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超越性”的现代论争研究——以牟宗三、罗光、安乐哲为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定 价:88 元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吴倩
- 出版时间:2025/1/1
- ISBN:9787300334257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222.05
- 页码:336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异16
本书以“儒学超越性”的现代论争为主题,考察现代新儒家之代表牟宗三、台湾新士林学派之代表罗光、夏威夷儒学之代表安乐哲对儒家生命超越论的现代诠释。本书分析了“内在超越论”、“外在超越论”和“非超越论”三个理论典型的基本观点、形上基础和思想来源,比较了“内在超越论”与“外在超越论”、“内在超越论”与“非超越论”,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它们探讨儒家超越问题的优长与疏失,展望“儒学超越性”之现代诠释的可能方向。总体而言,本书研究视角独特,将儒学超越性问题置于人生哲学和天人关系本体论的框架下进行探讨,为理解儒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现代中国哲学中关于儒学超越性的不同理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儒学在现代的转化与发展。
吴倩(1983— ),河北邢台人,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哲学、儒家哲学、中国古代乡村治理,获评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专家、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思政课领航学者。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引 言
第一章 超越问题与“儒学超越性”的现代论争
第一节 “超越”概念溯源与“儒学超越性”之争
一、“超越”概念溯源与西方哲学的“超越”问题
二、中国哲学中的“儒学超越性”问题
第二节 三种典型的超越路向
一、牟宗三的学思历程与生命超越问题
二、罗光的学思历程与生命超越问题
三、安乐哲的学思历程与生命超越问题
第二章 “道德的形上学”的“内在超越论”
第一节 “道德的形上学”之天人理境
一、“道德的形上学”之本体理路
二、“道德的形上学”之天人关系论
第二节 “道德的形上学”之超越路向
一、超越精神的厘定——内在超越论
二、内在超越论的哲学内涵分析
第三节 超越目标与境界研判
一、儒、释、道三家“圆境”的高下判释
二、儒家“圆教”——牟宗三生命超越论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 “形上生命哲学”的“外在超越论”
第一节 “形上生命哲学”之天人理境
一、“形上生命哲学”之本体论
二、“形上生命哲学”之天人关系论
第二节 “形上生命哲学”之超越路向
一、生命超越的理论根据
二、生命超越论的基本特征
三、生命超越的工夫实践
第三节 超越目标与境界研判
一、儒家——天人合德
二、道家——与道冥合
三、佛教——合于真如
四、“生命哲学”之天主教精神生命的超越
第四章 “儒家角色伦理学”的“非超越论”
第一节 “超越是否适用于儒学”的质疑
第二节 “儒家角色伦理学”之天人理境
一、“儒家角色伦理学”之“互系性”天道观
二、“儒家角色伦理学”之天人关系论
第三节 “儒家角色伦理学”之终极关怀论
一、“儒家角色伦理学”之天道观的“非超越性”
二、“儒家角色伦理学”之“以人为中心”的宗教感
第五章 “内在超越论”与“外在超越论”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牟宗三、罗光生命超越论之比较
一、“生命”本体的肯定
二、“心之理”的超越与“生命之在”的超越
三、“当体圆满”与“归向上帝”的超越之路
第二节 两种超越路向的理论根据
一、心学传统与气学传统
二、德国古典哲学与中世纪士林哲学
第六章 从“儒学超越性”论争展望儒家超越探讨的可能方向
第一节 三种生命超越理路之总结
一、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的生命超越之路
二、罗光“形上生命哲学”的生命超越之路
三、安乐哲“非超越论”的生命超越之路
第二节 三种生命超越理路之得失
一、牟宗三超越之路的得失分析
二、罗光超越之路的得失分析
三、安乐哲超越之路的得失分析
第三节 儒家超越之路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内在超越论”的分层次反思
附录二近年来儒家“超越”讨论的新进展与再反思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