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抱鼓石:不进家门就看得见的身份》《晚饭花》《春日溪头婆婆丁》《安静的时候,听听灵魂生长》《毕业留言》《白露汤》等散文。
李丹崖,中国作协会员,《读者》等多本畅销期刊签约作家,文字幽美且富有哲理,人间烟火中浸润着生活的诗情。著有《扬眉欢喜,低眉自在》、《不出鞘的心灵》《人生有味是清欢》等10余册。
第一辑 旧物集
抱鼓石:不进家门就看得见的身份
墀头:一座建筑的领结
斗笠:头顶上盛开的花朵
锔活儿:伤疤都是一朵花
狼山黑陶
门楣是老街的眉毛
木锨:乡间□人□帅气的道具
牛梭子
汽灯:炙热却无法触碰的记忆
抢菜刀,磨剪子
热鏊子,香烙饼
石臼:乡村的酒窝
拴马环:旧时□早的停车位
陶碗:餐具中的隐士
条笆:板车上的长城
亭亭如盖油布伞
瓦当与滴水:建筑的帽徽和刘海
屋脊上的姜子牙
锡包壶
錾磨
第二辑 芳菲集
晚饭花
春日溪头婆婆丁
春天里来荠菜香
苋菜的前世是多情人
碗中弄莲子
采菱
桑葚之美
桂花开时不切葱
鬼圪针
野枸杞:经霜的美丽都甜蜜
龙葵:乡愁□后的守望者
燕子不来香
看麦娘:草木中的阿庆嫂
牛筋草与烈豆
商陆:中国女孩□早的指甲油
葎草:怨气□重的一种草
猫儿眼:叶上栖五凤
草木恩典
金铃子:它很丑可是很温柔
秋海棠的娇媚
第三辑 岁时记
安静的时候,听听灵魂生长
毕业留言
沉睡不知光阴之须臾
初冬的味道
大雪与食欲
冬天,读一本和植物有关的书
寒露之后,走向田野
明媚秋分
且问秋安
秋天里的那点儿闲
秋天里的食粮
秋意缭绕亦撩人
束之高阁的蝈蝈
豌豆相伴消永夏
霞栖檐上来读书
一窗秋景半部书
一日凉
有书当裘冬不寒
有一种桃源叫“乡居”
在旧志中散步
第四辑 □滋味
白露汤
陈皮兔肉
伏天里的懒人食
荷香茯苓粥
菊花宴
立冬食羹
马蹄锅贴
秋风栗子香
秋糕,栗爽
十月芋香
石斛饮
时光深处的精致小食
食酱记
霜降,且饮一杯黄
铜关粉皮
铜火锅
撩丸子
喜气盈盈吃肉圆
仙人有掌打秋燥
小家碧玉□□鱼
义门熏牛肉
鱼腥草的滋味
重阳小食
《草木恩典/阅美文》:
门楣是老街的眉毛
门楣是老街的眉毛吗?
如今的年轻女子这么注重自己的妆扮,眉毛会被修剪,甚至会刮掉,绣眉、文眉,老实说,真的好吓人。还是老街好,数十年、近百年如一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街道还是那条街道,门楣还是那道门楣,在岁月风霜的浸染下,越发显露它的质感。
我的故乡毫州,有一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名日“北关”,浓缩着明清时期商帮和漕运文化的缩影,一街一品.五行八作都在这条街上度生活、做经营,走进去,这边是山陕会馆,那边是福建会馆,前面是徽州会馆,后面是金陵糖业公所……这些宅院或建筑上,都有一块很好看的门楣,沧桑幽深,记录着几代人的传奇。
门楣这种传承了千年的建筑部件,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命脉。所以,每每提及“门楣”二字,前面都会被加上“光耀”,光耀门楣,是一个□人的使命。古代的□子大多数通过在科举制度中脱颖而出来实现,当然,也有另一种形式,那就是经商。当然,也有女性光大门楣的,陈鸿在《长恨歌传》里这样记载:“□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女子,只有嫁给王公贵族,才能使得门楣添光彩,进阶之途如此之窄,窄到不足尺余,初看惊奇,再思量,不免感慨万千。
其实,按照古代的建制,没有官阶的人是不能修门楣的,否则就有僭越的嫌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又想效仿,怎么办呢,在门上横一根木材,就算是门楣了。
门楣的尊贵与否,以门档来评判。在古时,有两个门档的一般是五品以下官员,四个门档则是四品以上官员,有十二个门档的,就是皇族或者是皇亲。到了清代后期,商业繁荣之后,很多“红顶商人”也可以有门楣了,再后来,稍稍有些家资的乡绅大户也可以修建门楣了,只不过不那么夸张明显,隐隐地嵌于门上,上书“勤俭居”“耕读第”“树德门”等。
在亳州老街,有很多老宅上可以依稀看到如许字样,比如“厚德里”“上善里”等,这些门楣多半是标榜主人的德行与向往,斯人远去,在斑驳的石材、木板背后,仍可以触摸一个家族的精神诉求。
门楣,作为进入一户人家首先映人眼帘的建筑部件,一户家庭若是一篇文章,它就是□□个段落,起首漂亮,才能对“整篇文章”增光添彩。难怪旧时的许多人家,不惜巨资把门楣修得宽之又宽,雕花纹饰多之又多。
安徽毫州地处黄淮腰膂,一条涡河横亘其问,是全国□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来往于此的多为全国各地的药材商人,他们经陆路、水路到达这里,通过经营中药材使家道殷实,也算是光耀门楣了。他们在修建宅院或会所的时候,尽可能在门楣上雕饰梅兰竹菊等吉祥纹饰,商贾大户则喜欢雕饰蝙蝠、金钱草之类的图腾,寓意财源广进,还有标榜忠义的。
比如,在我们当地,有一个镇子,名叫“义门镇”,据传这里原是一座城,城中□大的府第,是一户忠义之家,门楣之上书有“义门”二字,战乱之后,整座城市毁于一旦,只留下那户人家烧焦的门楣。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义门”,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一块门楣的力量。
还有,在老街之中曾有一条街巷以“里仁”命名,旧时,街上有栅栏门,门上镌刻“里仁”二字。据传,□初,门楣黑色洒金,四周还有吊穗,整整108个,煞为好看。“里仁”这两个字出自《论语》,寓意“里仁为美”,如今,栅栏门被拆除,门楣也早已烟消云散,“里仁街”的名字却被□□镌刻在老百姓的记忆深处。
在老街上行走,一座座院落,一间问商铺鳞次栉比,如今,所见旧时门楣已经不多,保留完善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存的建筑,即便被主人翻盖再翻盖,门楣也是永远不会动的,它是一种隐喻,一种吉兆,一种愿景,悬在老街人的头顶上,好似可以披荆斩棘的尚方宝剑。
街巷愈古,建筑的质感就越强,深秋,在街巷中穿行,似乎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从幽深的宅院里传来:“好好读书,不然指望什么光耀门楣……”当然,也有大白话:“娃嘞,不好好念书,以后,你连咱家门框都对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