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中国书法的字体与技法,着重探讨了书法的技法系统,内容包括:楷书,行书,篆、隶、草书,书法传承与技法训练简述。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门文化艺术,在历史的演进中,发乎创作,潜乎思悟,书法技法走向完备,书法艺术走向成熟。真、草、篆、隶、行五体俱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名家大师灿若星辰,其卷帙之浩繁,阐发之精微,蕴藏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书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怀,展示着中国人的品格,焕发着独特而恒久的魅力。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安庆先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皖江文化。皖江书法艺术也是皖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博大精深,名家辈出,涌现出李公麟、刘若宰、邓石如、姚鼐、姚元之、陈独秀、赵朴初、黄绮等一大批书法大师和书法名家,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上为中国书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代安庆文人墨客和书法爱好者的研习倡导形成了良好的书法艺术氛围,丰厚的书法历史文化积淀成为皖江书法发展极其难得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安徽省委也做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决定,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成为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我们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以“勤学笃行,德技双馨”校训为引领,大力推进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战略,强化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广大教职员工潜心学术,刻苦钻研,都在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王柏翠老师幼承家学,习染翰墨,有着三十多年进行书法研习与教学的经历,且远上京城从当代大师启功先生、欧阳中石先生交游,近和安庆书家相互切磋砥砺,故书艺精进。已有《书法教程》、《师范书法教程》等教材出版,发表了《师范生书法教学目标及达成之初探》、《中国书法的人学特质》《结构教学余论》等书法论文。这本新著《书法津梁》(技法篇),围绕书法技法,对历代字体与技法进行梳理,注重技法系统的梳理,不啻为学书之津梁。它的出版,对于浓厚我院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我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无疑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必须指出,此部文稿深深蕴涵着王柏翠老师从事书法研习、教育、思考、探究等诸多的人生体验与学理性概括。行文叙述,道器一体,文图对举,资料翔实,提要钩沉。著述效用似是自娱性情,实则强调应在于“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有利传承文化精髓于将来。笔者对书法的理解和描述是乐观向上的,从内容到形式回归质朴的文字与书法原生态,呈示真境界,传达真认知,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宗白华先生曾下过论断,欧洲的建筑史反映了整个欧洲艺术史,而中国书法的内涵足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书法存在的价值,既在于其艺术魅力,更主要的是其显示了汉文化系统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最后,衷心祝愿王柏翠老师在书法研究和创作以及教学科研上取得新的成绩,为我院、为安庆、为安徽乃至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王柏翠,字栩之,又字古皖栩之,安徽安庆人。幼承家学,习染翰墨,师从欧阳中石先生,致力于书法与国学研习,先后供职于安庆师范学校、安庆师范学院、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有《书法教程》《师范书法教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教师基本功训练》等著作出版,及《师范生书法教学目标及达成之初探》《中国书法的人学特质》《结构教学余论》等论文发表。
修订说明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中国书法
第二节中国文字史与书法史述略
第三节文房四宝
第四节中国书法的形式
第五节书法研习中的若干问题
第六节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简述
第一章楷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楷书的沿革
第三节楷书的规范
第四节楷书的点画
第五节楷书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