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蔚蓝之上
黄康生散文集《一湖澄碧》序
周明
一
特别想补充一句的是黄康生写全红婵夺冠的小文《红婵一跳惊天下》,十四岁的农村苦孩子,不仅是靠她的成绩,还凭着她小小身躯里体现出来的强大的、不可遏制的、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感动和征服了天下人。因而我还是破例把这带着稚气的纤细小姑娘,放在与前面那些国际名人、中华名人同等的位置上不过分,这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明天的希望。这是写在《海,以及星光:2022中国散文年选》里的一段文字。我和黄康生相识在河北兴隆,见他第一眼,便觉得他身上有一股红土地的气味和大海的气息。
我喜欢红土地,也喜欢大海。我在黄康生这里能看到上帝视角下的雷州半岛红土地,也能看到千帆竞发的大海;能感受到海的人物,海的风情,海的力量。
黄康生生活在海边,海给他生命、给他力量、给他激情,海使他蓬勃、使他豁达、使他宽广。一直以来,他都保持一个躬耕的姿态耕耘在蔚蓝之上。他创作的那些带有海味的散文,多次登上《人民日报》《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等大报大刊。他左手新闻,右手散文,有时左右逢源,收获颇丰。他除了获得冰心散文奖外,还获得李清照文学奖蒲松龄散文奖浩然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等。
二
《一湖澄碧》是黄康生继《携春而行》《向海而蓝》之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本散文集。
《一湖澄碧》保持他一贯的散文写作风格:贴近火热的时代,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有热度的文字走进读者的内心。他作品中的人物就像生活在你的身边,他讲述的故事你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真实可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他是记者出身,有着一双敏锐的善于捕捉生活闪光点的眼睛,他选取的题材不但新颖,还冒着热气,滚烫热辣,用现时最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接地气!他的文字功底扎实,很有火候,言简意赅,绝不拖泥带水,这是多年写新闻锤炼出的短、平、快的深厚功力。他的每篇散文又优美如诗,往往还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你可当作一首精美的诗歌来欣赏,又可当成一篇精彩的新闻小说来阅读。
他的每篇散文的写作手法又是独特的,都是自己的,与我们平时所读到的大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文本有着迥然的不同。黄康生就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所见到的都不一样,心是长在自己的心里,也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他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是他自己。
读他的散文,有如沐着一股清新之风,自然清爽,沁心拂面;又如有一湖澄碧之水,洗亮眼睛,润滋心灵。
三
《一湖澄碧》是黄康生近年来潜心创作的又一精品力作,共收录了三十九篇散文精品: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护工作者挺身而出、逆向而行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有与鸟和谐共处的平凡人物;有雷州半岛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风土人情;有湛江因地缘独特、天长日久形成的圩场集市民俗素描;有奇趣横生、记忆深刻的童年乡村生活经历;有敦厚朴实如土地、对乡土不离不弃的村民脸谱;有因贫穷而走出乡村到外面捞世界而今又迫不及待返回乡村参与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新农人形象……
他来自农村,熟悉农村,热爱这片土地,眷恋这片土地,如痴如醉,一往情深,不改初心。红土地里有他的根,他当记者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他几乎跑遍了每个角落,几乎每寸红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印。他还结交很多农民朋友,走进他们的生活,听他们讲述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故事以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创业经历……他脑子里装满了红土地上的人和事,闭上眼睛,这些人和事就会从脑海里跳出来,跳到他的笔底下,新鲜、生动而有血肉,跟他娓娓对话。
四
不妨挑集子里的几篇散文来解读
《一湖澄碧》以湛江旅游名片湖光岩为聚焦点,将碧湖、碧水、碧树、碧月、碧灯以及湖上、湖边、湖水、湖光等都纳入文学描述的对象之中,尽情演绎了湖光岩景区浓浓的诗情、密密的画意。那蓝幽幽的湖水,深不见底,碧绿碧绿的,令人以为是天池里的琼浆玉液。这琼浆玉液应是集天地之灵气酿造而成的吧?!我贪婪地吮吸着这湖心绿,顿觉神清气爽。我知道,这口湖心绿是带魂的,那是一种清幽、澄澈、透亮的魂。有魂灵的湖水,让多少游人为之钟情和迷恋,为之流连忘返、梦绕魂牵。青山绿水给了作家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作家则以优美的文字将山水的姿色和韵味生动演绎出来。《一湖澄碧》与湖光岩之间,不论从文化建设的层面来说,还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所存有的深厚关联都是显而易见的。
湛江东海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曾舞进北京奥运鸟巢,舞出吉尼斯世界纪录,舞成东方一绝,享誉中外,世人惊叹。民间的人龙舞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东海岛另一条巨龙也从天际腾跃而来,它以宝钢湛江钢铁一号高炉为龙头,以中科炼化银塔、油罐、机泵为龙身,以巴斯夫蒸汽裂解装滑为龙尾。钢铁巨龙同样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神秘的力量。一座海岛藏二龙,这不得不说是个神奇的存在。 这两条龙不仅给海岛镀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还给海岛带来酣畅淋漓的欢愉。……两条巨龙在或明或暗的烟雾火光里打滚缠绕,盘旋狂舞,翻滚飞跃,犹如双龙出海,气势磅礴,气撼长天。《东海岛有龙》巧妙地将民间艺术的人龙与钢铁石化的巨龙串在一起抒写,双龙起舞,海岛腾飞,带动湛江经济高速发展。作者的喜悦之情自然而然流溢于字里行间,情感十分浓烈。这是一曲唱给新时代的奋进之歌。
《补锅强》是一篇以记人为主的叙事散文力作。通过对一位普通的补锅师傅补锅强精湛补锅技术的艺术描述,表达了对乡村手艺人的由衷讴歌与极力赞美之情,并体现着为民间手艺人立传的创作用心。
散文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呈现补锅强精湛的补锅技艺,主要有四处,第一处为:将一口无耳烂锅举在手里,眯着眼,对着破裂的锅底瞅来瞅去。接着将烂锅翻转倒扣在木桩上,再用小铁锤敲打漏点边缘,錾出一个梅花形的锔眼。详写了他正式补锅前的细致准备工作。第二处为:补锅强舀出滚烫的铁水,飞快摊在黑黢黢的布块上,然后,对准錾好的锔眼,用力一压,另一只饱蘸石灰浆的手则从锔眼的背面用力一顶,只听咝啦一声,红彤彤的铁水迅速凝固成豌豆般大小的疤痕。之后,他又从水桶里舀一瓢水倒入锅内,试水检漏。通过一系列描写补锅行为的动词来展现他熟练补锅的全过程。第三处是写他来到小镇上,搭起铺子补锅的情形,不过这时候他手中的锅,已由原先的铁锅换成了铝锅:叮叮当当声中,补锅强已接到四口铝锅。只见他拿起一口铝锅,左右瞄上几眼,斟酌一番后,便用大剪刀将漏了的锅底剪掉,接着用羊角锤内外敲打,新锅底跟原先的锅身就在一次次的敲打声中融为一体。最后一处的细节描写,最为细腻生动,也最是真切感人。战疫正酣之时,工地里那口能煮出千碗面条的八印大铁锅突然裂开一条缝,滴答滴答地漏个不停。接到补锅任务后,补锅强第一时间赶到了建筑工地,只是当时的现场比补锅强想象的还乱,在大铁锅破裂的同时,旁边一口小砂锅也因锅内热油起火,并在有人泼水救火的错误操作下火势愈发猛烈,现场浓烟滚滚,一场火灾眼看就要发生。危急之下,补锅强没有片刻迟疑,徒手端起着火的砂锅就往外跑。滚烫的油火四处乱溅,噼里啪啦地溅落在他的手上,他忍住剧痛,一路狂奔,最后因砂锅的锅柄太烫,补锅强只好将锅丢在地下,然后一脚把砂锅踢飞到三米开外的沙地上……有惊无险地扑灭一场可能发生的火灾。这篇散文的意味远不止为民间艺人立传这么简单。散文家还通过补锅这一生活情景的形象描述,将自我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理性审视与深刻反思折射出来。散文中有一句话补锅,既要补岁月,又要补世道人心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抽干鱼塘捉泥鳅》以乡村鱼塘为聚焦对象,通过主人公晨耕的历史回忆和当下实践,艺术地描绘了乡村人抽干鱼塘捕捉泥鳅的精彩情景,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幸福生活生动地叙写出来。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人们的生活时时处处充满了乐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散文对幸福乡村的书写,是通过主人公晨耕的一系列行动而折射出来的。晨耕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小城,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深爱的人,尤其对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对每到年关时就会在鱼塘里捉泥鳅的情形,他都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在他的心目中,那令人梦绕魂牵的乡村,始终都是幸福的所在。散文家并没有一味地展现记忆里的乡村生活,而是将记忆与现实并呈,历史与现实巧妙叠加,这样的乡村生活充满了乐趣滋味的幸福色彩。
五
广袤辽阔的红土地在他脚下绵延铺展,碧波万顷的蓝海洋在他眼前澎湃汹涌。他像一位起早摸黑的农夫,不负春光在泥土里耕种,用汗水换来秋日的丰硕收成;又像一位摇橹驾船驶向大海深处的渔民,不惧风浪,辛勤捕捞,满载而归。
在散文创作的园地里,黄康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另辟蹊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沉稳。他借助地域风物来抒写自己对故土的情怀,力求在自然景物描绘中注入自己的情思,使其文章中意境蕴藉深厚,使得笔下的人或物,都有情感的灌注和理性的渗透。他的散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激动感奋,有种催人奋进向上的力量。
黄康生的文字洒脱而豪放、精练而简洁、细腻而优美,在一种气定神闲的抒写中把语言文字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使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透露出一种诗意之美。他十分注重文字的张力和思维的跳跃,通过带有黏稠度的、有温度的颗粒语言来凸显散文的魅力。让你仿佛置身于一幅摇曳生韵的水墨画里,每一幅画都让人心身荡漾,并生发出无限缠绵的思绪。这种思绪又能让人化作对家园故土、乡亲父老、山川风物的挚爱。
德勒兹说:写作是一个过程,一个穿越了可经历的和已经历过生活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黄康生创造了有温度有热度的散文精品,也开掘出他个人的散文山谷,以此安放他的生命与灵魂。
2023年4月26日
(作者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