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技术与工艺 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
定 价:79.8 元
氢是一种无碳能源、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具有导热性好、燃烧性能好、储量丰富、多形态存在、利用率高、便于回收利用、安全等特点,在未来必将成为重要的代替能源。制氢作为氢能产业链的第一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氢气就不会有氢能产业,学习了解氢能就必须了解氢气和其制取技术和工艺。本书对氢气的性质、特点、应用、制取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共分11章,分别为绪论、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电解水制氢、醇类重整制氢、氨分解制氢、生物质能制氢、副产氢气的回收与提纯、液氢、其他制氢技术。本书能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氢气制取的技术和工艺,为以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内容浅显易懂,利用较多图表和少量公式,介绍制氢技术与工艺的核心能容。2. 体量适中,不到200页,让读者快速了解制氢的所有方式及工艺装备等相关内容。3. 适合与想了解氢能相关知识的读者阅读,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也可将本书用作教材。4. 全彩印刷。
氢能作为来源多样、应用高效、清洁环保的二次能源,广泛应用于交通、储能、工业和发电领域。氢能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路径。伴随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氢能因具有保障能源安全、助力深度脱碳等特点,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且坚定。当前,氢能产业发展迅猛,已经从基础研发发展到批量化生产制造、全面产业化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氢能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进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化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氢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有好的人才政策、产业发展背景作为支撑,更需要有产业推动平台、科研院所以及众多企业的创新集聚,共同打造产学研协作融合的良好生态。2021年7月,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推进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建设,鼓励高校开设碳中和通识课程。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结合目前氢能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氢能中心联合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平台、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应用人才培养丛书。本系列丛书包括《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概论》《制氢技术与工艺》《氢气储存和运输》《加氢站技术规范与安全管理》《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部件》《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设计》《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丛书内容覆盖了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力图与工程化实践做好衔接,立足应用导向,重点推进氢能技术研发的实践设计和活动教学,增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或在职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全面了解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原理、工程化进程及应用解决方案,具备在氢气制取、储运、加氢站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领域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实操技能。本书是全套系列丛书的第二部,着重介绍制氢技术与工艺。全书共分为11章,结合氢的性质、特点及应用,对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电解水制氢、醇类重整制氢、氨分解制氢、生物质能制氢、副产氢气的回收与提纯、液氢、其他制氢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制氢技术的成熟与降本是氢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前提,当前全球氢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产生的碳排放量较高。未来,氢能能否实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大幅减少,继而带动交通、工业、发电等领域实现深度脱碳,制氢环节的低碳化尤为关键。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们充分了解主要制氢路线的技术特点、工艺及发展前景,加强对氢能产业的知识学习与认知提升。丛书编写委员会虽力求覆盖完整产业链的相关要点,但新技术发展迅速,编写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校正与完善图书内容,培养出产业亟需的高技能人才。在此特别感谢各有关合作单位的鼎力支持及辛勤付出。希冀本套丛书能够为氢能产业专业人才提供帮助,为氢能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为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微薄之力。张真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应用人才培养丛书编写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氢能中心主任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
赵吉诗博士,2009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2018年,获广东省扬帆计划紧缺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氢能储存与输送、能源经济及能源政策与规划等。自2005年以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发表专著7部,其中执笔负责编写2部,参与编写5部。2017年以来,赵吉诗博士担任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主任,主要开展氢能储存与输送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能源经济及能源政策与规划研究等工作。截至目前,赵吉诗博士团队17人,其中博士4人;获2018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佛山市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单位、云浮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丛书序前言第1章绪论11.1氢的物化特性11.2工业氢标准21.3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21.4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氢31.5制氢方法31.6氢的利用方式41.6.1氢燃料电池与燃氢交通工具41.6.2家庭用氢51.7氢对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的作用和意义6思考题7参考文献7第2章煤制氢82.1煤的组成82.2煤焦化制氢92.3煤气化制氢工艺102.3.1煤气化制氢原理102.3.2煤气化制氢工艺流程112.3.3CO变换162.3.4酸性气体脱除技术162.3.5H2提纯技术162.4煤制氢技术发展现状172.5电解煤水制氢172.5.1电解煤水制氢的反应机理182.5.2电解煤水制氢技术的特点192.6煤制氢技术的优缺点192.7煤制氢技术的经济性20思考题21参考文献21第3章天然气制氢223.1天然气制氢原理223.2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243.2.1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原理243.2.2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工艺253.3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293.3.1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原理293.3.2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工艺293.4天然气高温裂解制氢303.4.1天然气高温裂解制氢原理303.4.2天然气高温裂解制氢工艺303.5天然气自热重整制氢363.5.1天然气自热重整制氢原理363.5.2天然气自热重整制氢工艺363.6天然气制氢技术的优缺点373.7天然气制氢技术的经济性38思考题39参考文献40第4章石油制氢414.1石油制氢原料414.2石油制氢工艺简介424.2.1石脑油制氢424.2.2重油制氢424.2.3石油焦制氢434.2.4炼厂干气制氢44思考题45参考文献45第5章电解水制氢465.1碱性水电解制氢工艺475.1.1碱性水电解制氢原理475.1.2电解水制氢工艺流程485.1.3电解水制氢工艺的主要设备495.1.4碱性电解槽495.2PEM电解水制氢工艺515.2.1PEM电解水制氢原理515.2.2PEM电解槽525.3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工艺535.3.1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原理535.3.2SOEC电解槽535.4电解水制氢的优缺点及经济性545.4.1电解水制氢的优缺点545.4.2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565.5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电解水制氢56思考题58参考文献58第6章醇类重整制氢596.1甲醇制氢596.1.1甲醇的基本性质596.1.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596.1.3甲醇水相重整制氢606.1.4甲醇制氢工艺流程606.2乙醇制氢616.2.1乙醇的基本性质616.2.2乙醇直接裂解制氢616.2.3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626.2.4乙醇二氧化碳重整制氢626.2.5其他乙醇制氢方式636.2.6乙醇制氢催化剂636.3甘油(丙三醇)制氢646.3.1甘油的基本性质646.3.2甘油气相重整制氢646.3.3甘油水相重整制氢676.3.4甘油干重整制氢686.3.5甘油光催化重整制氢696.3.6甘油高温热解法重整制氢696.3.7甘油超临界重整制氢706.3.8甘油吸附增强重整制氢706.4醇类重整制氢反应器及技术716.4.1固定床反应器726.4.2微通道反应器726.4.3微结构反应器736.4.4膜反应器736.5醇类制氢技术的特点和问题756.5.1醇类制氢技术的CO2排放756.5.2醇类制氢的技术经济性75思考题78参考文献78第7章氨分解制氢807.1氨分解制氢原理807.1.1氨分解制氢技术807.1.2氨分解制氢工艺817.1.3氨分解制氢催化剂827.2氨分解制氢的热力学857.3氨分解制氢的动力学857.4氨分解制氢工艺867.4.1氨分解制氢工艺流程867.4.2氨分解制氢工艺设备877.4.3氨分解制氢工艺生产风险897.5氨分解制氢的优缺点及经济性917.5.1氨分解制氢的优缺点917.5.2氨分解制氢的经济性93思考题93参考文献94第8章生物质能制氢958.1生物质发酵制氢968.1.1生物质发酵制氢原理968.1.2接种物的选择及处理方式978.1.3反应pH值998.1.4温度998.1.5原料1008.2生物质热化学制氢1008.2.1生物质气化制氢1018.2.2生物质热裂解制氢1038.2.3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1048.3生物乙醇制氢1058.4生物质能制氢的优缺点及经济性105思考题106参考文献107第9章副产氢气的回收与提纯1089.1变压吸附法1089.1.1变压吸附原理1089.1.2变压吸附循环步骤1149.1.3影响变压吸附效果主要因素1179.2深冷分离法1189.2.1低温分离法1199.2.2低温吸附法1199.2.3工业化低温分离1199.3膜分离法1209.3.1膜分离法原理1219.3.2有机膜分离1229.3.3无机膜分离1229.3.4液态金属分离1249.3.5膜分离技术在氢气提纯工艺上的应用1249.4提纯方法比较分析及典型案例1259.4.1方法对比1259.4.2典型案例PSA半焦煤气制氢126思考题127参考文献128第10章液氢12910.1液氢性质及外延产品12910.1.1液氢性质12910.1.2液氢外延产品13010.2液氢用途13210.3液氢的生产13310.3.1正氢与仲氢13310.3.2液氢生产工艺13410.3.3液氢生产典型流程13710.3.4全球液氢生产13810.3.5液氢生产成本14110.4液氢的储存与运输14110.4.1液氢储存14110.4.2液氢运输14510.5液氢的加注14710.5.1液氢加注系统14710.5.2防止两相流的措施14810.6液氢的安全14810.7发展前景151思考题151参考文献151第11章其他制氢技术15311.1核能制氢技术15311.1.1核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