吐)
(二)胞阻(妊娠腹痛)
(三)子肿、子气、子满
(四)子烦(子悬)
(五)先兆子痫和子痫
(六)子嗽
(七)子淋
(八)子痢
(九)胎漏
(十)胎动不安与小产
(十一)漏水和沥胞
(十二)胎位下垂和胎位不正
(十三)胎萎不长
(十四)胎死腹中
四、产后病
(一)胞衣不下
(二)产后血晕
(三)恶露不下和不绝
(四)产后气喘
(五)产后发痉
(六)产后诸痛
(七)发热
(八)浮肿
(九)腹胀
(十)自汗、盗汗
(十一)惊悸、谵狂
(十二)大小便异常
五、乳部疾患
(一)乳汁不下
(二)乳汁自流
(三)乳吹
(四)乳痈
(五)乳头碎裂
(六)乳癌
六、前阴疾患
(一)阴痒
(二)阴肿和阴疮
(三)阴痛
七、妇科杂病
(一)盆腔炎
(二)子宫内膜炎
(三)癓瘕
(四)潮热骨蒸
(五)干血劳
(六)脏躁
(七)常习头痛
(八)更年期综合征
(九)腹部手术后症状
(十)子宫脱垂
(十一)子宫外孕
(十二)不孕症
(十三)避孕法
下编 方药部分
一、月经病方
二、带下病方
三、胎前病方
四、产后病方
五、乳部疾患方
六、前阴疾患方
七、妇科杂病方
附:方剂索引
(7)肝肾枯竭型:身体营养障碍,体力不振,饮食少,肌肉瘦,肤色萎黄干枯,特别面部呈灰褐色,耳轮瘪薄,色黑,精神抑郁、无兴奋感,呈现特异的衰颓状态,甚则有皮下水肿现象。月经多数闭止不潮,如发现阴道经常出血,白带增多,有恶臭,下腹部时痛,或面肘及下肢浮肿,应考虑宫颈癌或宫体癌。
以上七种病型,为妇科临床中所常见,特分列以做参考。传统说法,一般认为观察形色,主要从肌肤骨肉及面部等色泽方面着眼:根据肌肤的滑涩,测知津液的盛衰;肉之充实与松弛,知后天脾胃的强弱(脾主肌肉,食而能化则肌肉丰满,否则瘦削);骨骼之大小,知肾精的盛衰;指甲之泽韧与枯脆,知肝血的盈亏;手掌之厚薄,知疾病的浅深(久病如掌后鱼际部肌肉尚隆起,体虽瘦弱,病浅可治;若掌肉瘪薄平陷,鱼际部无肉隆起,其病必深)。至于面色,总以红润光泽为正常,灰暗枯萎为病象。感受外邪发热病,面色不妨油滞;久病正虚,只宜瘦削清癯。如果邪热炽盛,而面白而少神;久病阴亏,而面色却鲜艳,不是好气色。面色有青气隐稳,目眶上下有烟煤色,其人必患肝气郁结,气分和血分都有陈旧结滞,腹胁部必有瘕瘕痃癖,月经必不调,或痛经,或经闭。面色灰暗(面尘),考虑有虚实两证:虚证多因久崩久漏,肝肾亏损,常伴有头晕、耳鸣,腿胫无力,腰酸带下等症状;实证多因燥邪所伤,干血内结,常伴有腹胀、口燥、肌肤干糙如鱼鳞状,甚则腹部有瘕块,月经涩少或闭止。面色灰黑,形容枯槁,多见于久病肾气将竭,如子宫恶性肿瘤后期、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等疾患。另有面赤、唇红而出现高热,一般多是热性病进展期。如伴下腹部掣痛,要考虑急性盆腔炎或阑尾炎;如午后两颧潮红、唇红、低热、月经闭止,或经量特少,有时腹痛,应考虑生殖器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