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创业的念头?想要创业,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创业是一个持续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创业应该选择哪条赛道?创业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创业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如果你不想看干巴巴的教条式的理论说教,而是想看看真实的创业者的故事,那么,这本书可以完美地契合你的需求。
本书是一本讲述创业者故事的图书,由30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创业者讲述他们真实的创业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内容涵盖了创业旅程中的艰辛与挫折、奋斗与成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求。这30位创业者,他们有的是传统行业的老板,有的是互联网领域的先锋,有的是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他们的故事展现出创业者的坚韧与勇气,对梦想的执着与热爱,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智慧与策略。
通过这本书,你将了解创业者的成功之道,学习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奋发向前,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在市场中创造价值。同时,你也会看到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与决策,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这些经验和智慧。
无论你是正在创业的人,还是想要了解创业、探索人生价值的人,本书都将为你带来深刻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一起在创业者的故事中寻找勇气和动力,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 30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一线创业者讲述他们真实的创业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 DISC 社群联合创始人李海峰、数族科技创始人徐剑共同主编,让你不断进步,让你在创业路上越走越顺。
★ 双色印刷,随书赠送精美书签,与你一起无限进步。
一堂是一个创业者很喜欢的学习平台。我目前已经推荐了800多位小伙伴去一堂学习,合伙人指数超过15000,位居第一。一堂除了有非常棒的线上课程,还有MBA大课、讲师班课程等线下课程。上线下课,除了课堂里的学习,课外同学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分享也会让人收获多多。
不过也有遗憾,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进行充分表达。一群人落座,简单自我介绍后,大家倾向于让看起来厉害的人多讲一些。不过那些说得多的人也想更多地了解其他同学,更好地支持别人,以寻找更多合作的机会。
我受邀在一堂分享了合集出版模型。在讲师班上,有同学们提议我们也可以出本合集。在陆胜辉、班铭阳、潘俊、郭剑等同学的助力下,广州一堂讲师群做了本书的组委会,在1个月内完成从招募到定稿的全部工作,并且后续还会做TED演讲大会。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上讲台,每个人都可以被看见。
无限进步你打开这本书,有30位创业者在你面前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我请你每读完一篇,就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关键点,并且作为自己思考的切入点。我们把每位作者的微信二维码都放在书中,你可以加他们为好友,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社交的需求,都可以被满足。
每篇文章彼此独立,你可以一天读一篇,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多读几遍。我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笔记,相信你一定会看到更多信息,请把我的笔记作为开胃小菜。
徐剑是江苏省产业教授、数族科技创始人。他告诉想提高个人和公司管理水平的读者,如何搞定项目管理,如何形成和建立整体性更强的管理体系建设思想、颗粒度更小的执行标准长效机制。
班铭阳是策划并落地百亿项目群的资深文旅产业融合顾问。他为创业的读者们总结出极限创业之道,密码包括重新开始的勇气、深度调研与预判的基础、极限转化的信心、低成本测试迭代的能力以及打造有凝聚力的团队。
陈芳强在长沙摄影行业耕耘了13年。他和关注创业者的读者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提高核心能力,搭建团队,持续奔跑,相信成长,科学创业。
大熊老师是AI创新导师、央企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顾问。他带着关注未来的读者,直接翻阅一封来自2035年的信,主题是AI时代的生存指南。
邓振怀是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做过5年HRD以及有连续10年创业的经验。他跟那些还在为学习成长而感到痛苦、煎熬的读者分享将学习变成游戏的方法。
郭剑是执业律师、心理咨询师,他给所有因信息爆炸而焦虑的读者展示如何才能回归当下,回到生命最有力量的时刻。
无限进步前言何静是一个40多岁的咖啡店创业宝妈、弹性素食推广者,她告诉那些被裁员的读者:如何接纳外部的变化,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爱自己的同时,也帮助有需要的人。
金子是专注于提高个人与组织的创新力的商业教练,她想与希望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读者交流,借事修人,以人成事,自我修行。
婧怡是干货女王、团队管理和女性领导力专家,她告诉想增加心力的读者,作为创业者,如何学习管理技能,练习管理心法,活出真实的自己。
李婕是DISC咨询顾问、短视频创业者,她告诉对增长咨询有兴趣的读者,如何科学地吹牛,并揭晓现实商战是朴实无华、有规律可循的。
林天智是理财教育讲师、青岛新创投研究院院长,他告诉想破局增长的读者,要相信七年就是一辈子,号召大家这辈子为自己而活。
缪海昕是一堂学分一姐、智慧重症应用解决方案的开发者,她告诉想和企业一起成长的读者,如何通过个人成长创造价值、通过企业成长提供机会。
莫非是消费者洞察和营销创新方面的专家。他告诉成长中的读者,不要对未知感到恐惧,用全部力量和才能去专注地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潘俊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赛道的高手。他告诉关注企业未来竞争力的读者,如何用数字化的工具去真正赋能中小型的制造型企业。
乔帮主是商业教练、拥有20年实战经验的线下零售老兵,最高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她告诉同样想一生百世的读者,如何提高创新挑战,扩阔疆域,科学创业的能力。
黄沈吉是科技与金融的跨界者、阿里云区块链全球大赛第一名获得者。他告诉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读者,如何让数字化平台在转型过程中扮演手、脚、脑的角色并形成闭环。
堂主是新媒体品牌推广、品牌矩阵陪跑专家。他告诉关注中年副业转型的读者,转型副业就是带薪创业,告诉他们如何学习、出圈和IPO。
王慧美是复旦中山医院的博士、医学科研辅导专家。她分享了自己的医疗科研思维模型,她辅导的500多名医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三旦旦是AI领域创业者,懂得业务的技术合伙人。他与关注AI和人的关系的读者探讨未来AI会不会取代人类,告诉大家如何在探索的过程中,让AI成为人类的助手而不是威胁。
闻腾达是私董会传播人。他告诉关注私董会的读者,如何理解并接纳自己和他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高找到关键问题、成就更高价值的领导力。
武世杰是AI实际应用落地的探索创业者。他与想真正理解新一轮AI革命的读者交流,他引用马克·吐温的话: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
向海容是公益人,也是企投人,既做企业,又投资。他分享了个人成长的三观模型和成长模型,也介绍了他企投的一些项目的情况。
新月是性格色彩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她说:懂客户比爱客户更重要。给客户所想,才会得到你所想。
易天朝是远方好物的联合创始人、希望公益社团社群社区负责人。他与想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的读者交流,他为我们分析远方好物背后的价值追求。
杨辉是微软前工程师,现在是4家公司的首席战略官。他分享了如何用企创协同催化校友经济,用联合创新推动商业向善。
张伟成立了中叶生态环境研究院,他是理想主义者,是创新狂。他与关注世界的读者交流,他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双碳领域的知识和行业机会。
钟征是信息系统实施专家、集团战略及运营管理专家。他告诉想跨界的读者,如何创造极致,如何为用户而生、为世界创造美好。
庄翰是源头香精供应链的数字化香薰行业开拓者,从事过11个行业。他告诉为选择行业而感到困惑的读者,如何用最短路径打怪的方式不断升级。
刘智浩是一堂广州学习中心的主理人。他与创业路上迷茫的读者交流,他鼓励低谷中的创业者,走哪边都是在上坡。他认为创业就是场长跑,跑得远才是关键。
在整本书的最后,已经出版过30本合集的我,相与对合集模式感兴趣的读者交流,我把做合集的思维模式不断迭代的过程呈现给大家,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
在最后,我要感谢一堂学习中心。没有它,就没有这本书里的30个创业者一起分享的机会。如果你也想加入一堂学习,你可以通过扫描你感兴趣的合著者的二维码,加他为好友,与其沟通和交流。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作为想要成长的创业者,我们追求无限进步。
李海峰
2023年11月7日
李海峰(微信号:guiyouQ)
DISC 社群联合创始人,亲自认证了5000多名授权讲师和专业顾问,主编了30多本合集。从2020年到2023年,连续四年被评选为当当影响力作家。
徐剑(微信号:shuzutech20160519)
知名上市公司前副总裁、江苏省产业教授、数族科技创始人。在5年里,带领公司完成2轮融资,从0做到进入行业前三名。
我眼中的项目管理 徐剑 1
极限创业如何在逆境中突破与创新 班铭阳10
在创业的路上,在学习的路上 陈芳强 21
AI时代生存指南来自2035年的一封信 大熊老师29
让学习与成长不再痛苦 邓振怀39
回归当下生命最有力量的一刻就在当下 郭剑48
感谢裁员,让我开了咖啡馆,圆了餐饮梦 何静55
提升个人与组织的创新力 金子62
创业者如何修炼心力 婧怡70
科学吹牛助力你创业成功 李婕81
七年就是一辈子 林天智90
从追求个人看病方便到帮助大家看病方便我的成长与智康的成长 缪海昕98
别为自己的人生设限 莫非105
一个外企工业销冠的数字化软件创业之路 潘俊113
一生百世,迭代重开 乔帮主121
读懂企业数字化转型 黄沈吉127
中年人的副业转型之路 堂主135
我的医学科研思维模型 王慧美144
AI会不会取代人? 三旦旦154
借力私董会,开启领导力修炼之旅 闻腾达163
此刻是百年难遇的AI的BBS时刻 武世杰173
用智慧改变世界 向海容181
懂客户比爱客户更重要 新月189
一灯传诸灯 易天朝197
企创协同催化校友经济,联合创新推动商业向善 杨辉203
实现理想,顺便赚钱 张伟211
跨界而来,为用户而生 钟征218
素人打工或创业,如何选择行业和走最短路径打怪 庄翰 225
创业路上,有我同行 刘智浩233
合集出版的需求和实践 李海峰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