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营情报参谋战记》一书为作者堀荣三对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大本营情报部服役期间的回忆录。
全书以情报为主线,通过堀荣三的参谋经历分析了日军二战期间在战略和情报方面的弱点。作者认为,战争期间,无论在收集还是使用情报方面,日本与美国都存在着云泥之别。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日本从忽视情报战进一步转向瞒报、谎报和虚报战果。情报战的系统性缺失加速了日本的战略溃败。
本书为北京大学战争与战略研究丛书之一,可为读者提供了解、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原因的另一个视角。
前 言
情 报(译者注:在 现代日文中, 情报兼具英文 intelligence 和information 两层含义,作者并没有对两者进行严格的区分,但基本上是指intelligence,即中文情报而非信息之意)这个词没有一天不出现在电视、 广播和报纸上。某家报纸曾写道,因为情报信息泛滥,很多人哀叹被埋没在了过多的情报之中。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已经进入了频繁使用情报一词的时代,什么事情只要用上这个词大家就会蜂拥而至。
但是,这种情报是对方想要透露的情报,是作为商品被销售才得以泛滥的情报。
而情报中还有很多不想出售的情报、不想告诉对方的情报和被了解会很麻烦的情报。其中有很多类似于如果被对方得到,就会因对方了解了本方企图和想法而导致本方利益受损的情报。围绕着这种情报,试图获取的一方与试图隐藏的一方之间一定会发生争夺。这种争夺就被称为情报战,最近也被称作谍报战。不仅仅国家之间,企业之间或在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为了探寻对方试图隐藏之物而进行的斗争与竞争从未间断过。当然,在这些斗争中,探知到对方隐藏情报的一方将处于有利地位。
一旦发生战争,由于是双方互相以生命和国家命运为赌注搏杀,了解对方的企图将是决定胜败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没有一例战争是百分之百掌握了对方心中想法的情报并轻轻松松进行的。在真实的战场上,只掌握不到一半想掌握的情报,尚不明确敌人意图,一边暗中摸索一边作战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才是战争。因此,如何解析并处理达不到百分之百的那一部分空白,这是情报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战场判断敌情的关键, 其结果将会导致胜利或失败。
而在战场上解析情报与在研究室做学术研究并不相同,战场上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判断给出答案,并且时间的限制有时几近无情。可能很多人认为进入计算机时代,不用花费太多的辛劳就可以收集到各种情报并进行解析,从而使判断变得容易。的确,通过事前输入的数据,以往的辛劳可以减轻。但是,完全准确无误地输入战争的各种数据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即使只有 5% 的空白,也不会改变拨开迷雾发现真实的难度。
对于这个空白部分,通过已经得到的情报,从不同视角出发予以解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判断,这就是战时的情报工作。
战后出版的很多书中,都按照间谍、破解和盗取密码、外交官在背后的活跃工作等充满刺激的故事来描写情报战。
但是在战场上,情报战士的工作原本是很朴实的,不可能仅靠在学校学习就会马上成才。它类似于职人工作,在不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亲身感受到的职人直觉必不可少。
本书记述了一位完全没有接受过情报训练的军人,在太平洋战争(译者注:日本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根据日本主流的观点,前者指七七事变后的中国战场,后者主要指偷袭珍珠港后以日美作战为主的太平洋战场)中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大本营情报参谋,战后历任自卫队的国外班长、驻外武官、统幕第二室(情报室) 室长,跻身于情报世界,在活生生的战场和平时的工作中偷学情报手段, 或者说在接受训练的同时学会了如何获得藏身迷雾中的情报,如何进行解析,从而获得情报职人直觉,包括所有失败和错误的亲身经历。同时,作者也从情报战的角度再次审视了亲身经历的太平洋战争及战后日本自卫队的发展。
直到 1945 年日本战败,军队是日本最大的组织,也是最需要情报的组织。这个组织具备或不具备哪些情报收集、分析、处理和管理等功能,有什么缺点?通过经历、经验来描述上述问题,将会有助于推导出当时日本军队这个最大的组织在情报方面的内在问题。
本书大部分内容以作者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亲身经历为主,但是今天, 情报在企业、政治、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在各个领域和组织中从事与情报(信息)有关工作的人们而言,本书也会提供很多可思考之处。
本书反复出现战略、战术、战场等以往的军队用语,如果在企业工作的读者阅读,则可考虑将战略理解为企业的经营方针,将战术理解为职场和营业活动,而战场则是市场,战场侦察则是市场调研。
作者简介
〔日〕堀荣三:1913年出生,1943年陆军大学校毕业后出任日军大本营情报部参谋,先后在情报部德国课、苏联课和英美课工作。
在英美课工作时,堀对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后编写了《美军战法速读》,主张日本停止在美军登陆时向海滩突击和夜间自杀式攻击。
随后堀对美军在菲律宾战场的军事动态、攻击方向、美军日本作战可能模式都做出了极为精确的预测,被日本两军揶揄为麦克阿瑟的参谋。
战后,堀加入自卫队,并先后出任日本驻联邦德国武官、统合幕僚会议第二室室长等职,1967年辞职。解甲归田后长期担任故乡的村长,致力于故乡经济开发,1995年去世。
译者简介
刘星:日本山梨学院法学部教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战后日美关系、战后日本外交、东亚地区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