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介绍西方抽象艺术的经典之作,这本重新修订的发展简史保留了将艺术流派置身于旷阔的文化背景中的叙述基础,从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的开创性工作,梳理至俄国构成主义、风格派和包豪斯,其中还对比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欧洲几何抽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表现主义之间的区别。本版新增的内容还将时间轴拉进20世纪80年代,探讨了女性艺术家、东亚地区的艺术家以及新材料的延展与抽象艺术所面临的危机等当代画题。
本书介绍了自1900年以来抽象艺术简明发展简史。本书首版是1990年,一经问世,获得西方世界广大读者广泛好评。这次中文版,是在1990年基础上的修订本。全书除了对抽象艺术流派的发展进行梳理,同事还将时间轴拉进20世纪80年代,并且探讨了女性艺术家、东亚地区的艺术家以及新材料的延展与从事抽象艺术创作所面临的危机等更加前言性的命题。
另外,本书已纳入“泰晤士哈德逊世界艺术巡礼”系列。该系列于1958年问世,是由国际知名艺术图书出版社Thames & Hudson出版的长销全球六十余年的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了 300多种图书,内容涵盖了几个世纪以来全球视觉文化范围内的诸多艺术家、艺术风格以及艺术流派。
知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是这样评价该系列丛书的:“通过这些几乎任何人都能买得起的书,艺术变得更容易接近了。”
抽象艺术经常让很多人感到困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看起来似乎已经与人们眼中的世界无关。且抽象艺术与其他现代主义艺术一样,在带来理解和判断困局的同时,对艺术的本质提出了质疑。抽象艺术不像肖像画或风景画那样,可以被看作是对世界的再现,它显然指向的是某些不可见的或内在的状态,抑或仅仅是指向它自己。因此,它向大众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这种艺术是关于什么的?这是艺术吗,还是纯粹的装饰?它想表达什么(或做什么),人们又应该如何回应它?有可以用来评价它的标准吗?为什么20 世纪的艺术家们都选择与普遍感知到的世界背道而驰?毕竟,这个世界已经为过去几个世纪里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素材。首先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如实”描绘就是对现实感知的准确记录吗? 而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怎样才能算作准确记录?
事实上,抽象艺术以不同的尺度和形式存在着。有些抽象艺术作品是从自然“抽象”出来的,它的出发点是“真实”世界。艺术家选择一种形式并以此将图像不断简化,直到图像与原始图像仅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有时甚至已经难以被辨认出来。而在漫长的文化艺术史中,艺术家们的这种创作趋势是显而易见的。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艺术被具象传统主导着,但艺术家们从始至终都清楚,在他们描绘出的形象与现实对象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鸿沟,而艺术家们的任务便是将他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转化为艺术作品。然而,到20 世纪初,一种与外部世界没有明显联系的抽象艺术出现,这种新的“非具象”模式向传统的绘画艺术提出了彻底的挑战。自文艺复兴以来,绘画艺术一直受单点透视的规则支配,然而在20 世纪,它以多种方式迎来了令人惊异的完善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安妮·莫辛斯卡率先在苏富比拍卖行开展了当代艺术研究。除了写书,她还为《泰特》《阿波罗》《艺术评论》《TLS》和《艺术月刊》等期刊撰稿。莫辛斯卡是BBC Radio 3的艺术评论家,也是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的成员。
前言
第一章
12 观察世界:
通往抽象的途径1910—1914 年
第二章
41 向内凝视:
搜寻1912—1920 年
第三章
66 社会理想:
构筑未来1920—1939 年
第四章
111 欧洲的抽象艺术:
1939—1956 年
第五章
132 专注表现:
美国1939—1956 年
第六章
161 物性探索:
抽象艺术1956—1978 年
第七章
196 抽象危机:
1979—1989 年
第八章
209 延伸的视角:
1990 年以来身份与地点的扩展
第九章
231 广域的抽象:
21 世纪
253 参考文献
259 插图目录
265 索引
唯有当人们意识到,他们正经历着一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激进的新时代的诞生,围绕造型艺术发生的种种变革才能够得到理解。
——D.-H. 卡恩韦勒(D.-H.Kahnweiler)
在1910 年前后,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创作抽象艺术作品。即使他们有着不同的灵感来源,却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对再现就是艺术的全部提出质疑。于是,艺术家们向传统的形式处理方式发起了挑战,他们中的一些决定将目光投向色彩与光线的无限变幻,一些将表现速度与能量作为全新的关注点。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无形式的音乐为他们开展全新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总而言之,艺术家们在不同的领域内开展实验与探索,而他们的实践结果往往呈现出了多学科的结合。但无论他们使用怎样的方式来观察世界,艺术家们像小说家、哲学家、科学家与诗人一样,都在用全新的眼光凝视着这个世界。
形式的破碎
毕加索(Picasso,1881—1973年)和布拉克(Braque,1882—1963年)的立体派绘画是推动抽象艺术在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早在1910 年,毕加索就让他作品中的形式远离了任何自然主义的起点。例如,如果没有标题的提示,作品《裸女》(Nude Woman)中的主体几乎无法识别。而这种对形式的极端碎片化处理标志着对传统图像表达方式的根本性突破。塞尚(Cézanne)早前曾在他的作品中研究过自然的结构特性,这使他面临着如何使结构特性与二维的图像平面相调和的难题。塞尚意识到,艺术家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西方传统透视体系的要求那样,保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使用完全静止的视角。因为即使是最为轻微的移动也能够使视角发生变化,从而使原先的构图发生改变。过去的艺术家们显然也发觉了这一点,但他们的解决方式是采用对单眼视角的坚持
来“克服”这一困难。但塞尚放弃了这种坚持,他相信自己的眼睛,试图表达自然的双眼视角,并将这视角转变的“真实性”融入了他后期的绘画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