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生态低碳是方向。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做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我国低碳农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农业碳排放总量稳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低碳发展评价与核算体系有序推进,低碳发展标准与监测体系逐步完善,一批低碳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效支撑了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牵头开展专题研究,组织撰写了《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2024)》,全面梳理了低碳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进展,提出了低碳农业定量评价方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建议,最后列举了农业农村低碳发展的典型案例,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者、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9月,承担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行动部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牵头、与11个优势研究所共同组建,吸纳了中国农业科学院24个创新团队。下设有农业农村碳中和战略研究部、种植业减排技术研究部、养殖业减排技术研究部、农田土壤固碳技术研究部、草地土壤固碳技术研究部、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研究部、气候韧性农业技术研究部等7个研究部。中心围绕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需求,聚焦种养业减排、土壤固碳、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技术突破,汇集国内外同领域专家,强化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理论层面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研究,并从目标推进、政策建言、理论突破、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探索相应的研究命题,破解我国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制约瓶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CAAS)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研究所之一,是专门从事农业环境领域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研究所围绕影响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光、温、水、土、气、生等农业环境要素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致力于农业环境领域前瞻性、基础性、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发展农业环境理论和方法,创新农业环境技术和工艺,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经过70年的发展,形成了农业气象学、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农业材料工程和农业生态学等优势和新兴学科,形成了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智慧气象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象灾害防控、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设施植物环境工程、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农业清洁流域和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等11个人力资源丰富和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目前研究所是国际园艺学会温室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席单位,国家气候变化谈判农业领域的唯一技术支撑单位,农业农村部全球农业温室研究联盟中国专家组秘书处挂靠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组长单位,农业农村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专家组组长单位,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唯一农业领域专家单位,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影响评估咨询专家组成员单位,多个学科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依托单位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席科学家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学科群发展与建设的牵头单位,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依托单位,国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华北农业节水增效协同创新联盟牵头单位,牵头承担畜禽养殖业源、地膜污染源两项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2006~2010年)中,全国排名第十,农业环境领域排名第一。
第一章 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001 一 我国温室气体清单解读/002 二 我国历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007 (一)我国农业活动甲烷排放/008 (二)我国农业活动氧化亚氮排放/010第二章 低碳科技创新研究进展/011 一 种植业节能减排/012 (一)科技前沿进展、热点话题/012 (二)主流技术和突破性技术/013 (三)机遇和挑战/020 (四)结论和建议/020 二 养殖业减排降碳/022 (一)科技前沿进展、热点话题/022 (二)主流技术和突破性技术/027 (三)机遇和挑战/028 (四)结论和建议/029 三 农田土壤固碳/030 (一)科技前沿进展、热点话题/030 (二)主流技术和突破性技术/032 (三)机遇和挑战/034 (四)结论和建议/037 四 草地土壤固碳/038 (一)科技前沿进展、热点话题/038 (二)主流技术和突破性技术/040 (三)机遇和挑战/042 (四)结论和建议/043 五 可再生能源替代/045 (一)科技前沿进展、热点话题/045 (二)主流技术和突破性技术/046 (三)机遇和挑战/050 (四)结论和建议/052 六 农机渔机节能减排/054 (一)科技前沿进展、热点话题/054 (二)主流技术和突破性技术/056 (三)机遇和挑战/061 (四)结论和建议/062 七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063 (一)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决策需求/06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067 (三)机遇和挑战/068 (四)结论和建议/069 八 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构建/070 (一)科技前沿进展、热点话题/070 (二)主流技术和突破性技术/071 (三)机遇和挑战/075 (四)结论和建议/076 九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战略研究/076 (一)机遇和挑战/077 (二)思路和目标/080 (三)做法和成效/081 (四)结论和建议/084第三章 低碳发展评价与核算/111 一 低碳园区评价及其评价体系/113 (一)低碳园区评价/113 (二)定义边界/114 (三)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14 (四)指标解释/116 (五)指标属性及标准值确定/121 (六)计算方法/122 (七)山东鲁望案例评价/122 二 小麦碳足迹核算/125 (一)研究区域和数据/125 (二)结果分析/126 (三)结论/129 三 苹果碳足迹核算/130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130 (二)结果分析/131 (三)结论/134 四 绿茶碳足迹核算/135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136 (二)结果分析/145 (三)结论/149 五 奶牛养殖碳足迹核算/149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150 (二)结果分析/154 (三)结论/159第四章 低碳发展标准与监测体系/164 一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现状与进展/165 (一)国内外现状/165 (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构建/183 (三)发展建议/187 二 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进展/189 (一)国外监测体系建设现状/189 (二)国内监测体系建设现状/192 (三)研究进展与不足/194 (四)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200第五章 低碳发展典型案例/206 一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典型案例/207 (一)猪肉食品行业全产业链降碳/208 (二)秸秆沃土模式促进土壤减排固碳/214 (三)以沼气为核心的低碳种养循环示范区/218 二 海外农业研究中心青年创客坊绿色低碳农业典型案例/223 (一)生物质炉具推动乡村居民清洁取暖/223 (二)碳中和蔬菜工厂铸就低碳发展之路/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