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父子关系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描述。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坚定地认为,父亲身份对儿子和父亲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他认为,男性必须学会如何成为父亲,并提出了“足够好的父亲”这一概念——一个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成长的人。在本书中,他分析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描绘了父亲的成长阶段(从妻子怀孕开始);追溯了父子关系,从儿子幼年时期的“监护人”阶段,到父亲允许儿子独立和成熟,引导儿子进入成年。最后,随着父亲的年老,父子相互再次走得更近,死亡成为必须接受的现实。本书将为读者理解父子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杰出精神分析师迈克尔·J.戴蒙德超30年父子关系研究总结,真实而有爱的父子联结赋予彼此超越生命的力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扮演着重要角色。父亲并不单单是帮母亲打打下手、做个替补那么简单。他是一个男人这个简单的事实和他所怀揣的父爱,将影响孩子一生。
本书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描绘了父亲的成长阶段(从妻子怀孕开始);追溯了父子关系,从儿子幼年时期的“监护人”阶段,到父亲允许儿子独立和成熟,引导儿子进入成年。而随着父亲的年老,父子相互再次走得更近。本书将为读者理解父子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加州研究型精神分析师孙平 倾情翻译;中国著名精神科医师曾奇峰 亲笔作序;何川 吴知力 谢大林 诚挚推荐!
于我而言,这是一本奇书。
虽然我个人本科学习翻译专业,但我其实并不喜欢做笔译。笔译的过程
枯燥、漫长且不能过多自主创造,于我而言曾是一种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
口译的那种即时性、现场感,笔译的过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记得六年前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时的那份激动和畅快。当时我
的儿子刚刚降生,而我作为一个新手父亲,从里到外则充满了无所适从。毫
不夸张地说,正是迈克尔的这本书,让当时的我获得了一种稳定感和一份
确信。
因为全书想表达的一个中心意旨在于:一个高度参与孩子成长的父亲,
不光可以影响和充盈孩子的一生;这个父亲本人,也会在获得父性的过程中,
逐渐成长成熟为一个大写的男人。
这归根结底是一次父亲同孩子的相互成全,彼此成长。
但是,在十五年的心理咨询师生涯中,我也见证过太多的父亲缺席和不
称职。在中国执业的那九年时间里,我逐渐熟稔了“丧偶式育儿”这个词儿;
在美国执业的这六年里,我看到了太多美国孩子,尤其是少数族裔的孩子,
缺少并渴望着一个父亲。如果说中美两国之间有一个最相似的家庭结构性问
题,那可能就是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肉身抑或情感缺席问题。
IX
我依然记得,曾经有一位拉丁裔的青少年男孩,坐在我的咨询室里,看
似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他对自己亲生父亲的失望—父亲和母亲离婚后,几
乎很少来探望;而他一旦出现,就会情绪崩溃,哭诉自己移民美国后的生
活不易,压力太大,以至于他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孩子,因此父亲在儿子面前
哭泣。
这位来访者总结道:“你知道,我爸爸在我面前,比我更像一个孩子。”
我想,在中国,这位父亲应该可以被称为“巨婴”。
我们当然可以讽刺、批判,乃至鞭挞这些自己都没有长大,因此根本为
孩子提供不了父亲职能的“巨婴”男性。但在我的临床经验中,我也发现,
在这些男性的成长史中,几乎从来没有人好好地教过他们,鼓励且看见过他
们的成长。更让我震撼的是,多少“巨婴”,他们自己的父亲也是缺席,或
者是失功能的存在。
因此缺席的父性,真的会代代相传。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内心怀揣
着似乎怎么也填不满的“父亲饥渴”(father hunger)。
这些孩子哪怕长大以后,也会急切地希望有“老师傅”“贵人”“老领导”
来带自己,来指导,甚至保护自己;但又在一次一次的理想化破灭中,感到
对男性权威的失望。
读了这本书以后,你会发现:这些被守护、被指导、被陪伴的需要,几
乎全都是重要的父性职能—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这些职能不入场,那么
有些孩子终其一生都会变着戏法儿地去补偿,去追寻,哪怕让自己翻来覆
去,遍体鳞伤。
所以我发心要翻译这本书,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极重要的议题。
这本书不但让我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做一个父亲,更重要的是,它也让
我明白了在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不同人生阶段,一个父亲自己可以从育儿
X
中“赚取的福利”—自身人格的逐渐成长、自身能力的逐渐完善、男子气
概的日渐充盈、对女性的逐渐看见和尊重……
长期以来,父亲育儿被蒙上了一层义务感和责任性。实际上,学习成为
一个父亲,获得迈克尔所说的“父性”(fatherhood)的过程,是一个男人在
与孩子玩耍、学习、交流、相互欣赏乃至崇拜的过程中,不断修通自身,让
自己更有主观幸福感、充实感且获得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
你若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那么先把孩子顶在自己的肩膀上。
另外一个非常值得一说的点乃是:这本书里所说的“男子气概”,是一
种整合了女性化特征的男性气质。一个男人,要想成为一个不退场的父亲,
一个大写的男人,那么他或多或少要看见、整合、接纳那些传统意义上被视
为女性特质的品质:联结、爱、共情、悲悯……整合这些特质会让男人成为
一个非常在场的父亲,也会让男人看见且尊重女性(尤其是自己的伴侣),还
能让这个男人充满着因爱和悲悯而自然生成的坚毅性和守护性。我们的力量
不光来自义务和责任,它更应来自由内而外真实的爱。
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J. 戴蒙德与我亦师亦友。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不
断地与他沟通,向其请教,请其澄清。虽然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两家哪怕只
相隔四十分钟车程,也只能苦于在网上相见,但每一次相见我都收获极丰。
就在一周前,我们终于在洛杉矶的疫情缓和下来后,第一次线下见了面。我
把我的妻子、儿女全都带去拜访了他和他太太。我的妻子第一次见迈克尔,
她告诉我对他的印象—“第一次见到一个男性,带着有如女性般的温和”。
我当时心里想着,但没有告诉妻子的是,其实这个领域里很多的高手,都有
着雌雄同体的特质。
其实能够走到写译者序这一步,我最想说“谢谢”的,是我的妻子。她
直接翻译了这本书的两个章节,但她认为这是在我成为父亲的路途上很重要
的一本书,因此坚持要求不署名。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最愉悦的体
XI
验,就是在小咖啡馆里,和妻子两人一同商量如何翻译才能做到“信达雅”,
如何遣词造句才能呈现出我们深爱的中文的美,但又不失作者本意之过程。
迈克尔·J. 戴蒙德(Michael J. Diamond)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他在洛杉矶精神分析研究所完成了精神分析训练,曾被研究所评为年度杰出精神分析师,目前是该研究所的培训师和督导师。
他曾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副教授,并在洛杉矶赖特学院担任教学和督导工作。他在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性别和男子气概、养育和父亲、创伤、分离和催眠等领域发表了许多期刊文章和书籍章节。
美国加州研究型精神分析师孙平 倾情翻译。
推荐序
译者序
引 言? /1
第 1 章 积极准备:将为人父 /9
第 2 章 从出生到婴儿期:一个父亲的诞生 /19
第 3 章 学步期:父亲把孩子带往世间 /36
第 4 章 童年早期:父亲把俄狄浦斯阶段的男孩领进男人的世界 /55
第 5 章 童年中期:鼓励孩子拥有掌控力、胜任力以及骄傲感 /74
第 6 章 青春期:从英雄到狗熊 /94
第 7 章 成年早期:在场边指导 /118
第8章 成年中期:男人对男人 /135
第 9 章 老年期:父子角色反转 /154
第 10 章 ??结语:生命的弧线 /170
致 谢 /181
注 释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