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梳理了与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的风险、脆弱性、韧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同时依据一些典型的经验研究案例对三种分析视角下的社会脆弱性的六个分析框架做了细致的解读,为推进环境问题和社会脆弱性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知识来源。
围绕环境污染与社会脆弱性之间的相互关联,书中讨论了与污染相关的风险类型特征及其可能的相互演化机制、环境社会风险向社会危机转化过程中社会脆弱性的角色、环境冲突与社会脆弱性的关联等;在微观尺度上,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了2018年8·25洪泽湖特大水污染事件中江苏省泗洪县S村渔民的生计脆弱性状况;从社会脆弱性视角讨论了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将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思路和风险—灾害—危机思路结合在一起,既讨论了如何降低特定社会系统对于环境污染的暴露性和敏感性以及如何提升社会系统应对环境污染的能力,也讨论了从污染风险向灾害、危机转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修复社会系统运行机制的缺陷来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及其损害。
朱海忠,管理学博士,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访学。主要从事社会学概论、环境社会学、社区矫正、社会风险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专著《环境污染与农民环境抗争》(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西北人口》《天府新论》《妇女研究论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社会脆弱性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视角
第二节 社会-生态视角
第三节 综合视角
第三章 环境污染、社会风险与社会脆弱性
第一节 风险与脆弱性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社会风险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社会脆弱性
第四章 污染扰动下的渔民生计脆弱性:苏北S村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研究个案及水污染事件概况
第二节 水污染引发的微观社会脆弱性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社会脆弱性视角下的环境污染治理
第一节 暴露性治理:环境污染的防控
第二节 敏感性治理:污染损害的削减
第三节 适应性治理:脆弱性的降低与韧性的提升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