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非暴力沟通的实用指导手册,是作者汇聚20年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心得成果。
本书从非暴力沟通术的基本概念出发,解释了非暴力沟通与常见的暴力沟通的区别,并从事实、感受、需要、请求四个方面详细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运行过程。同时,结合大量真实案例,给出了在各种生活情景下都切实有效的沟通方法,帮助你成功转变沟通心态和沟通方式,有效改善职场、家庭、伴侣、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
看清事实:是哪些事实刺激了你?从事实中剥离你的评判、揣测和意见,找出完全中立的事实。
识别感受:观察自己的评判或要求,尤其是要从身体的感觉上获取信息。
发现需要:把事实、感受和我们深层次的需要联系起来,从中找出我们的需要。
提出请求:请求反馈,请求对方说出他的感受,请求对方采取具体的行动。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1.作者权威:作者西班牙非暴力沟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也是西班牙世界非暴力沟通领域的标杆人物。本书汇聚了作者20余年研究与实践经验,是她的代表作。
2.永恒的主题:本书是一本人人都需要的沟通实践指导书。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能够让我们顺应人性,看见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必须掌握的沟通方式。本书介绍了任何冲突都适用的沟通公式:事实 情绪 需求 请求。
3.简单好用,实践性强:本书不讲复杂理论,不用晦涩的专业术语,强调实践方法,比其他非暴力沟通书籍更加简单易懂、实用好上手。
4.随书附赠实践手册:为读者量身打造多达30页的实践手册,将书中方法充分用于实际生活,手把手引导读者结合自身经历,一步步梳理、拆解沟通每个环节,解决自身沟通问题。
5.生活化的案例:本书既讲方法又讲案例,详细分析了近40个真实生活情景下的案例,关于如何勇敢说不、消除内疚、走出悲伤、不再生气……
6.丰富实用的表达:提供了近700个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可能出现的,与言行、情绪、需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事实、描述感受,表达需求,更好地践行非暴力沟通。
7.治愈人心的封面:封面采用飞翔的喜鹊的意向,意在向读者传达出积极的心态、生命能量的流动,这正是非暴力沟通的深度愿景。
8.暴力沟通让我们背离了人性,非暴力沟通则让我们每时每刻和自己心意相通,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冲突。
前言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只是向读者介绍非暴力沟通的主要概念和练习方法,这本书的意义不止于此。我非常希望读者能从书中学会如何让生活更加充实。
我们为什么会翻开这本书?答案可能和我们每个人的过往有关:原生家庭、工作、伴侣、子女、朋友,等等。我们希望从每段关系中体验到什么?我们在这些关系中追寻更好的生活,渴望享受更好的生活,我们不仅想要获得快乐,还希望自己每时每刻都能感到满足。然而仅靠阅读或者学习理论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脑海中可能有清楚且成体系的知识,但它们像被密封进了罐头。我们可能知道非暴力沟通是什么,也了解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但如果缺乏实践和
经验,这些知识就无法发挥作用。我想强调的是,实践和经验非常重要。我希望我们每一天都更有活力,这也是非暴力沟通的使命所在。
非暴力沟通对关系进行干预,并在其中发挥作用,也可以说处理关系是非暴力沟通的任务。我们沟通的目的是建立关系。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关系扮演着核心的角色,这不是我的一家之言,也不是因为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a 这样认为,而是我们人类本就如此,我们的幸福和不幸都是在关系中产生的。你是否还能回忆起人生中那些真正快乐的时刻?那些快乐肯定与亲近、信任和理解有关;难过同样如此,你还记不记得人生中那些糟糕透顶的时刻?那些难过肯定也和一段关系有关。我们所有人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因为没有人能选择放弃建立关系,甚至当我们在山顶孤立静默时,我们仍然无法摆脱和他人的关系。正因如此,我们幸福与痛苦的钥匙,其实就藏在我们的关系之中。
那么,非暴力沟通有什么用呢?一些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 解决分歧
- 创造生活所需
- 真正去沟通
- 深入了解
- 成长
- 帮助他人
- 成为真实的自己
- 和他人共情
- 走出自我封闭
- 自我提升
- 建立联系
- 培养同情心
- 学会理解
- 关心他人和自己
- 聚焦个人和职业层面的重点
- 倾听他人
- 享受关系
- 为婚姻锦上添花
- 获得自由
- 爱,真正去爱
希望通过这本书,我们能以在情感上引导人类的普遍规律为基础,脚踏实地,成为行动派。这些情感规律和物理定律、化学原理一样重要。我们虽然不了解这些规律,但是却不自觉地接受了它们,所以我们觉得自己建立关系的原因很主观,是因为我们对彼此印象好或不好,又或是因为我们对彼此来电或者不来电。如果深入了解人们背后的冰山,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和情绪系统的运行规则有关,也就能够理解我们是在情感上遵循着一些共同的规律,然后把它们运用到具体的经历、情境和文化中。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这些规律对我们经营自己的生活大有裨益。
举个例子,在分享一件事情时,我们所有人首先希望得到的都是倾听和理解,这一点很普遍。如果他人没有这样做,而只是给我们建议或分析,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感到沮丧,沮丧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所表达内容的重要性。另一条情绪系统的规律表明,为了能对一个有过某种经历的人产生同理心,我们需要事先和自己共情。可是我们的社交模式却与此相反,我们想先同情他人,因为我们认为先理解自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表现,而事实上,只有先倾听、关心自己,我们才有可能理解他人。
在本书中,我们将一起发现情绪系统普遍的运行规律。
皮拉尔·德·拉·托雷
(西)皮拉尔·德拉托雷
西班牙心理学家,西班牙非暴力沟通研究中心创始人,非暴力沟通认证培训师。
她曾与马歇尔·卢森堡一起在美国非暴力沟通研究中心接受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培训。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她成功地将非暴力沟通在西班牙语国家的团体、学校、公司和其他机构中广泛传播,帮助无数人学会了非暴力沟通,实现了人际关系的改善。她目前已成为西班牙语国家的非暴力沟通领域的标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