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本书作者以本科课程讲义的形式将亚文化的发展史呈现给读者,内容覆盖面广,内在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二次元动漫的成长讲到三次元偶像的成长,同时还探讨了亚文化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书中谈及了很多与宅文化相关的热门话题,在带领读者回顾热血青春的同时,也探索了亚文化发展背后的深意。
本书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强。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于日本亚文化的由衷热爱和深厚了解。不管是“新晋宅”,还是“资深宅”,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较强的自我认同感。作者以“那么正经”的话语讲述“不那么正经”的内容,又从“不那么正经”的内容引发“那么正经”的思考。读完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对日本亚文化的发展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也能对该文化群体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了解。
给中国读者
宇野常宽 这本书收录了我曾经在京都精华大学授课的一部分内容,我在那基础上做了重构。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讨论的是日本的战后亚文化,特别是被称作“御宅族”文化的漫画 或动画等领域。 这些领域实际上都有各自发展的历史,这些历史是在各种要素 复杂缠绕的背景下进行的,比如始自战败冲击的战后日本政治状况、 产业结构、劳动环境、家族观念等等。我在这本讲义中采用分析的 方式向年轻的读者们解说了那些现象,也包括上述历史背景。 我在讲义中还提到,日本的“御宅族”文化现在正在转向下一 种样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御宅族”文化的影响现在已经 波及到世界各国,很多明显受到日本影响的作品正在世界各地诞生。 比如以中国的动画为例,数年前在日本也上映了的《罗小黑战记》 等作品虽然也吸收了日本的动漫元素,但是经由中国年轻一代创作者发挥自身的感性之后,它变成了一部原创性很高的作品。我们可 以想象,在全世界有很多作品尽管受到过日本动漫的影响,但是当 地创作者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感性,将它们变成了日本绝不可能创作 出来的作品。 正因为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所以我想这本书或许能够成为中国 读者的一个合适的指南。同时,它对于创作者以及接纳了他们作品 的人来说亦是如此。 作为这本书基础的讲义,是 5 年多以前写出的,在那之后,日 本又有很多重要的作品面世。漫画方面,《进击的巨人》连载完结了, 《周刊少年 JUMP》上出现了《鬼灭之刃》《链锯人》等重要的作品。 动画方面,2016 年在中国也名噪一时的《你的名字。》《在这世界 的角落》等动画电影引人注目,《新哥斯拉》作为怪兽电影也久违 地火了一番。此外,执导了《新哥斯拉》的庵野秀明在 20 多年后的 2021 年,终于将《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完结了。 我希望未来还有机会能为中国读者介绍日本亚文化的最新状况, 包括这些新近的作品。 如果能够以此书为契机,让大家对包括日本作品在内的诸多作 品展开批评产生兴趣,那我将会非常高兴。 宇野常宽(1978- ),当代日本非常活跃的青年评论家之一。早年毕业于立命馆大学,后历任京都精华大学、立教大学兼职讲师。2005年起创办批评杂志《PLANETS》, 并以此为阵地展开跨领域的批评实践,内容以动画、漫画、音乐等日本社会流行文化为主,汇集和培养了一批日本文艺批评界的新锐。主要代表作有《零零年代的想象力》(2008)、《小人物的时代》(2011)、《母性的反乌托邦》(2017)、《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2018)、《缓慢的网络》(2020)、《周三不工作》(2022)、《沙漠与异人》(2022)等。
目 录
序 给中国读者 Ⅰ 导 言 Ⅲ | 第一讲 | “亚文化的季节”及其终结 ————————— 001 ·从“御宅族”的角度思考日本社会 002 ·亚文化与战后社会 006 ·亚文化时代的到来 009 ·加州意识形态的登场 011 ·亚文化时代的终结 013 ·现在,绕道亚文化式思考的意义 014 ·“御宅族”与“卡哇伊”的战后日本 018 ·“汽车”与“影像”制造的二十世纪社会 020 ·作为战后日本的幼态成熟之投影的御宅族文化 023 | 第二讲 | 《周刊少年 JUMP》中的无止尽的日常 ————— 029 ·战后日本与男性气概的问题 030 ·“阿童木的命题” 032 ·被伪装成淘汰赛形式的成长 034 ·九十年代中期对“淘汰赛形式的质疑”喷薄而出 037 | 第三讲 | 《JUMP》的重生与少年漫画的终结 —————— 041 ·树林伸与《Magazine》的逆袭 042 ·网兜 JUMP、拉面店 Magazine、漫研 Sunday 045 ·《浪客剑心》与历史的终结 047 ·《银魂》与战后日本 049 ·“横向扩展”而非“纵向延伸”的《ONE PIECE》 052 ·卡牌游戏式价值观的导入——《游戏王》 054 ·从“力量比拼”到“智力比拼” ——《JOJO 的奇妙冒险》《死亡笔记》 055 ·作为零零年代总决算的《全职猎人》 057 | 第四讲 | 补论:少年漫画的诸问题 —————————— 061 ·《食梦者》中的七峰真的是“坏人”吗? 062 ·高桥留美子与彷徨的男性气概 064 | 第五讲 | 坊屋春道为何没能“毕业”? ———————— 069 ——“最好的男人”与新“帅气”的走向 ·《热血高校》与不良漫画中的帅气 070 ·坊屋春道没能毕业 076 ·从“成长”到“无限推延状态的快乐”——《头文字 D》 078 ·少年漫画没有展现“愿景” 083 | 第六讲 | 从“铁人 28 号”到“魔神 Z” ———————— 085 ——战后机器人动画描写了什么? ·在战后日本完成了畸形进化的“作为乘用工具的机器人” 086 ·男孩子在“军事”中做的梦——《铁人 28 号》 089 ·“作为乘用工具的机器人”与成长愿望——《魔神 Z》 091 ·玩具和机器人动画的蜜月关系。 094 | 第七讲 | 富野由悠季与真实系机器人动画的时代————— 097 ·将现实主义引入机器人动画的《无敌超人扎博特 3》 098 ·《机动战士高达》改变了机器人的意义 102 ·作为“三角恋的 BGM”的最终战役——《超时空要塞 Macross》 107 ·高达之后的机器人动画——《装甲骑兵波特姆斯》《圣战士丹拜因》 109 | 第八讲 | 宇宙世纪与“无法长大的新人类”——————— 113 ·“过激青年”卡缪迎来的冲击性结局——《机动战士 Z 高达》 114 ·通过故意暴露丑恶去否定成长故事的 《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 118 | 第九讲 | 战后机器人动画的“终结”之始 ——————— 121 ·被清除了机器人意义的《机动警察 PATLABOR》 122 ·战后机器人动画的总清算《新世纪福音战士》 124 ·在九十年代中期迎来临界点的机器人动画 126 | 第十讲 | 碇真嗣与希罗·尤尔的一九九五年 —————— 129 ·一九九五年改写了机器人动画的《新机动战记高达 W》 130 ·从《圣斗士星矢》到《魔神坛斗士》再到《高达 W》 134 | 第十一讲 | “世界末日”是如何被消费的?———————— 137 ——“宇宙战舰大和号”与超自然现象热潮 ·冷战下的现实和《宇宙战舰大和号》所描绘的事物 138 ·清除了“科幻意味”的松本零士动画与第一次动画浪潮 142 ·取代科幻而兴起的“超自然现象”主题 145 | 第十二讲 | 当教室里出现“转生战士”的时候 ————— 149 ——“超自然现象”热潮与御宅族式的想象力 ? ·角田次朗与作为亚文化的“心灵” 150 ·八十年代超自然现象的绝盛期与《地球守护灵》 152 ·以“核战争后的未来”为主题的《风之谷》《北斗神拳》 154 ·糅合了超能力描写与末日感的《阿基拉》 156 | 第十三讲 | 在爱情漫画和虚构年代记之间 ———————— 159 ——《完全自杀手册》与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八十年代爱情漫画的氛围与《橙路》 160 ·八十年代末的宫崎勤事件和史上最猛烈的御宅族批判 162 ·从《完全自杀手册》《活在无止尽的日常》看八十年代的时代精神 164 ·融合了各种世界宗教和亚文化装置的奥姆真理教 167 ·奥姆真理教的失控与“改变自我而非改变世界”这一思想的败北 169 ·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新世纪福音战士》、Windows 的 1995 年 171 | 第十四讲 | 抚子与欧蒂娜 —————————————— 173 ——第三次动画浪潮的风景 ·《机动战舰抚子号》与《少女革命》——第三次动画浪潮的双壁 174 ·通过动画描写近代文学式内面的《少女革命》 178 | 第十五讲 | “世界系”与《机动战士 V 高达》的紧箍咒 —— 181 ——战后动画描写的男性气概 ·“到最后也不会被明日香抛弃的福音战士” ——世界系作品群 182 ·战后动画的自我破坏——《机动战士 V 高达》 185 | 第十六讲 | 从世界系到日常系 ————————————— 191 ——“凉宫春日”与御宅族式想象力的变质 ·凉宫春日的真心话 192 ·《凉宫春日》之前的《琳达!琳达!琳达!》 194 ·作为新型御宅族自画像的《幸运星》 197 ·描写理想化日常的《轻音少女》 198 | 第十七讲 | 震灾后的想象力与动画的未来 ———————— 201 ·御宅族的轻便化与《电车男》的火爆 202 ·将《超时空要塞》中的场景现实化的东日本大地震 204 ·“现实 = 偶像”超越了“虚构 = 动画” 206 ·在“世界末日”终结之后动画应当描写什么? 207 | 第十八讲 | 日本式“偶像”的形成与演唱节目的时代———— 211 ·“偶像”只存在于日本吗? 212 ·七十年代草创期的偶像们——Candies、Pink Lady、山口百惠 214 ·八十年代偶像热潮的全盛期——松田圣子、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 217 | 第十九讲 | 角川三姐妹与小猫俱乐部——————————— 219 ·向社会推出了齐藤由贵、南野阳子、浅香唯的《飞女刑事》 220 ·对“电视偶像”的还击——角川电影与药师丸博子、原田知世 222 ·小猫俱乐部的冲击与偶像热潮的终结 225 ·九十年代、扩散开来的偶像现象 228 | 第二十讲 | 从“媒介偶像”到“现场偶像” ——————— 231 ——信息环境的变化与 AKB48 的走红 ·复活了歌谣曲路线的早安少女 232 ·电音香水曾经是地方偶像 234 ·AKB48 为何会走红? 235 | 第二十一讲 | AKB48 能超越“战后日本”吗? ——————— 239 ·走红期 AKB48 的象征:《大声钻石》《RIVER》 240 ·东京巨蛋演唱会与前田敦子毕业时迎来的第一波高潮 241 ·指原莉乃体现的下克上的 AKB 与《恋爱幸运曲奇》 243 ·从“现场偶像”向“媒介偶像”回归的 AKB 245 ·耸立在过气的 AKB 面前的壁垒——战后日本演艺界 246 ·AKB 激活的 2010 年代的偶像现象 247 ·榉坂 46《沉默的多数派》中潜藏的大众批判意图 249 | 最后一讲 | 文化的怀旧化与三次元化的想象力——————— 251 ·从“信息”到“体验”与“交流” 252 ·用《三国志》思考当代 J-POP 的势力图 254 ·怀旧化的音乐·影像产业 256 ·“改变世界”通过网络再次变得可能 258 ·制造“能够真正变形之物”的设计师们 259 ·“虚构”的两个作用 260 ·被日本漫画·动画连绵不绝地继承下来的未来主义 262 结 语 —————————————————— 265
战后日本与男性气概[ 日文原词是“男性性”,对应的英文原词是“masculinity”,意指男性特有的气质,男子气,阳刚之气。中文里译成“男性气概”者居多。]的问题
被伪装成淘汰赛形式的成长
| AKB48 为何会走红?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