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研究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北大人文跨学科研究丛书 张志刚等
定 价:108 元
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是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为建设现当代外国研究平台而设立的一项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课题,由哲学系、宗教学系、历史系、社会学系、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十几位学者协力承担,共同写作。本书便是这一重大课题的初步探索成果。本书共十五章,分三篇。上篇全球宗教格局观察,从国内外理论界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综合分析世界宗教人口数据与全球宗教格局态势,揭示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的复杂关系,并反思世界宗教在全球化时代对不同的社会、国家、文明的重要影响。中篇 宗教文化传统钩沉,从多学科视角探讨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对国家、社会乃至文明形态的深层影响。下篇政教关系问题研究,堪称当代世界宗教、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的焦点话题,致力揭示世界宗教对不同的文明、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三者之间的差异与张力日渐凸显,部分国家地区的矛盾与冲突日趋激化甚至愈演愈烈,宗教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世界宗教知识也成为人们观察与判断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局势,特别是诸多国际热点问题、重大地区冲突的知识。因此,本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北大人文学部跨学科、交叉性研究课题;由多位行业名家执笔;廓清宗教文化传统对全球热点地区与热点问题的深层次影响
张志刚,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曾任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法兰克福大学DAAD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领域:宗教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中西哲学与宗教比较研究、中国宗教与政策研究、宗教中国化等。主要著作:《宗教学是什么》《宗教哲学研究》《宗教文化学导论》《宗教研究指要》《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宗教学前沿问题研究》《宗教中国化义理研究》等。姜景奎,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范晶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赵悠,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助理教授。袁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讲师。李海鹏,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东近现代史方向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主任。吴飞,哈佛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礼学研究中心主任。蓝姵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卢云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挂职)。
目 录
序 言 1上篇 全球宗教格局观察第一章 宗教何以成为全球问题 5一、三次高潮、五个特点 5二、宗教问题与国际政治 7三、宗教冲突与世界和平 10四、宗教学已成知识 12第二章 世界宗教统计数据种种 17一、大英百科的相关数据 17二、盖洛普的调研数据 19三、皮尤中心的统计数据 21四、数据资料的潜在问题 23第三章 全球宗教格局态势分析 28一、世界诸宗教的错综复杂性 29二、主要信仰群体的地缘分布 31三、"多元化与两极性"格局 351目 录
四、"Fundamentalism"复兴 44第四章 重新认识"宗教与国家" 50一、重温"宗教的社会性" 50二、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因素 58三、美国宗教与美利坚认同 62四、欧洲世俗化与宗教传统 73第五章 深刻反思"文明与宗教" 84一、世界文明史与宗教文化观 84二、宗教与文化传统比较反思 91三、中国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 101四、中华文明传统的精神理念 110中篇 宗教文化传统钩沉第六章 印度宗教与社会国家 117一、印度宗教的历史渊源 117二、印度宗教与印度社会 127三、印度宗教与民族主义 135四、印度宗教与民族国家 144五、印穆冲突的文化因素 148六、宗教资源与文化战略 155第七章 印度文化中的两大史诗传承 167一、"史诗"概念的辨析 167二、印度有"历史"吗? 172三、《摩诃婆罗多》:百科全书 177四、《罗摩衍那》:最初的诗 183五、史诗的今天:活着的传统 1882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研究
第八章 印度宗教的传统文化基因 192一、引子:普迦作为一个文化切面 192二、吠陀祭祀:宗教仪典的形式母体 195三、解脱之道:宗教义务的终极目的 201四、虔信主义:地方信仰的生成机制 209五、结语:印度宗教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218第九章 阿曼苏丹国的伊巴德派 221一、伊巴德派形成的历史背景 221二、伊巴德派温和的信仰观念 233三、伊巴德派独特的伊玛目制度 235四、结语:教派与身份认同构建 240第十章 伊、叙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242一、文化遗产破坏所引发的新问题 242二、近东文明遗产的三次角色转换 244三、党派世俗化宗教观的两次蜕变 250四、文化遗产与伊叙国家文化安全 258下篇 政教关系问题研究第十一章 当代土耳其的政教关系 263一、从描述性研究到规范性研究 264二、社会世俗化与伊斯兰政治化 274三、正发党挑动的世俗主义争议 280四、政治伊斯兰化的宗教事务部 286五、"已被驯化的土耳其军队"? 290六、余论:伊斯兰主义的新挑战 294
3目 录
第十二章 黎巴嫩的教派政治体制 301一、黎巴嫩教派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 302二、法国委任统治与教派政治体制 305三、黎巴嫩教派政治体制调整阶段 308四、黎巴嫩教派政治体制的新格局 312第十三章 美国的宗教自由与宗教宽容 316一、新大陆上的宗教自由 316二、信仰宗教的自然权利 320三、弗吉尼亚的宗教自由 324四、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328五、宗教自由的实践例证 332六、弱小群体的宗教活动 336七、信仰自由与宗教宽容 340第十四章 伊斯兰国家的政教关系类型 344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政教关系 344二、政教关系的三种主要类型 346三、神权模式:伊朗、沙特 348四、国教模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352五、世俗模式:埃及、土耳其 356六、扼要讨论:倾向神权抑或世俗 360第十五章 政教分离的两种模式比较 363一、"宗教的美国、世俗的欧洲"? 363二、法国模式:让国家免受宗教影响 365三、美国模式:让宗教免受国家干涉 369四、简要结论:理解往往能决定事实 373主要参考文献 375著者简介 4034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