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是一部围绕南京从古到今的历史展开的文化散文集。本书从公元229年东吴大帝孙权定都建业讲起,写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着墨于南京各个历史阶段的“亮点”,跨越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一千七百余年的沧桑起落。魏晋之风骨、六朝之文章、南朝之佛寺、唐宋之怀古、诗仙与荆公、大明之风华、海上之丝路、治世之修典、觉醒之呐喊……千年沧桑已成过往,经过岁月淘洗而最终沉淀的,是国人心中永不可忘却的报国之志、忧国之叹和故土之思。
《帝王州》从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写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文章并没有拘泥于某个侧面,而是有人有事,有诗有画,有家国有情怀。魏晋风骨、六朝文章、南朝佛寺、唐宋怀古、大明风华、海上丝路、觉醒呐喊、近代“三峡”……这些文章比起前人或许不够精深,却尝试从更诗意的话语中、更丰富的视角下去解读南京文化。
应邀为李思《帝王州:
千载沧桑话南京》作序之时
,正值初夏芒种时分。于我
也正是勤耕之日,如果说文
学是春华秋实,最近我正“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胸中又有几缕思绪萌芽酝
酿,正所谓忙忙碌碌、不亦
乐乎。
这份邀请让我感到了忙
碌中稍作停留的快乐。这本
小书就似一缕清风,又伴着
三分怀古的幽思,有着让人
停驻脚步的魔力。
实话实说,当初这本《
帝王州》放在我的案头时,
我的内心并未掀起太多波澜
。这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南京是“文学之都”,是个有
故事的城市,古往今来文人
墨客如过江之鲫,争相一睹
“金陵帝王州”的风采,留下
的名篇也浩如烟海。即便我
本人亦不能免俗,当年初来
南京时,得空便喜欢在城中
闲逛,尤其喜爱那些带着历
史味道的街巷角落,如城南
的小巷、秦淮河畔、明城墙
边等等,也曾有感而写下《
文华金陵》《南京魅力街镇
》,后来还为80集纪录片《
重读南京》写过解说词。今
又见《帝王州》一书,略听
其文章主旨,虽欣慰又有喜
爱文学的后辈出现,却也不
免“冷饭重炒”的顾虑。所以
,我并没有动笔。
后来因缘际会,经友人
、也是江北新区作家协会散
文部朱兆华先生的引荐,我
见到了李思。这次会面,让
我了解到她创作这本书的初
衷。
如今提到南京,人们更
多的联想是惨痛的近代磨难
,“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
浮华如梦,这些南京历史记
忆中最鲜明的刻印,为南京
留下了悲情的城市烙痕,这
些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南
京也是中华民族三次南渡的
栖息地,是中华文脉的存续
处,是东西文化的交流地,
在南京的城市文化内核中,
还有不灭的爱国热忱、文脉
传承、风霜傲骨、除旧鼎新
以及东西文化的交融碰撞等
等,也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南京是多元的,是兼容并包
的,但最最鲜明的,莫过于
它是古往今来**爱国主义
色彩的城市之一。李思说,
她想尽其所能,通过从古到
今、娓娓道来的写法,去找
回那些不曾止息的历史记忆
,去进一步丰富南京的人文
精神内涵。
这个想法很单纯,很真
诚,也打动了我。城市是生
活,是记忆,是朱自清笔下
的“古董铺子”,李思的这种
感受,与我过去生涯中的一
些感触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我
理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作
为一名笔耕多年的作家,在
发现了这条道路上默默耕耘
的后辈的欣喜之余,我也有
一种欣慰,关于城市的精神
,关于人文的延续,关于那
种“我生活在这里,想要为
这座城市做点什么”的朴实
初心。
《帝王州》确实做到了
从古到今,它从东吴孙权定
都建业,写到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文章并没有拘泥于
某个侧面,而是有人有事,
有诗有画,有家国有情怀。
魏晋风骨、六朝文章、南朝
佛寺、唐宋怀古、大明风华
、海上丝路、觉醒呐喊、近
代“三峡”……这些文章比起
前人或许不够精深,却尝试
从更诗意的话语中、更丰富
的视角下去解读南京文化,
这个尝试我是鼓励的,认可
的。当然,这样完整的“从
古到今”毕竟并不多见,其
过程也非一帆风顺,个中曲
折不多赘述,但值得欣喜的
是,在这本书成书到出版的
过程中,期间每一个环节、
每一位同仁都对它表现出了
一种包容,这是一种传承的
包容,是一种责任的包容,
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文人
们的共同情怀。
李思打动我的除了她的
单纯、真诚与谦逊,更让我
欣赏的还是她出众的文字才
华。《帝王州》文辞华美,
妙语连珠,渐进渐精,耐人
寻味。读过往历史常觉苦涩
,阅读《帝王州》对于我来
讲却是享受,如甘露浸过心
田,挠着了心底深处痒痒般
的舒畅。在我看来,写南京
历史文化的瀚海文章中,《
帝王州》是一部难得的精品
之作。
最后,衷心祝贺李思小
友这本《帝王州:千载沧桑
话南京》顺利出版!
邹雷于2023年6月
第一章 东吴都会
第二章 衣冠南渡
第三章 千古文章
第四章 风雨梵唱
第五章 妙笔丹青
第六章 绣口盛唐
第七章 熙宁旧事
第八章 洪武京城
第九章 永乐大典
第十章 海上丝路
第十一章 南都繁会
第十二章 一梦红楼
第十三章 太平天京
第十四章 资政新篇
第十五章 走向共和
第十六章 首都计划
第十七章 红色火种
南京历代正式名号
参考文献
跋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