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技术创新、社会变革和职业发展,而且带来了诸多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和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家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人工智能伦理的学习和思考,本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升人工智能伦理素养为宗旨,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探究、场景应用”的方法编写,突出通俗性与生动性,注重实用性与实践性,体现创新性与前瞻性。 本书以"苏菲探索 AI 的奇妙之旅”系列故事为导入激趣设疑,通过搭建【案例导入】—【学习任务】—【知识探究】—【延伸学习】等逻辑链路,辅以【思维训练】【智慧锦囊】【课后拓展】【课后思考】【课后测验】等模块,构建多维立体的知识学习体系、能力训练体系和素质提升体系。本书共七章,分别是第一章红色引擎: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第二章蔚蓝革命: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第三章紫雾探幽:人工智能伦理概述;第四章墨镜映鉴:人工智能伦理案例分析;第五章绿韵悠长:人工智能伦理与生态发展;第六章橙曦启明:人工智能伦理的社会治理;第七章金典引航:人工智能伦理的智慧之光。
肖薇薇,女,教授,博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先后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5项,广东省教改项目2项,广东省教育厅项目7项,主持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哲学基础》,参编配套教材2本,发行量超过60000本,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屡次在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
第一章 红色引擎: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
第一节 人工智能与国家战略的融合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特征与趋势
(一)智能化与个性化生产模式兴起
(二)服务型制造与跨界的深度融合
(三)国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
(四)数据驱动决策与伦理法律挑战
二、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工智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贡献
(二)人工智能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关键角色
(三)人工智能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三、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政策制定与战略部署
(一)政策框架与目标设定
(二)资源配置与资金支持
(三)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
第二节 人工智能对产业与就业的深远影响
一、人工智能对产业变革的驱动与挑战
(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二)传统行业的转型与创新
(三)新兴产业的兴起与成长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岗位的替代与创造
(一)岗位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二)新职业的产生与需求
(三)职业培训与教育体系的变革
三、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重塑与适应
(一)劳动力技能的转型与升级
(二)就业市场的动态平衡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第三节 人工智能素养与社会适应
一、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一)人工智能素养的定义与构成
(二)人工智能素养在智能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人工智能素养与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二)应对职业伦理挑战
(三)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三、人工智能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一)教育体系的融入策略
(二)技能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跨学科教育模式的探索
第二章 蔚蓝革命: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
(一)孕育诞生期
(二)发展瓶颈期
(三)快速发展期
第二节 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
一、传感器
二、算法
三、人机交互
四、AI芯片
第三节 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一、自动驾驶
二、人机对话
三、AI竞技
四、人形机器人
第三章 紫雾探幽:人工智能伦理概述
第一节 人工智能伦理的涵义及其发展
一、人工智能伦理的概念
(一)道德与伦理
(二)人工智能伦理
二、人工智能伦理的哲学基础
(一)功利主义
(二)康德义务论
(三)德性伦理学
三、人工智能伦理的历史发展
(一)孕育阶段(1956年以前)
(二)起步阶段(1956年至20世纪80年代)
(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四)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第二节 人工智能伦理的主要分类
一、数据伦理
(一)数据伦理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二)数据伦理问题
(三)数据伦理问题的应对原则
二、算法伦理
(一)算法伦理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二)算法伦理问题
(三)算法伦理问题的应对原则
三、机器人伦理
(一)机器人伦理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二)机器人伦理问题
(三)机器人伦理问题的应对原则
四、信息伦理
(一)信息伦理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二)信息伦理问题
(三)信息伦理问题的应对原则
五、人工智能设计伦理
(一)人工智能设计伦理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二)人工智能设计伦理问题
(三)人工智能设计伦理问题的应对原则
第三节 人工智能伦理的风险评估
一、隐私泄露
二、人身安全
三、偏见歧视
四、算法黑箱
五、技术滥用
六、自主决策
七、认知退化
八、生育问题
九、道德心理
十、数字鸿沟
第四章 墨镜映鉴:人工智能伦理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人工智能伦理典型案例
一、无人驾驶
(一)什么是无人驾驶技术
(二)无人驾驶事故案例
(三)无人驾驶伦理分析
(四)研讨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无人驾驶?
二、ChatGPT
(一)什么是ChatGPT
(二)ChatGPT伦理案例
(三)ChatGPT伦理分析
(四)研讨会:如何看待ChatGPT替代大量的脑力型工作?
三、脑机接口
(一)什么是脑机接口
(二)脑机接口伦理案例
(三)脑机接口伦理分析
(四)研讨会:如何看待脑机接口技术带来的利与弊?
四、智能武器
(一)什么是智能武器
(二)智能武器伦理案例
(三)智能武器伦理分析
(四)研讨会:智能武器对现代战争、对人性产生何种影响?
五、虚拟现实
(一)什么是虚拟现实
(二)虚拟现实伦理案例
(三)虚拟现实伦理分析
(四)研讨会:不利于人类繁衍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否该被禁止?
六、隐私危机
(一)什么是隐私危机
(二)隐私危机伦理案例
(三)隐私危机伦理分析
(四)研讨会:在数字化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第二节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一、人工智能的人权与主体性
(一)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性
(二)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与权益
二、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与决策
(一)人工智能的道德决策机制
(二)人工智能的道德发展与教育
三、人工智能的教育与学习
(一)人工智能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二)人工智能的学习自主性与人类引导
四、人工智能的权责归属与监管
(一)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与监管
(二)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伦理思辨
第三节 人工智能伦理的原则遵循
一、透明度与可解释性原则
(一)含义
(二)实践要求
二、公平性与非歧视原则
(一)含义
(二)实践要求
三、隐私保护原则
(一)含义
(二)实践要求
四、责任与问责制原则
(一)含义
(二)实践要求
五、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
(一)含义
(二)实践要求
六、包容性与无障碍原则
(一)含义
(二)实践要求
七、人类自主权与尊严原则
(一)含义
(二)实践要求
八、可持续发展与公共利益原则
(一)含义
(二)实践要求
第五章 绿韵悠长:人工智能伦理与生态发展
第一节 人工智能的生态责任
一、人工智能的自然生态责任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二)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人工智能的社会生态责任
(一)社会服务与生活质量
(二)社会包容性与全球参与
(三)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第二节 理想人工智能的生态特征
一、安全可信
(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二)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三)透明度与可解释性
二、公平包容
(一)无歧视与偏见消除
(二)文化敏感性与跨文化交流
(三)社会参与与民主决策
三、绿色环保
(一)能源效率与资源节约
(二)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创新与清洁技术
第三节 优化人工智能生态的原则
一、人类主体性原则
(一)受人控制与监督原则
(二)符合人类价值观原则
(三)尊重和保护人权与隐私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技术和创新的角度
(二)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三)伦理和治理的角度
三、公平共享原则
(一)打破传统歧视,实现算法公平性
(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共享
(三)建立公平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
四、透明性与可解释性原则
(一)透明性
(二)可解释性
五、安全负责性原则
?
第六章 橙曦启明:人工智能伦理的社会治理
第一节 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
一、联合国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
(一)出台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时代意义
二、其他国家或组织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概览
(一)美国
(二)英国
(三)欧盟
三、中国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
(一)政策颁布
(二)规范建设
(三)模式构建
第二节 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
一、其他国家或组织的人工智能法律规制概览
(一)美国
(二)英国
(三)欧盟
二、中国的人工智能法律规制
(一)《民法典》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数据安全法》
(三)《著作权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
第三节 人工智能的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
一、人工智能的行政监管
(一)其他国家和组织的人工智能行政监管概览
(二)中国的人工智能行政监管
二、人工智能的行业自律
(一)其他国家和组织的人工智能行业自律概览
(二)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自律
第七章 金典引航:人工智能伦理的智慧之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引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与人工智能的本质
(一)人工智能是人的对象化产物
(二)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的价值,但无法代替人
(三)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为人服务的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
(一)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价值
(二)关注人的劳动解放
(三)关注技术异化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人工智能的社会责任
(一)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
(二)促进人的职业发展
(三)促进社会公正平等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
一、中国哲学思想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
(一)儒家思想对人工智能人文关怀的启示
(二)道家自然观对人工智能与自然共融的启示
(三)法家法治思想对人工智能法律规制的启示
二、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引导
(一)和谐共生
(二)平等公正
(三)包容开放
(四)求新求变
第三节 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的未来愿景
一、促进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发展
(一)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
(二)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共处
(三)人工智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确保人工智能助力人类文明进步
(一)人工智能实现人类文明传承
(二)人工智能推动人类文明创新
三、推动人工智能提升人类社会福祉
(一)共享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全球知识资源的均衡发展
(二)共治人工智能风险,确保技术发展的安全可控
(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工智能的全球共治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