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一直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考, 在探索的过程中实践, 力求摸索出一条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培养的教学之路。本书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 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解读,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 把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 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本书提出高中数学题源教学法的构想, 以课本或教辅的基础例题为题源, 探索题源教学的基本途径和表现形式, 研究题源教学法在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力求在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科能力提升的课程目标。本书对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 对学生目前在核心素养各方面的现状和特征作出分析, 分别提出主要的培养方法。
我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学科课程标准和中高考考试大纲等重要文件,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11-13年,组织了对高中数学课标实验稿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14年12月,召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暨次工作会,标志着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在这次修订稿中,不仅对高中数学课程结构、学业质量标准、高考改革等方行,更重要的是将数学核心素养写入标准,这预示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一段时期内都是研究问题,并以此指导数学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在坚持“四基”的合理内核下,通过合理的数学情境,在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要求.经过多方研讨和论证,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不仅把数学素养列入课程目标,并且明确了数学素养的界定,提出了六大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近几年,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以及如何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组织课堂教学,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数学教学一线教师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如火如荼行着.变式教学、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等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了课堂的发展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如何从流于表面的浅层次思考和机械式的入到由数学本质核心的知识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数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如何把握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实践,力求摸索出一条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培养的教学之路.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提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结合教学的实际,我编写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题源教学法研究》一书,目的是为广大一线中学教师提供借鉴,也是对我多年数学教学理念结和体现,本书力求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行解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把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第二,提出高中数学题源教学法的构想,以课本或教辅的基础例题为题源,探索题源教学的基本途径和表现形式,研究题源教学法在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力求在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科能力提升的课程目标。第三,对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方行了研究,对学生目前在核心素养各方面的现状和分析,分别提出主要的培养方法.第四,结合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和内容,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典例,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落地”,使具体的知识点和通过知识点希望达到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加明晰具体,在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涉及广泛的课题,本书仅是初步的、粗浅的探讨,试图把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探索出一条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之路.但由于认识、水平有限,谬误疏漏在所难免,不足之处希望得到教育界同仁的指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以此和大家共勉,相信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邓军民,广州市第二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广州市第2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特约教研员、广州市高中数学中心组成员。担任了近10年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所教学生中有多名考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多次获“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广州市教研积极分子”光荣称号,主编(参编)高中数学著作10余部,在《中国数学教育》《中学数学》《中学数学研究》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
章数学核心素养概念解读
第一节什么是核心素养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三节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第四节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
第二章高中数学题源教学法的构想
第一节高中数学题源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高中数学题源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高中数学题源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途径
第四节 高中数学题源要形式第三章基于数学抽象能力培养的题源教学研究
第一节数学抽象的概念
第二节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节题源教学法在数学抽象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第四章基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题源教学研究
第一节逻辑推理的概念
第二节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节题源教学法在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第五章基于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题源教学研究
第一节数学建模的概念
第二节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节题源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第六章基于数算能力培养的题源教学研究
第一节数算的概念
第二节数算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节 题源教学法在数算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第七章基于直观想象能力培养的题源教学研究
第一节 直观想象的概念
第二节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节题源教学法在直观想象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第八章基于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题源教学研究
第一节数据分析的概念
第二节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节 题源教学法在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章数学核心素养概念解读节什么是核心素养一、素养的含义和特征什么是素养?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素养,一是指修,二是指平素所供养.素养二字出自《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土不素养,不可以重国.”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当然,素养与素质同义,这一说法还有待商榷,从广义上讲,素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义大为扩展,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在社会上,素质一般定义为: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身体的健康程度;家族遗传于自己的惯性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智商、情商层次高低以及职业技能所达到的级别的综合体现.素质其本源为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人的素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当我们区分素质和素养时,我们强调前者是先天的禀赋,后者是后天的产物、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生理方面.我们讲生理素质而不讲生理素养,就是因为两者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别,从广义角度讲,素质是素养的上位概念:“人的素质
经由生理、心理、文化、思想等不同层次,不断提升,逐步完善;从生理、心理,到文化、思想,素质的可塑性即可教性、可学性逐渐,也就是说,先天禀赋成分逐渐减少,而后天教养、素养成分逐渐增加。”修养是指经过自我修炼而形成的素养,指人的综合素质,它强调自我教育在素养形成中的作用.公共场合有人吸烟、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这些行为都会受到谴责,我们不去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这就是个人的修养,也叫作个人的涵养,这让我们与众不同,修养既能凸显自我教育的意义,又能反映素养的实质和内涵.在素养的形成过程当中,自我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教育能力,如果没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外在的教育根不了他的内心,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素养也就无从谈起.从个人的角度来讲,素养是个体的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素养是一种社会存在,一种社会价值,一种人类文明.从根本上讲,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中每个成员的言行,都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写照,也将感染着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规范,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可以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除了有形的模仿,也有无形的塑造.一个人的素养——学识、智慧、道德、态度、品格、思想、精神等一定会通过其言行举止和精神状态表现出来,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都能表现出他的素养.一个人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思考问题,主要反映了这个人在智力、学识上的素养.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思维方式是个体思维的深度、类型、思路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认知素质的核心.美国的教育学家克洛威尔曾经说过:“教育面临的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也不是责任感,而是发现新事物的思维方法.”从学生学度分析,思维方式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立场和视角,也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对学生的学和水平具有根本的制约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到发展学生的学,关乎人展的高度来认识.首先,我们要注重科学精神和客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用事行论证、用逻行推理的思维能力.其次,我们要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个性、新颖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再次,我们要注重把单向思维的培养修正为双向思维的培养.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同时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转化为知识、能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