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丘成桐教授的演讲及随笔共二十余篇,分为研学之乐数学之美教育之道家国之情科学之悟五个章节。丘成桐14岁投身学术;20岁赴美求学,师从陈省身;22岁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学位;27岁破解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0岁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33岁成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38岁接受哈佛大学的第三次的邀请成为哈佛教授。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做学问的体会和感悟,讲述研究数学的心路历程,并以数学家的视角对科技与人文、教育与人才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和畅谈。本书还收录丘成桐教授对父母和恩师的追忆,读来感人肺腑。选录的文章有《我研究数学的经验》《为学与做人》《那些年,父亲教导我的日子》《从数学教学的视角看中国的基础教育》等。
一年前,人民日报出版社提议,由他们选取我过去的演讲和文章,整理后结集成书出版。我当时不以为意,毕竟在数学以外我的文章不多,且多急就芜杂之作,自忖难登大雅之堂。结果出乎意料,他们通过我香港的秘书陈丽苹和国际出版社的邓宇善,找到了不少我早已遗忘的文字。
过去二十多年,我在不同场合做了许多演讲。虽说是应邀急就,临场发挥,倒也出自内心,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个人求学做人的经验,从中亦可包含对年轻人的殷殷期许,以及浓浓的家国情怀。使我惊讶的是,这些演讲稿加起来后,页数还不少。
对这些文字,外界反应不一。有人说我有见地;有人说我胆子大,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有人认为我在批评他们,极为不满。其实我从来没有兴趣去标新立异、故作惊人,只不过是直抒胸臆,正如苏东坡所谓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而已。
我想,这些观点大都众所周知,其他人不愿公开发表,不外是怕得罪权贵,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和社会地位罢了。扪心自问,学者追求真理,志不在功名利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只要能有裨益于大众,尤其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我都会心口如一,直言不讳。
有人批评我是一家之言。不错,文集中很多论点是我个人的看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希望能听到与此不同甚至相反的声音。我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文史哲,他写文章,必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后始下笔。余性急躁,往往思考不足便仓促为文,实在有愧于先人。但是无论如何,影响我一生最深刻的,还是我父亲。《诗经 小雅 小宛》云: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念兹在兹,无时或忘。
父亲去年 110 岁冥辰,母亲今年百岁冥辰。谨以至诚,献上这部文集,以致终身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