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船舶:船舶大家庭里的新宠儿》用全新的视角,集中讲述了极地气象对舰船设计、制造、使用的影响;介绍了适应在极地航行的特种船舶,如科学考察船、破冰船、半潜船、重载甲板运输船、无人船(艇)以及海工高端特种运输船的发展和特点,对不同的船舶装备需求分类描述;介绍了海洋船舶制造、海洋高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内容;以特种船舶为例,从船舶的立项、设计、科研、试验、制造、使用、维修等全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列举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导致的环境风险以及各种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
《极地船舶:船舶大家庭里的新宠儿》旨在向社会各界普及极地航行船舶的相关知识以及极地船舶的发展与未来,适合关注和研究极地及极地航行船舶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极地作为全球战略重地,拥有丰富的资源,认识极地、研究极地、利用极地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笔者撰写本书,旨在向社会各界普及极地航行船舶的相关知识以及极地船舶的发展与未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加速融化,极地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限航区,对具有一定破冰能力、适合在极地航道航行或作业的船舶,需求量将会逐渐增多。
由于极地特殊的海况,传统的船舶无法在那里航行,因此,对极地航行的船舶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与传统的船舶相比,极地船舶要求有高强度的船体,能承受冰的冲击载荷;要求有强劲的动力、可靠的推进系统等,确保船舶具有强大的破冰能力和自救能力;要求能防寒抗冻,在极端低温条件下确保航行安全。
新航海时代已经到来。新航海技术的发展孕育了一批新型船舶。造船工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造船技术特别是新型特种船舶建造技术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本书首章介绍了人类建造和利用船舶的历史进程;第二章介绍极地船舶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的是破冰船技术和发展现状;第三章介绍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海洋国家的科学考察船的发展情况;第四章重点介绍我国极地科考进入双龙探极时代;第五章介绍当前极地船舶的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
最后,特别要感谢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先生为本书提供了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期间的相关新闻资料和图片。另外,本书参考引用了刊发在《中国海洋平台》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和图片,在此一并向文章作者表示感谢。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书不足之处批评指正。
祝愿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继往开来,勇攀高峰。
余春,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进修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现代文学专业。曾任《海军装备》杂志总编辑、编审、大校军衔、专业技术四级;第三届中国期刊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客座教授,海军飞行安全管理专家,武器装备管理专家,资深编辑。
长期坚持文学创作、撰写科技文章、举办专题讲座,从事武器装备的发展研究,尤其在高科技装备的风险管理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出版作品涉及文学和科技多个领域。二十余次获得军内外文学创作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三次被评为海军先进出版工作者,三次荣立三等功。
第一章 船舶的演变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木板船时代
一、原始的渡水工具
二、独木舟的出现
三、木板船的产生
第三节 帆船时代
一、黄海的平底沙船
二、福建的尖底福船
三、广东的两翼广船
四、欧洲的帆船
五、走向成熟的大帆船
六、风靡欧洲的三桅帆船
第四节 古代西方名船
一、维京船
二、柯克船
三、卡拉克船
四、盖伦船
五、罗马商船考贝塔
六、谢贝尔船
第五节 现代船舶时代
一、船舶动力革命
二、蒸汽机动力
三、内燃机动力
四、核动力推进
五、电力推进
六、推进装置
七、新能源动力
第六节 船舶海上航行安全
一、早期海上航行指南
二、惨痛的教训
三、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
第七节 未来船舶的发展方向
一、船舶大型化
二、船舶专用化
三、多用途船
四、气垫船
五、水翼艇
六、双体船
七、喷水推进船
八、快艇
九、船舶智能化
……
第二章 极地船舶:人类船舶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 极地航道上的旗舰:科学考察船
第四章 中国进入双龙探极新时代
第五章 极地船舶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