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花女》到《流浪的星星》:启蒙的光辉与人性的力量
定 价:5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许钧
- 出版时间:2016/3/1
- ISBN:9787515105482
- 出 版 社:西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325-9 I046
- 页码: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为《翻译名家谈翻译》法语文学卷。我国对法国文学的译介,无论就数量而言,还是就质量而言,都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和翻译界的同行所嘱目,这是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翻译家求真求美默默耕耘的结果。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们怀着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为丰富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中法文学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卷选取了我国法语文学翻译界30余位名家谈文学翻译的佳作,集中展现了翻译家对文学翻译精深的研究成果与富有见地的见解。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翻译作用大矣哉”。在译介外国文学,促进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方面,我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界和翻译界人士始终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整个二十世纪和新世纪里,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者和别的语种的同行一起,实际上担负着对整个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研究、选择、翻译与传播的工作。法国文学渊远流长,流派纷呈,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者一方面对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进行了有选择的译介,无论是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宗教文学与骑士文学、市民文学,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文学、七星诗社,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还是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或是十九世纪的象征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无一不纳入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他们关注二十世纪和新世纪法国文学的发展,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慢慢打开,中外文化的交流日渐频繁,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者有机会与法国文学界、出版界进行直接的交流甚至对话,得以不断加深对法国文学的认识与理解,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对法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工作,取得了令中国外国文学界嘱目的成绩。
编者的话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外文所的林一按安先生来电,说出版社有意推出一套翻译家谈文学翻译的书,涉及国内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翻译界,邀我选编一卷法语文学翻译家谈文学翻译的文字,我欣然答应,而且停下手里的一些工作,与我的研究生施雪莹一起,搜集我国法语文学翻译界的前辈译家与目前在译界仍然非常活跃的一批中青年翻译家讨论文学翻译的文章。季羡林先生曾说过:“翻译作用大矣哉”。在译介外国文学,促进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方面,我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界和翻译界人士始终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整个二十世纪和新世纪里,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者和别的语种的同行一起,实际上担负着对整个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研究、选择、翻译与传播的工作。法国文学渊远流长,流派纷呈,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者一方面对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进行了有选择的译介,无论是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宗教文学与骑士文学、市民文学,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文学、七星诗社,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还是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或是十九世纪的象征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无一不纳入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他们关注二十世纪和新世纪法国文学的发展,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慢慢打开,中外文化的交流日渐频繁,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者有机会与法国文学界、出版界进行直接的交流甚至对话,得以不断加深对法国文学的认识与理解,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对法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工作,取得了令中国外国文学界嘱目的成绩。我国对法国文学的译介,无论就数量而言,还是就质量而言,都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和翻译界的同行所嘱目,这是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翻译家求真求美默默耕耘的结果。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们怀着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为丰富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中法文学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前辈翻译家梁宗岱、卞之琳、戴望舒、李青崖、赵少候、黎烈文、盛澄华、穆木天、金满成、傅雷、焦菊隐、罗大冈、闻家驷、李健吾、罗玉君、陈占元等。解放以后,一批老翻译家继续默默耕耘,翻译介绍法国文学作品,提供精神食粮,如郑永慧、许渊冲、郝运、沈宝基、罗洛等。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翻译的春天,在对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和当代当代法国文学的译介中,出现了一批出色的翻译家,像北京的柳鸣九、徐继曾、桂裕芳、施康强、郭宏安、罗新璋、沈志明、袁树仁、吴岳添、谭立德、罗 芃 、陈筱卿 、葛雷等,上海的王道乾、林秀清、郑克鲁、王振孙、徐和谨、马振骋、周克希、何敬业等,南京的徐知免、陈宗宝、汪文漪、冯汉津、陆秉慧、王殿忠、韩沪麟、钱林森等,武汉的江伙生、张泽乾、周国强等,西安的张成柱,广州的罗国林、黄建华、程依荣、朗维忠等,广西的黄天源,长沙的佘协斌,洛阳的潘丽珍等,翻译介绍了大量的法国诗歌、戏剧、小说作品以及文艺理论著作。在近十几年来,在前辈翻译家的积极影响下,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一批年轻的翻译家在健康成长,像王东亮、秦海鹰、余中先、董强、李焰明、树才、杜青钢、罗国祥、曹德明、朱延生、边芹、杨令飞、管筱明、胡小跃、户思社、金龙格、张新木、刘成富、袁筱一、袁莉、黄荭等,我国的法国文学翻译事业后继有人,前景看好。我们这次选编法语文学家谈翻译的文集,原则非常明确,那就是展现历史、总结经验。根据该原则,我们在目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文章中,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家论翻译的文字。在选编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翻译家翻译经验非常丰富,但却很少留下谈翻译的文字,加上我们的工作难免有疏忽,所以入编本集的翻译家为数并不多。另外,因为篇幅的限制,虽然有的翻译家对文学翻译有精深的研究,就文学翻译发表了很多富有见地的见解,但我们原则上每位翻译家只选一篇文章。从目前入编本集的文章看,内容非常丰富。翻译家们结合文学名著的翻译,就翻译的本质、译者的立场、翻译的障碍、翻译方法与标准、翻译的局限、译者的修养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翻译,全面认识翻译的作用。在我看来,翻译是历史的奇遇,一个伟大的作家,如果遇到一个优秀的翻译家,那是他的幸运,如福楼拜遇到了李健吾,罗曼•罗兰遇到了傅雷,杜拉斯遇到了王道乾。多亏这些优秀的翻译家的努力,法国文学在得以在中华大地上延伸其生命。在此,我要向所有翻译家致敬!
许 钧 2014年3月20日 于南京大学树华楼
目 录
编者的话 许 钧1. 我对翻译批评的意见 赵少侯2. 译事琐话 梁宗岱3. 论直译 焦菊隐4. 是直译还是意译? 闻家驷5. 我走过的翻译道路 李健吾6. 论文学翻译书 傅 雷7. 略论鲁迅的翻译理论和实践 沈宝基8. 漫谈文学翻译 罗大冈9. 译书漫议——关于《红与黑》的翻译及其他 赵瑞蕻10. 文学翻译的基本功 郑永慧11. 谈重译——兼评许钧 许渊冲12. 关于《红与黑》的翻译——致许钧 郝 运13. 译诗断想 罗 洛14. 法语文学翻译与教学心得谈 桂裕芳15. 法国文学在我国的翻译 陈宗宝16. 萨特在中国的精神之旅 柳鸣九17. 释“译作” 罗新璋18. 翻译风格三议 王殿忠19. 傅雷翻译文学经典与中国现代作家 钱林森20. 从编辑角度漫谈文学翻译 韩沪麟21. 翻译风格小议 郑克鲁22. 翻译是一种阅读 徐和瑾23. 谈罗新璋译的《红与黑》—兼谈罗新璋的翻译艺术 张成柱24. 风格与译风 罗国林25. 何妨各行其道 施康强26. 译书故事 周克希27. 我译《红与黑》 郭宏安28. 文学翻译亦应重形似 黄天源29. 百年回顾——法国小说在我国的译介和研究 吴岳添30. “信”与文体 罗 芃31. 澄清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中的几个概念 佘协斌32. 论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度 许 钧33. 我译法国新小说 余中先34. 翻译家任重道远 胡小跃35. 什么是一首译诗?——以阿波利奈尔《米拉波桥》为例 树 才36. 漫漫翻译路 金龙格37. “不可译”或“再创造” 袁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