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一项为期约10年的大型追踪研究,系统地分析、探讨了儿童从6个月到10 岁之间的社会性的发展,主要探究了儿童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适应结果,以及遗传因素(基因)和环境因素(父母养育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此外,本书还通过一系列的短期研究,考察了儿童社交退缩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包括情绪特征与认知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预防性干预研究,通过干预儿童的情绪(情绪调节)和认知(注意偏向、解释偏向、归因偏向、自我意象)来改善儿童的适应水平。
张光珍,女,博士,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心理学会发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人格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目录
第一章 社交退缩概述001
第一节 社交退缩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002
第二节 社交退缩的亚型 006
第三节 社交退缩的测量 008
第二章 社交退缩的生理、遗传基础014
第一节 社交退缩的心理生理机制理论概述 014
第二节 抑制、害羞行为的大脑结构与功能特征 020
第三节 抑制、害羞行为的脑电特征 026
第四节 抑制、害羞行为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028
第五节 抑制、害羞行为与基因之间的关联研究 032
第三章 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048
第一节 理论与研究概述 048
第二节 社交退缩行为发展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057
第四章 社交退缩行为对儿童适应的影响072
第一节 理论争议 072
第二节 研究概述 075
第三节 社交退缩行为的适应性价值的文化差异 085
第四节 社交退缩儿童适应过程中的保护性因素 089
第五节 社交退缩行为的适应性价值的追踪研究 095
第五章 社交退缩儿童的情绪特征111
第一节 社交退缩儿童的情绪反应性与情绪调节概述 111
第二节 社交退缩儿童的情绪反应性与情绪调节的实证研究 115
第三节 社交退缩与儿童的情绪理解 125
第六章 社交退缩儿童的认知特征133
第一节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 133
第二节 社交退缩与注意偏向及注意控制 138
第三节 社交退缩与解释偏向和自我意象 148
第四节 社交退缩与归因偏向 158
第七章 社交退缩的干预171
第一节 认知行为疗法在社交退缩儿童干预中的作用 172
第二节 基于情绪调节策略的社交退缩儿童干预研究 178
第三节 基于归因方式的青少年社交焦虑干预研究 191
第四节 基于解释偏向和自我意象的社交焦虑干预研究 200
第五节 基于注意偏向的社交焦虑干预研究 216
第八章 总结与思考237
参考文献246
致 谢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