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经方类临床专著。本书分为经方医话经方故事经方医案及跟诊心得四部分。经方医话主要是运用经方的体会、感悟或对特定话题作以阐释,或为随笔,或为杂谈。经方故事从诊室环境视角还原患者诊疗过程及用方思路。经方医案收集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典型经方案例,附有按语,简明扼要给出选方用药思路,或异病同治,或同病异治。跟诊心得记录了弟子们跟诊后中医认识、思维的转变。
本书可读性强,适用性佳,借鉴性好,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西学中医师及中医院校学生等阅读参考。
每读《伤寒》,心潮涌动。医圣为本,胸中有竹。《辅行诀》前,寻古溯源。
虚实补泻,顺势而解。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常留天地间。万千注解,为蛇画足。
摈弃学究教育,传承长沙遗风。仲景助人胆识,化解万千急难。病症纷繁杂乱,
心境澄澈自在。审慎求真,笃行决断。
初入中医,唯心驰神往,开心浪漫。运用中医,却犹豫不决,束手拘谨。文
难懂,意难解,师难寻,为学子成长之困。证难辨,脉难凭,方难选,为医者进
取之难。西医实验思维,难解中医奥妙。不谈解剖与模型,远离实验与统计。多
言数穷,不如守中。
识岐黄,闻药香,学经典,用经方,全盘皆活,普济惠民。季节饮食,情绪
禀赋,全面考量,三因制宜。望闻问切,始得其证。观外知内,体质参辨。一味
中药一药证,一首经方一方证。投药施汤,汤证结合。强调结合,实乃践行用方
严谨及规范,绝非浅薄复古与守旧。
医者当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究经典之原,研临证之精。吾当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求知若渴,谦卑若愚。摭拾闻见,随笔载述,为己拨开迷雾。是书四
维,各为其一。誊写经方医话,豁然解意;记录经方故事,品经寻典;立下经方
医案,缀以诠解;又感中医道路之深远,当表中医传承之风范,是为跟诊心得(弟
子篇)。
经方医话,传递经方知识,分享治病妙招,涉猎中医误区。方证之钥匙,
恰为中医之门。耳熟能详之柴胡、葛根、甘草、枳实、生姜,倍需关注。专药专
效,专证专方,药简效宏。古法煎煮,食味病宜,事半功倍。中医不是慢郎中,
年轻中医也有为。标本兼治乃核心,各科疾病可巧为。
经方故事,较于第 1 辑大幅增加,生动还原诊室环境,平常医案妙变身,
鲜活易懂普适成。繁忙诊室,有情绪多变的年轻女孩,有一身悉肿的青年男性,有焦虑抑郁的中年妇人,有惊恐不休的老人,亦有腹痛挑食的孩童,有的独自前
来,有的拖家带口,不一而足。多彩故事,体会神方魅力。
经方医案,先贤之格言,摅平生之心得。经典原方比比皆是,临床经验
方亦有体现。方精药简,屡起沉疴。同病异治,经方特质,如柴胡桂枝汤、附子
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丸治疗胸痹、心悸,亦可治疗新冠后遗症。病无常势,
存乎一心。日积月聚,辄能得心应手。
跟诊心得(弟子篇),弟子们初至门下,共性特征无不如是:中医根基
不牢,中医思维缺失,中医特色削弱,中医实践漂浮。任重道远,责无旁贷。自
我鞭策,旋转不息。其所学所感所悟,乃心路历程共鸣。慕经方之妙,踏取经之
路,路漫漫亦是坦途。转换思维,由繁到简。纸上终浅,当要躬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追经典而遇,沐经方而行。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
吴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工作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分会副会长。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善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病及内科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