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书生教师? 周益民老师在这本教育轻随笔里叙述了他的理想追求与实践历程。作者回望自己的童年阅读和阅读教学中师生相长的历程, 从而提出理解并走近孩子, 和儿童一起在儿童文学阅读中过一种理想文学生活的语文教学信念, 这种经历和信念为他注入了精神底蕴。一路走来, 身边的亲友乃至陌生人, 以及生活中的微小事件, 都是给予作者教育启示的灵感源泉。而与那些名师名家的真诚相交, 为作者拓宽教学视野、提升教学高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书中涉及教育反思、人生感悟、课堂省察、阅读手记、交游经历等主题, 叙述娓娓动人、耐人寻味, 闪耀着灵性和纯真之美。众多关于儿童阅读的呼唤与思考, 为提升教师阅读力, 帮助教师走上阅读教学之路提供了指引。
周益民,语文特级教师, “万人计划”教育名师,澳门小学语文教材中段主编。著有《童年爱上一本书》《造梦课堂》《我与课堂》《静悄悄的课程建设》等,编著有《民间文学里的中国》《三十人行——给孩子的人文访谈录》等。
序言:“内心的春天向外生活” / 朱永通 / 001
卷一 身边的“提灯”
身边的“提灯” / 002
拒 “ ” / 004
特别的加分 / 007
寻找书生 / 009
两只小鸟 / 013
赤脚大仙 / 016
就送一本书 / 019
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 / 021
故事妈妈让书香 温暖 / 025
“书女”服务员 / 030
卷二 在文字里一任天真
童年遇到一条路 / 034
我的语文童年 / 037
“我”与一种话语 / 041
在语文与儿童间行走 / 044
过一种儿童的文学生活 / 048
呼唤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 051
牵着童话的手 / 054
“童话嘴巴”与“故事讲桌” / 058
朝向真实内心的“虚构” / 061
在文字里一任天真 / 064
——写给班级的学生
缪斯的歌声为何喑哑 / 068
——追问小学生阅读缺什么
在吟诵中与先人精神会晤 / 074
——絮语吟诵进课堂
卷三 语文课上的咩咩声
一年级二三事 / 078
语文课上的咩咩声 / 087
平平仄仄说名字 / 090
《九色鹿》教学三题 / 094
絮话习作提示语 / 101
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 104
——我教古诗《小儿垂钓》
古诗教学偶拾 / 108
“错误”也是资源 / 111
童年的歌声 / 116
我们的“好孩子”班级读书会 / 119
卷四 诗比节日 永恒
你看,所有的星星都在笑 / 130
“诗比节日 永恒” / 136
也算月亮河边的故事 / 139
——童话《鼹鼠的月亮河》伴读手记
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 / 143
——童话《木偶的森林》伴读手记
童话的心跳 / 147
——阅读童话《追踪小绿人》
爱的力量 / 150
——读《谁来到了空房子》
精致里的“小”与“大” / 153
——读雪野先生微童话集
一首哈哈童年诗 / 156
——我读《餐馆小妖怪阿奇》系列
星星听得到 / 160
——读余雷的抒情童话
那些文字,那些故事 / 165
我当“故事叔叔” / 168
他慈爱地看着我们 / 174
卷五 校园有条青砖道
有些名字不会忘 / 180
今夜无眠 / 183
她,帮助我走向“我” / 186
——我和李吉林老师的故事
一株香蒲 / 194
——特级教师亓浦香语文人生的启迪
校园有条青砖道 / 202
遇见 / 207
不像校长 / 211
师者如歌 / 215
让阳光照下来 / 217
周老师的“好” / 220
卫卫这个人 / 224
他在音乐的星空想故乡 / 227
母亲与孩子 / 232
......
序言:“内心的春天向外生活” 文 / 朱永通 迄今为止,我与益民老师仅有一面之缘。
那年夏天,我社在南京举办“大夏书系读书节”活动,益民老师作为嘉宾在研讨会上发言。他在会上谈了些什么内容,我已记不起来。倒是清楚记得,第二天午间饭局上,益民老师的嘴巴一直没停过,不是吃个不停,而是说个不停。他提到他儿子正在读的史书,提到与学生共读的各种童书,提到他准备出版的书。他没有把油嘴滑舌当幽默,也没有把学问变为炫耀的谈资,所谈之事大多与书有关,所谈之书又皆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发生联系,这无疑是另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我安静地享受着,对他的好感油然而生。
此次会面,虽彼此交谈不多,但我牢牢记住了他:这是一个率真、热情、好学,且能说会道的老师。
之后,偶尔收到益民老师投给《教师月刊》“记事”栏目的一些稿件。这些未见任何雕饰的文章,所叙皆是日常小事,作者却能从中敏感地体味到各种生命滋味。读 《身边的“提灯”》 《特别的加分》等文章,我的心一下子就柔软起来,觉得人世间的美好,正是由作者笔下那些极富人情味的细节融汇而成的。我几乎每次都是 时间安排这些文章发表,急迫到表现出有点不管不顾的任性——同事对于作者的出现频率有所顾虑,我却坚持。
虽坚持,但遗憾是难免的——毕竟杂志周期长,一年发不了几篇文章。于是,我游说益民老师,多多动笔,尽快把这些碎璧式的文字结集出版,以让 多的同仁受惠于他的智慧。益民老师先是推辞,接着犹豫, 终于松口了。
在往来的邮件交流中,我对益民老师多了一份认识:他认真、柔情、博学,且勤于动笔。
伴随认识而来的是疑问,既有好奇的又有惊叹的: 的教育,要独立于权力、金钱和潮流,难乎其难,所以,许多所谓的名师,集奴气、市侩气和俗气于一身,一丁点儿教师味也没有。益民老师何以免俗,长得那么书生气,那么像教师? 这个疑问像草一样,从此在我的心中一寸寸暗长。
很快,益民老师发来书稿。于是,每个清晨,我一边品茗,一边捧读书稿,不亦快哉! 不到半个月,书稿读完了,我从中“偷学”了不少东西。 为重要的是,我心中草一样生长着的疑问,找到了收割的镰刀:文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容貌,读益民老师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一张书生教师的脸孔,而且明白了这张脸孔是如何长成的。
童年阅读与阅读童年,为益民老师的成长打下了精神的底气。益民老师的童年是幸福的,因为他迷上了阅读,且一直有 的读物相伴。益民老师在《童年遇到一条路》一文中回忆,大概在小学三年级,他“像一头饿昏的困兽,焦渴地寻找着书源”。也就在那个时候,梅子涵先生撞进了他的生活。成年后,当了小学老师,他“尝试着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带到孩子面前”,于是,他“又回到了童年”,因为“走在文学这条路上”,他“和孩子们成了同路人”。作为教师,能够“在心灵的某个角落,住着一个儿童”,从而懂得阅读孩子的宇宙,何其幸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诗比节日 永恒”一卷里,那些绘本和童话故事,经益民老师一解读,处处闪耀着儿童的灵性之醇美。
与名师名家以及各行业 人士成为智识上的朋友,为益民老师的成长拓宽了视野。益民老师的交游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清晨,我第N次读完《沉默的视野》(陈家琪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书,意犹未尽之际,突然有了吃完鸡蛋,还要找母鸡的冲动。此时依稀忆起益民老师似在书稿中提到向陈家琪先生请教之事,于是,试着发去短信问问看。没想到,益民老师很快复信,告知联系“母鸡”的方式。他的复信一下子点醒了我。益民老师是开放的,他善于内省, 善于向外学习。在“校园有条青砖道”一卷里,既扑闪着他向李吉林、窦桂梅等名师虚心学习的身影,也闪现了他在与梅子涵、金波、程玮等作家真诚交往中,尽情吮吸文学汁液的样子。从书中得知,益民老师还与当过编辑的孙卫卫、歌手王达成为朋友。益民老师的交游能力,进一步启发了我: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意味着他能眺望到什么样的生命景致。
不断从课堂上提取幸福,积攒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为益民老师的成长扎下了深厚的生命根须。课堂是一个教师教育生命的心脏,它能否正常跳动,关乎教师的职业幸福。在“语文课上的咩咩声”一卷里,益民老师对课堂的观察,反复向我们重申了这样一个基本常识:任何一节好课,无不源自课前大量的准备。同时,不管课堂成功与否,益民老师从不停下反思的脚步。
书稿读完了,我也找到了益民老师何以免俗的答案。但很快,心中又冒出一个新问题:身为教师,如何做到像益民老师一样幸福呢? 也许读毕此书,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如果没有,我相信,幸福的地图一定隐藏在海子的这句诗里,因为它暗含了益民老师的精神气象: “灯,从门窗向外生活//灯啊,是我内心的春天向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