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简牍与制度史丛稿》是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沈刚教授以汉晋简牍所见地方行政史料为材料,对这一时期的制度史进行考察的一部学术专著,分为四个专题:(1)简牍学研究方 法:主要针对简牍研究史及其与秦汉历史学的关系、整理与研究方法,以及对简牍外缘信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2)西北地区出土汉简研究:对西北汉简涉及的身份制度、军政 制度等一些具体制度进行了考辨。(3)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对吴简中涉及的行政文书制度、人口控制等问题做了考察。(4)汉晋制度史研究:讨论了汉晋时期制度史的几个 具体问题,关注制度变迁及相关影响因素。全书内容主要集中于秦汉魏晋时期出土文献与制度史。
秦汉魏晋时期出土文献与制度史领域的前沿性的研究,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研究阶段性成果。
前言
制度史是学习、研究历史学的基础,向来受到学界关注。汉晋时期传世文献以正史为主,材料集中,制度史研究比较成熟,但一些细节还有继续探究的余地。新史料是推动史学进步的重要因素。以汉晋文书与法律简牍为主的新资料大量涌现,拓展了这一时期制度史知识。因而近些年来,简牍制度成为秦汉魏晋史研究的热词。本书内容亦在此范围之内,大致可分为四组:
组文章讨论简牍作为史料的价值与限度、特点,以及研究路径等,重点关注了简牍与史学的关系。第二组文章探讨了西北汉简中边地军政管理制度等问题。西北汉简是早发现的简牍,也是研究时段长、为成熟的一批材料。因而这组文章多是针对前人已讨论过的论题,依据肩水金关汉简等后出简牍补苴前贤之说。第三组文章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方面的内容。主要以户、赋类等大宗簿书以外的材料为基础,对文书运行、处理,人口管理,以及地方行政单位等问题展开讨论。第四组文章则是对秦晋之间制度史一些个案的考察。
书中所收文章是本人承担各类项目成果之外的零简剩墨,长短不一、水平参差。本次结集,按照出版社要求统一了体例,润饰了文字,将简牍内容替换为新的底本。本书内容集中在汉晋之间的简牍与制度史,且第二、三组的简牍文章主题亦以制度为主,可视为简牍中的制度史,故名曰《汉晋简牍与制度史丛稿》。
感谢凤凰出版社郭馨馨老师、王淳航老师和莫培老师的帮助,使小书能在一座我心仪的城市出版。
沈刚
沈刚,辽宁省宽甸县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历史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秦汉史、简牍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独撰并在《历史研究》《中国 史研究》《文史》《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独自撰写并出版《秦汉时期的客阶层研究》《居延汉简语词汇释》《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研究》《汉代国家统 治方式研究:列卿、宗室、信仰与基层社会》《秦简所见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等著作7部。
目录
前言
出土简牍与秦汉历史的重绘
出土文书简牍与秦汉魏晋史研究
居延汉简册书复原方法述论
西北地区出土竹简问题
西北汉简中的从者与私从者
西北汉简所见骑士简二题
西北汉简中的葆
也谈汉代西北边亭:以张掖太守府辖区为中心
西北汉简所见军政系统官俸问题补遗
居延汉简习字简述略
吴简所见孙吴县级草刺类文书处置问题考论
长沙走马楼隐核州吏、军吏父兄子弟木牍拾遗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生口买卖问题补论
再论吴简中的丘:从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谈起
新出秦简所见隶臣妾身份问题再探讨
武帝政制与东方朔的仕途
西汉同姓诸侯王教化问题探论
王莽营建东都问题探讨
孙吴将军制度试探
两晋东宫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