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下铁道和轻轨交通)具有安全、高效、快捷、经济、环保、受其他交通方式干扰小等特点,对改变城市交通拥挤、乘车困难、行车速度下降、空气污染是行之有效的,已成为现代都市的标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本书是中国铁路信号的发展简史,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信号基础设备、联锁系统、区间闭塞、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行车调度控制系统、信号监测七个方面的发展进行介绍。以关键设备为主线,理清主要发展脉络,着重阐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的发展过程。
林瑜筠,1944年4月出生于江苏丹阳,男,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自1967年于上海铁道学院铁道信号专业毕业后,先后从事信号设备的的施工、维修和技术管理工作。1975年调至南京铁路运输学校(现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事信号专业教学工作。自1982年以来,始终紧跟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发展的步伐,编审出版各类教材和科技图书百余种,从单本图书到系列套书,内容涵盖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通信、供电、车辆、线路和站场、运输等专业,读者包括高校师生和铁路信号工程技术人员、一线职工,为轨道交通知识尤其是信号知识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17年,中国铁道出版社授予杰出贡献作者称号。汪小勇,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詹天佑通信信号贡献奖获得者,现任卡斯柯技术总监、上海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工程,负责Urbalis888/TRANAVI系统、启骥TACS系统、市域多模列控系统、面向智慧城轨的全自动运行2.0等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应用,其中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关键技术研制与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它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铁路局、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协会、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协会等各类科技奖项10多项;已申请海内外130多项专利,其中已获海内外授权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19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参编各类标准20多份,负责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交委重点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