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育种理论与实践》是国内首次比较全面的介绍甜菜育种的专业书籍,比较详实的介绍了甜菜育种的基础知识、甜菜常规育种方法、甜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转基因育种以及甜菜种子繁育技术等等。尤其是甜菜单胚不育系和选育、甜菜多胚授粉系的选育技术,有一些是作者根据多年的育种经验并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甜菜育种理论与实践》在常规育种中加入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图片,对育种方法做了详尽的介绍,对于甜菜育种的入门者以及广大的甜菜育种科研工作者都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糖用甜菜是一种比较年轻的作物,它是栽培甜菜的一个变种。1747年德国化学家Marggraf发现白色和红色的甜菜块根中含有蔗糖,但含量较少。1776年Marggraf的弟子Achard继承师志,从事甜菜的改良工作,成为甜菜育种和甜菜制糖的第一人。1784年Achard采用工业方法成功地在甜菜块根中提取出结晶即砂糖,并在饲料甜菜中选育出制糖用的甜菜——白色西里西亚甜菜。此后甜菜育种经历了混合选择、系统选择、集团选择以及母系选择等等,随着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甜菜育种由多系混交发展到后来的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的真正杂交,育种也由多胚种发展为今天的单胚种。
我国自1905年建立第一家糖厂开始,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努力进行甜菜育种,但由于我国不是甜菜起源国,所拥有的甜菜种质资源绝大多数是多胚品系,而且抗病品系较少,因此我们要想在甜菜育种上有所突破,首先就要掌握甜菜育种的基础知识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
甜菜是现代农业标志性的作物,也是一种很好的轮作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甜菜种植的很多地方从播种到收获都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这几年我国的甜菜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甜菜的播种面积也由前几年的200万亩左右增加到2019年的360多万亩,目前甜菜仍然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本书从甜菜遗传育种的基础知识人手,从浅到深地逐步讲解甜菜的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以及甜菜种子的繁育与加工。本书通过作图的方法对一些关键的育种理论进行讲解,方便读者的理解。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查阅了很多国内外的著作和论文,也加入了作者多年的育种经验,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有编写不到位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吴则东,男,1972年生,黑龙江省依兰县人,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甜菜育种岗位专家。一直从事甜菜遗传与育种工作,毕业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21篇,主编、编著著作2部,专著1部,参与育成甜菜品种6个。
倪洪涛,女,1966年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甜菜遗传育种研究,曾主持厅级项目3项,参加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等重大科技项目10余项。荣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参与培育甜菜品种3个,编著著作3部,论文20余篇。
邳植,男,1987年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任教于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主要从事甜菜种质资源转录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及优良性状基因挖掘。发表SCI论文5篇,发明专利3项,结题厅级项目1项。
石好琪,男,1997年生,河南驻马店人,研究生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CSCD论文2篇,正在投稿的论文3篇。
丁刘慧子,女,1997年生,汉族,籍贯湖北荆州,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甜菜遗传与育种。目前已经录用论文3篇。硕士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和三等奖学金各1次。
第一章 糖用甜菜的简要发展历史
1.1 甜菜糖业的发展
1.2 糖用甜菜育种发展概述
第二章 甜菜遗传与育种相关基础知识
2.1 甜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2 甜菜的减数分裂
2.3 三体及单体附加系的构建
2.4 甜菜的分类
2.5 甜菜的生长习性
2.6 抽薹及抽薹抗性
2.7 单胚种子
2.8 多胚种子
2.9 雄性不育
2.10 授粉系
2.11 自交不亲和及自交可育
第三章 甜菜常规育种
3.1 育种亲本的选择方法
3.2 商业品种的生产
3.3 甜菜品种登记
3.4 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优良甜菜品种
第四章 甜菜生物技术育种
4.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2 基因工程育种
4.3 组织培养
4.4 基因组编辑
第五章 甜菜种子繁育与加工
5.1 甜菜种子的繁育
5.2 甜菜种子加工技术
5.3 我国甜菜种子加工技术现状
5.4 我国甜菜种子加工技术的发展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