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资产最值得买?黄金、古董、保险、信托、数字货币,哪个能赚钱?安全吗?房子还能增值吗?买房的逻辑是否发生了新变化?人工智能汹涌而来,企业频繁裁员,我该怎么做才不会被它替代?……
年青一代流行我只活一次,要拼尽全力体验人生,这给消费市场带来了哪些新机会?房地产市场一片哀嚎,阿那亚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中国服装企业为什么能成功出海,数字技术起到了哪些作用?……
作者香帅立志要做20年研究,找到财富增长的底层逻辑,为中国家庭的财富增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书是这个20年研究项目的第5年,前4年已经有数十万读者加入,欢迎你一起见证这段属于每个中国家庭的财富变迁史。
作者最擅长的,就是把专业的金融学知识讲得好读又好懂,通过大量的故事和案例,为你解读经济金融知识,帮你掌握财富增长的底层逻辑。
引子
2006年,我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念博士,跟我的博士生导师苏珊·克里斯多夫森抱怨说,学金融太苦,会折寿。她安慰我,没事,金融学通了,豁达,容易婚姻幸福,还活得久。
我问为什么。她笑,因为你知道怎么处理预期。当时太年轻,把这话当笑话听。今年,我突然意识到,怎么处理预期大概是最重要的人生问题。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就发现很多人生的答案都在金融学里。
比如金融学里最著名的模型之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任何一个资产的回报率都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市场大盘,叫贝塔(),剩下的是超额回报,叫阿尔法()。
如果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经营人生就像运营资产,而时代红利或者时代冲击,就是人生最大的贝塔。顺着这个线索,我把自己身边所有人的故事都仔细想了一遍。我发现,过去40年里,我们人生的起落都来自几股巨大的浪潮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化。我们今天感受到的撕裂和痛苦,也几乎都跟这几股力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工业化在2012年左右已接近尾声,后面主要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麦肯锡有个报告称,制造业将是受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大部分制造业活动将被替代。
城市化已经进入尾声。2022年,中国人口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以大规模人口驱动的简单城市化红利没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
互联网信息化的红利也出现了拐点。2021年,也就是平台治理开始的那一年,中国上网人数和人均上网时长的增速第一次同时出现下降,我们熟悉的那种互联网造富模式也走到了尽?头。
那全球化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一家企业苹果手机屏全球最大的供应商,蓝思科技。2015年上市后,蓝思科技股价一路狂飙,但过去的两年(20212022年),蓝思的市值从巅峰的2015亿元降到了目前的687亿元,缩水约66%。蓝思不是特例,中国A股市场25家果链公司的市值平均缩水了38%。
没错,66%和38%的市值缩水,就是我们当下面对的最大的时代贝塔全球化碎裂成岛链化。
岛链化这个词是我们团队在2022年提出来的。全球化意味着一个平坦的大市场,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岛链化则意味着这个市场被政治、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分隔,但又在经济、产业、贸易、金融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记得当时我们说,岛链化时代注定是个疼痛的大时代。如果说那时候疼痛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一年后,很多人都对这个词有了微观的具体感受。
年中的时候,一群经济学家开会讨论应该采取什么逆周期政策防止经济过冷到衰退,自然聊到美国的通胀什么时候会下来,突然有人说,哎呀,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周期好久没有这么不同步了。
何止是经济周期呢。前一阵子有朋友从上海飞波士顿,往返经济舱机票2万元,耗时40个小时。同样的机票,在4年前是4000元,耗时20个小时。还有,2022年,美国进口商品里面中国占比超过40%的品类是9个,而5年前这个数字是19。
变化无处不在。
是的,这就是2023年我看到的景象: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互联网信息化这些托举了我们人生的巨大浪潮,一个接一个,或消失减弱,或变成激荡的狂流。没有人能逃脱。还是那句话,时代红利或者时代冲击,就是人生最大的贝塔。谁不是命运绳上的蚂蚱呢?
再仔细想,所有我们经历过的各种动荡,房价、投资、就业、出口、股市、汇率……也不过都是这些浪潮变动的反映而已。而且你会发现,曾被这些浪潮托举得越高,当下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就越深。
比如房地产行业。今年6月,我看到一份高盛的报告,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是L型复苏。所谓L,其实就是说预期很高,然后狠狠地从这个预期上摔了下来。人类的预期都是历史的产物。就像在金融模型里,预期收益率都是根据历史数据估算出来的,一旦市场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模型就会失败。
所以,时隔多年后,想起我导师说的那句话,金融学通了,豁达……活得久……因为你知道怎么处理预期,我忽然明白过来,她是在跟我说金融学通了,就会明白,预期是用来调整的。因为预期稳定的前提是市场处于稳态结构,一旦市场发生结构性改变,预期就会失败。而这,正是我们看到的当下:
当时代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时候,基于历史的预期就成了包?袱。
2023年初夏,我和两个朋友夜游西湖, 聊到对未来经济增速的判断。我问:经济下行还会持续吗?朋友笑了,说:你问这个问题时已经预设了一个基准。不管这个基准定在1992年还是2001年,都是过去的年份。可是,他指着正在岸边涌动的湖水,这才是当下。
未来,应该以2023年为新的基准。
当时我的脑子里像有一道闪电,刺破了这一年看到、听到的很多小现象:大房企老板说,现在几百万元的单都亲自出马;基金研究员看企业的时候,把抗风险能力放第一位,短期盈利更重要;居民提高储蓄率,年轻人提前还房贷……这些细碎的小事忽然在我脑子里串成了一条完整的线索。
身体总是比意识更诚实。其实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在行动中改变了预期,只是还没有形成更为普遍的共识过去40年里的所有历史贝塔,都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我们需要新的模型来做新的预期。
这是2023年7月29日共潮生·香帅年度财富展望2023的开场文稿。后面两天,我收到无数人的信息有一直怀念改革开放时代的50岁体制内精英,有一路狂奔、最近陷入迷惘的40岁创业者和企业高管,也有正在人生上坡路上摸索爬行的30岁白领……
几乎所有人都跟我说,当时代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时候,基于历史的预期就成了包袱,未来,应该以2023年为新的基准 。这两句话很是醍醐灌顶,把这几年像迷雾一样的纠结困惑给捅破了。但是,他们又问,以2023年为新基准的这个新预期,应该落在哪里?
是啊,新的预期该落在什么地方,才能像我导师说的那样豁达又活得久呢?我把自己过去4年写的《钱从哪里来》系列重新读了一遍,这才发现,很多向前望的答案都在回头看的一路痕迹里。
2019年的关键词是高垂之果。经济增速放缓,随手可得的低垂之果已被采摘殆尽,剩下的更多是高垂之果。
2020年的关键词是K型分化。科技和金融的马太效应让社会趋向中间层消失的K型分化。疫情冲击下,社会分化持续加?剧。
香帅
本名唐涯,著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
曾任北京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宏观金融、行为金融学和数字金融。
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
《第一财经日报》广受欢迎的财经专栏作家,著有《熟经济》《金钱永不眠》《钱从哪里来》《香帅金融学讲义》《香帅财富报告》等畅销书。
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创始人,得到App《香帅中国财富报告》《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