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长篇小说, 讲述了A大研究生贺昀迟在一个雨夜救治了一只受伤的小猫。这只小猫的主人正是贺昀迟的新邻居陈南一。陈南一是A大附近餐馆One Day的老板。随着接触的加深, 贺昀迟发现陈南一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贺昀迟下定决心帮助陈南一修复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后来他知道了陈南一与家人关系破裂的原因是大学时为同学主持公道而退学。陈南一还在贺昀迟学业繁忙的时候, 帮助贺昀迟照顾放假过来玩耍的弟弟。贺昀迟觉得陈南一凡事都在为别人考虑。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 逐渐成为好朋友。
夏末时节,A 市的南部市区又涌进了一批新鲜面孔。
这座城市有两所不错的大学,分别坐落在北城新区和南城,一到开学季,两
个城区就会热闹好几天。相比建在北城新区的 B 大而言,A 大所在的南区城建偏老,
路不宽敞,交通麻烦。好在周边的地租不贵,又背靠学校,客源不愁。近便有
几家新装修好的小店赶着新生入校的,热热闹闹地开了张。
从 A 大校门口往右,商业街和侧伸出去的一条小巷内外都是一水儿的开业花
篮。一片繁花里,巷尾那栋门前清净,只有满满一面墙爬山虎的三层灰砖小楼反
倒变得有些显眼。
那栋楼有个不大不小的后院,前门很窄,进出不算太方便。新搬来的主人看
起来很有打理花草的兴趣,门口堆着许多盆高矮不齐的绿植。
陈南一把几箱东西搬进室内,又拿了一架梯子出来,支在店招下面,打算攀
上去调整灯牌。
他是这家正在筹备开业的小店的老板。离开学校之后,陈南一和两个朋友合作,
在地段好些的城中开了一家咖啡店。后来咖啡馆慢慢转型,变成了一间小有名气
的私房菜馆子。近房租续约的事情谈得不顺利,店里的几个人合计一番,便找
到南城的这栋小楼,前前后后装修了半个月,总算大致布置完毕。
调整几下灯牌,藏起电线,陈南一冲下方的女孩笑了笑:“现在摆正了吗?”
宋亦杉扶着梯子,略一后仰,仔细看了看:“正啦!”
宋亦杉是 A 大的学生,开学就升研二了。她本科和陈南一一样都是在 B 大读的,
不过比他低一届。
两人在大学时一起做过几次活动和课题,慢慢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陈南一大概也觉得灯牌放的位置不错,便收好梯子,抱起几盆薄荷上了楼:
“店里有酸木瓜,留下来吃饭?”
“番茄酸木瓜煮鱼?”宋亦杉停在一楼的木质楼梯扶手旁,扫了一眼地上倒
着的两个纸袋里有新鲜的梨子,提高音量对楼上的人道,“师兄,能配一杯葡萄
雪梨汁吗?”
陈南一擦干净向阳的窗台,放好几盆植物,边说边笑眯眯地向楼下走:“好啊。”
“算我一杯!”一直在后厨收拾的店员林昂闻声溜出来,趴在扶手上,也跟
着冲楼上喊。
不巧转角的一扇平开窗漏出一束阳光,晃得他闭了一下眼睛。林昂再睁开眼,
穿着棉麻衬衫的陈南一正浸润在那束已经不复盛夏炙热的黄昏日光里,手里拿着
几片刚摘下来的新鲜香草,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当然。”
晚餐时间,巷子里的几家小店正是忙乱的时候,路灯和店招陆续亮了起来。
陈南一打开厨房的两盏吊灯,熟练地片好半颗柠檬,与洗净的薄荷叶一起拌
入调料里。他动作麻利地捞出锅中煮好的鸡肉片,扔进手边一大碗备好的冰水中。
冰块浮动,撞在瓷质碗壁上,细小声响和鱼汤咕嘟咕嘟的气泡声融为一体。
“要帮忙吗?”林昂搬完几箱物料,在厨房门口探头探脑。
“帮我把鱼端出去。”陈南一抬手指了指,“准备开饭吧。”
“OK(好)!”林昂把几样菜端上餐桌,对门外正在开灯牌的宋亦杉道:“小
杉!”
“来了。”
屋外“One Day”的小小灯牌和庭院中的几串星星灯散发着安静的光,这些
光衬得窗台上的那些植物绿得过分通透。
屋内的三人就着晚风,开始吃饭。
陈南一舀了两碗鱼汤,分给身旁的两人:“辛苦你们了。”
宋亦杉摆摆手,喝了一口鱼汤:“怎么会?巴不得你搬过来。对了,以后是
不是每天都可以来蹭饭了?”
“有空尽管来。”
林昂忍不住插话:“你们 A 大食堂不好吃?还要天天来蹭饭?”
“没有南哥做得好吃。”宋亦杉笑道,“不过,没想到你们真的会把店搬过来。”
提起搬店,林昂有点怨气。他喝了两口葡萄雪梨汁,说道:“唉,毕竟开在
望海路那边都一年多了。要不是那个房东看南哥面善好说话,涨得太过分—”
“算了。望海路的地租都在涨,不能全怪别人。”陈南一倒不太在意,“搬
过来也挺好的,这栋房子空间大,采光不错,以后可以在楼顶和庭院多种点罗勒
和薄荷。”
林昂敲敲碗:“你就是太好说话了。”
宋亦杉托着腮,笑了一下:“其实南哥很有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