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包括对数字化概念梳理,使用数字化本体论回答什么是数字化的问题。对数字化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描述,澄清和论证了数字化成功的关键要素。对主要的数字化技术的对数字化的关键领域和问题,包括路径、组织、文化、业务与IT的关系、以及数据价值等进行了逐一的审视和思考并提出具体建议。对数字化的组织和文化变革也进行了全面的说明。最后,对数字化伦理和资本作为数字化的主要推动力等进行了辩证分析。书后附加了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专家的体会、研究和案例。
本书适合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数字化和信息化从业人员以及工科、商科的在校生阅读。
我们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
智能手机取代了身份证、钱包、钥匙。过去出门,我们需要检查是否随身携带了身、手、钥、钱,现在可能只带一个手机就够了。公交卡、门禁卡、信用卡、身份证、驾驶证都已经集成到手机应用中了。忘带手机,我们很可能寸步难行:我们可能找不到要去的地点,可能无法进入公共场所,可能没法购买商品,可能会失联……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通信设备,它已经成为数字化生活、工作的缩影。在缩影的背后,是看不见的数字化母体。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数字化时代,拥有数智,是每个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b条件。曾几何时,不识字的人被称为文盲,但今天,不懂数字化、不会使用数字化技术的人,会被称为一种新的文盲数盲。避免数盲,非得拥有数智不可。
对于任何组织及其从业者,无论是在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数智的要求都会很高,拥有高水平的数智是其胜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然而,获得数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获取过程,需要领导者和从业者具有批判性思维,坚持实践与反思,用心考察数字化现象,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数字化的本质。只有建立起心见,也就是不局限于他人见解的、自己的数字化观念系统,才算拥有了数智。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中国的实践者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艰难而卓越的旅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今,仍有庞大的人群在这个旅程中进行辛勤的探索与追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数字化工作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影响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我作为在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最早躬身入局的实践者之一,在探索中积累了非常深的感悟,逐渐形成了我对数字化的心见。这些心见及其形成过程有助于人们启发数智。
我是从2000年开始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2002年,我正式调入企业的信息化部门。起初我从事运维工作,后来从事信息化项目管理、数据中心管理、战略规划、总体架构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工作。我刚到信息化部门时,公司只有一个小型的机房,里面运行着几十台服务器。当我离开时,公司拥有多个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里的机架像森林一般,上面装满了服务器和各种设备。可以说我参与了信息化的全过程。在那个阶段,我对信息化工作就有很多的思考,比如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业务与IT的关系、信息化工作的本质等,也形成了一些成果,包括信息化运营引擎、客户满意度模型、适应性IT组件以及一页纸的企业架构等。但我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还是比较窄的,仅限于一个行业内。
2014年初,我告别了工作23年的央企,加入了国际著名IT研究顾问机构Gartner,没想到,这次转变竟然让我成为中国最早推动数字化工作的人之一。2015年,我带着来自美国总部的分析师,在上海和深圳举办了两场数字化圆桌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几十位来自国企、民企和外企的信息化领导人。大家在聆听了分析师的讲座以后,在我的引导下发表了对数字化的看法。当时,数字化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熟知信息化,也感受到了云、大、物、移的热度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但对数字化还没有什么认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企业都在讨论如何实现互联网+。我虽然对数字化不是很了解,但还是捕捉到了这个趋势的重要性,就坚持举办了研讨会。
在接下来的六年里,作为企业领导人的顾问,我服务了国内几十家企业和政府部门。顾问的身份使我可以有机会为多个行业的几十家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作出谋划策,因此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宽阔的视野。我亲自参与并见证了数字化的理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数字化工作的难度,与企业一起走过弯路,也看到了数字化带来的进步和成果。
而今,数字化已经变成了耳熟能详的热词,国内的数字化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一个一直在这一领域的笃行者,我看到在数字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对数字化的深度思考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许多组织盲目推动数字化工作,存在人云亦云的问题。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数字化工作中,但往往收效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这是因为许多组织和从业者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数字化观念,盲目照搬其他人的经验。数字化是一种历史上没有过的现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探索和思考。本书对数字化所做的,不仅仅是深度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排除现有数字化各种观点的影响,对数字化现象本身进行考察,从本体论去认识数字化。经过深度思考和研究,我发现了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创性的见解。比如,使用数字化发展取代数字化转型、产品的软性化问题,以及使用本体论模型对数字化进行描述等。这些发现是我对数字化的心见,但发现的思维模式和过程更加重要。我宁愿读者通过自己的心见发现数智的秘密。
我很早就有了写这本书的想法,但由于事务缠身,我无暇完成。而工作的变动,让我有时间沉静下来,专心地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写作设想是把数字化放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重点总结数字化的经验教训,把对数字化的深刻认识提供给各种组织的领导人和数字化的实践者,帮助他们形成和增长数智,少走弯路,并取得数字化工作的成功。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论述范围远远超过了企业,涵盖了更广泛的场景和人群。我想把它写成一本客观、实在、能激发读者思考和行动原动力的书。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一方面是来源于我个人的特殊经历,我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具有国际研究机构的视野,还有不同行业的实践以及跨学科的学习经历(科技、语言、管理、哲学等),这种经历确实是不太多见的。另一方面,我的信心也来自我曾服务过的朋友,包括那些国内领军企业的领导人。我把写书的想法与这些朋友进行了交流,他们都鼓励我、支持我,并相信我可以实现目标。有二十多位朋友为本书做出了贡献,给出了他们在工作中真正的洞察和对本书的建议。有的还直接贡献了文章,我把他们的文章附在后面供读者悦享。当然,这本书的水平有待读者的判断。但我可以保证,读过此书的读者会觉得很有收获、很有乐趣,书的内容很真实、很中肯。
本书的内容包括:对数字化概念进行梳理,回答什么是数字化的问题;对数字化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描述,澄清数字化成功的关键要素;对主要的数字化的关键领域和问题,包括路径、组织、文化、业务与IT的关系以及数据价值等进行剖析;对数字化的组织和文化变革进行全面的总结;最后,对数字化伦理和资本作为数字化的主要推动力等进行辩证分析。
我写作本书是希望它可以帮助到读者,因此本书的内容力求干货,篇幅尽可能简洁。强调一下,本书的内容不可能都正确,如果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建立起实践与反思的习惯和框架,也许比内容更加重要。有心的读者可以读出本书有辩证的深意。通过辩证和反思,想必d者会悟出许多有益的东西。但是,正是因为辩证和反思,本书的观点并不具有确定性真理的特点,没有人可以一劳永逸地宣布,他已经了悟数字化的真谛,只要按照他给出的处方,就一定成功实现数字化。所有的企业都在数字化的路上,没有谁真正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而且,伴随着新技术的涌现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数字化的内涵、方法都需要不断地进化和调整。
但本书中的大部分观点又都是有效的,因为它们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深度的本质直观。比如数字化技术连接和智能的本质、平台化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数据驱动的业务、产品的软性化引起的敏捷的要求等。这些可以看作当前数字化的主要特征,也可以说是本体论特征。在这些方向上进行选择、尝试和探索,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大体上正确的。
我在实践中发现一个问题,在中国和西方,有很多概念和术语方面的差异。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因此,本书也尝试运用数字化的中国话语体系。我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中国企业数字化做出切实的贡献。衷心祝愿广大读者从中受益,感受到数字化中国话语体系的力量和欣喜。
本书适合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以及数字化的实践者阅读。其中领导人包括董事长、CEO、CIO、CDO、CFO、CHRO、IT经理、业务经理等,实践者包括咨询顾问、架构师、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敏捷教练等。这些人在数字化工作中是关键人员,必须掌握数字化的核心知识。本书也推荐给在校的计算机专业和管理学专业的老师、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因为我发现在许多课程中这样的内容是欠缺的,而这些内容对他们从事的专业是必不可少的。本书也适合普通读者,因为数智对每个人都有意义,理解一些专业术语,普通读者也会从中受益。
我把朋友们贡献的文章放在了本书的后面,这些文章的作者是国内一批最具代表性的数字化领导者,有的来自传统企业,有的来自高科技公司。他们均有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实践经历,是从业者之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他们从各自的经历和感悟中,选取了最使他们自身受到触动的东西,无私地分享给读者。这些内容对读者来说,特别是相关的从业者、各级领导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李长华,CIO时代研究院合伙人、央企特聘信息化专家、国际认证考试协会Exin授权讲师,前Gartner副总裁、高管合伙人。拥有二十多年IT领域和企业管理经验,曾就职于央企、公益组织和外资研究机构,历任处长、总监和副总裁。曾为几十家大型企业的高管担任顾问,领导和指导过大型企业的IT变革和数字化转型。服务过的领域包括金融、交通、能源、公共事业、政府等。主要的专业方向包括战略、治理、转型、数字化、新兴科技的影响等。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胡塞尔现象学。
正篇
引言 心见与数智 2
第一章 数字化迷雾 9
第二章 信息化与数字化:数字化的前世今生 15
第三章 平台与数据驱动:数字化的理念 37
第四章 连接与智能:数字化技术及其本质 51
第五章 演进与开创:数字化的路径 75
第六章 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数字化的业务变革 89
第七章 敏捷与层级管理:数字化组织 107
第八章 意愿与能力:数字化领导力和文化 123
第九章 组织与治理:业务与 IT 的关系 135
第十章 无意与有意:拷问数据价值 150
第十一章 可为与不可为:数字化伦理 163
第十二章 资本与科技:穿透数字化迷雾 172
加篇
农业银行数字金融的思考与实践 182
城燃企业信息化历程中的数字化转型 195
运用企业架构思想,实现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 209
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的挑战与实践 228
在智能物联网的长路上摸索 234
结束语 超越转型,实现数字化发展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