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与日本的关系,全书分为三部分:东来西往、醉乡日月和芳林拾叶。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中国唐、宋、明时期文人眼中的日本词作以及日本人阅读苏轼诗编写的《四河入海》对苏诗的别解。第二部分解读了中国古代诗与酒的关系;酒文化溯源、古代饮酒风情、酒与政治生活、酒与文人精神、酒与文艺创作以及中国酒文化在日本。第三部分对韩愈、范仲淹、王安石、叶梦得和辛弃疾的诗或词进行了新探或漫议。
提升古典文学素养 培养当代人文精神
蔡毅,1988 年赴日留学,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历任岛根大学副教授,南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山大学名誉教授、特任研究员。日语著述有《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编著,勉诚出版),《君当恕醉人——中国酒文化 》(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市河宽斋》(合著,研文出版),《日本汉文学在清代的流布》(汲古书院)等。另有中文著译多种。
009日本汉诗在中国的流布轨迹
016唐人所见日本汉文举隅
025宋人所见日本汉诗举隅
038明人所见日本汉诗举隅
050入明日僧笔下的云南风情
064“逆输入” ——江户汉诗人的西传努力
074“教学相长” ——黄遵宪与明治“文明开化新诗”
086中国文人眼中的日本词作
106日本汉籍《四河入海》的苏诗别解——句解之异 113日本汉籍《四河入海》的苏诗别解——章解之异
118日本汉籍《四河入海》的苏诗别解——篇解之异
127《三国演义》在日本 醉乡日月 137论中国古代诗与酒之关系
157酒中趣 ——酒与文人精神
179给想像力插上双翼 ——酒与文艺创作
198中国酒文化在日本 芳林拾叶 211韩愈诗“以丑为美”说
220范仲淹《岳阳楼记》新探
234王安石《泊船瓜洲》诗小考
238“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漫议
244后记
、饮酒哲学
中国文化的主轴,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
基本特征是以社会秩序、伦理道德为本位,注重现实人生,那
种追索身外的存在、推行禁欲主义的宗教式发想,在儒家主导
的中国,始终没有什么市场。“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训,既是
食物匮乏时代的现实反映,也是古人对“口腹之欲”重视的佐
证。中国菜肴之所以高度发达、精美繁多,其基本原因正在于
此。作为饮食文化的主角,饮酒在中国从来就被视为人生应有
的享受。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和通讯不便,人
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尽管消费层次大有不同,
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饮酒聚宴,几乎是日常生活
中唯一的取乐手段。而儒家对这种饮酒活动,在形式上讲究
“酒以成礼”,即饮宴的仪式、规范,从目的来看,则注重和谐
欢乐,企求通过饮酒来达到君臣一致、家族同心、消弭纷争、
减少矛盾的社会效果,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儒家的这种饮酒
理念,固然对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人这样
一种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个体而言,却往往会扼杀个性,泯灭
特色,使人即便在饮酒时,也要被迫戴上纲常礼教的面具,而
失去精神的自由。“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
是《庄子· 田子方》中温伯雪子对儒家“君子”们的著名批
判,用于酒文化,也堪称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