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帮助更多的人掌握高水平的聊天方式,是一部语言艺术类书籍。本书从如何好好说话、如何学会倾听、如何抛出恰到好处的聊天话题,以及各种场合的聊天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不仅针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提出了改进人们聊天方式的应对之策,也结合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很多可以灵活执行的原则,让人们迅速地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聊天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从而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迎来更美好的人生。本书的内容贴近生活,更加容易实践,以帮助读者早日成为聊天高手。
李溪亭
一个历尽人生百态的广告行业工作者。业余时间致力于社交、口才等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帮助更多的人告别社交恐惧症,成为聊天高手。已出版《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一章 会聊天,是社交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对方感兴趣,聊天才容易继续
千万别小看说话这件小事
嘴巴甜一点,朋友多一点
职场离不开你那张巧嘴
语言技能也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
出门一张嘴,初次印象全靠它
第二章 为什么你聊的话题进行不下去
又被女生拉黑了?请你自省
无心之过,才是□大的问题
发“在吗”不如直接说重点
换位思考,走到哪都不能丢
合适的话题,聊天才能继续进行
抓主要矛盾,勾起对方的兴趣
第三章 “毒舌”并不是所谓的直性子
别拿“毒舌”当作真性情
所谓的“为你好”,只不过是你的借口
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自断后路
别把怼人当乐趣,那不是可爱
没有无缘无故的“招黑”
恶言相向,友谊小船迟早要翻
第四章 慢一点,聊天不是抢答
开口之前想几秒
所有伤人的话语都是因为嘴快
接话太快,并不是礼貌
控制语速,别像机关枪一样
不要做“麦霸”,抢占说话机会
不要让你的情绪控制你的大脑
第五章 聊天达人都是倾听高手
该沉默时,别急着开口
倾听,不是让你闭口不言
即便对方是在吐槽,也请听下去
耳朵听的是对方的心
促膝长谈,也得先听才能谈
倾听是一种别样的安慰
第六章 诚心赞美他人,并不虚伪
话是说给对方听的
甜言蜜语会让对话更融洽
真诚地夸赞对方,不是虚伪
学会观察对方的闪光点
聊天时的点头是一个好习惯
少泼冷水,多用激励
第七章 拥有幽默感,成为受欢迎的人
幽默是缓解尴尬的良药
起争端时,不妨说个笑话
安慰人时,大可敞开你的脑洞
用熟知的梗,增添谈话中的乐趣
第八章 你的心胸决定你的交流水平
敞开心扉,不要总是抱怨生活
心胸狭隘,话语伤人
鸡蛋里挑骨头,只会显得你尖酸
说话也需要大格□,别让自己当井底蛙
笑容是一剂良药,缓解聊天的尴尬
说对方想听的,而不是你想说的
发“在吗”不如直接说重点
小兵用微信和别人沟通时,很喜欢发“在吗”。有一次,他跟客户了解情况时,也是习惯性地发出一句“在吗”。
对方过了几乎两个小时才看到信息,然后回复道:“不好意思,刚刚正在忙,有什么事吗?”
过了许久,小兵回复道:“哦,这会儿在吗?我有件事想和你说一下。”
如此往复,一天的时间便在一句又一句的“在吗”中消逝,□后对方有些不耐烦地问道:“您能直接说事吗?我看到后直接回复。”
对此小兵还很不开心:“我这不是为了礼貌吗?确认人在,再说话不是更好吗?”
和其他人聊天,小兵也是如此。家里通过微信给他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他与女生聊天的□□句也是:“你好,在吗?”
女生刚开始很礼貌地回复:“你好,在。”
有一次他想要约女生出来,于是同往常一样发送了那句标志性的开头语:“在吗?”
女生过了一阵子回复:“怎么了?”
小兵问对方:“你周末有时间吗?”
女生很干脆地拒绝道:“没有,我刚刚和朋友约好了出去逛街。”
对此小兵感到很郁闷,为什么女生对他如此冷漠,甚至还有些不耐烦呢?
聊天本身就是为了交换信息,而小兵无论是与同事工作交流,还是跟朋友闲聊,他的重点总是在那句“在吗”上,而忽略了对话本身的重点。
或许你会觉得这是礼貌,甚至觉得这根本不算不会说话,只是一种个人习惯。但是你应该明白,当一个人和你说话时,更加希望有实质的内容。如果对方总是问你在不在,就是不说正事,你或许也会很烦闷。
“在吗?”这样的形式在沟通信息时,会因为两个人的时间差,导致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本来你可以直接询问,却非要等到双方都在线的时候。有时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后什么也没有交流到,耽误了真正要办的事情,你也因此不开心。
我有一个合作方就是如此,总是问我“在吗”,我便一直回答他。一天结束了,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找我干什么。
当你觉得这是一种礼貌行为的时候,你不妨做个设想。假设你总是被人问“在吗”,对方就是不说找你干什么,你会不会觉得很烦?在工作中,你甚至不知道这件事是否重要,会不会影响你正在做的事。而在聊天时,这样根本没有办法聊下去。
有些□生追女生的时候,想以此表明自己是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岂不知这样反而会让自己显得更加烦人,说话不说重点,一点也不会让你显得高端,只会让人讨厌与你沟通。
木木□近喜欢上一个□生,却又因为害羞不知道怎么在网络上搭讪。于是木木便观察对方的微信朋友圈日常,比如那个□生爱打篮球,于是她就找话题问道:“今天看到你去打篮球了,打得真好,我初中那会儿也在校队打过。”
□生一听便很感兴趣,好奇地问:“你初中还打过校队?有机会一起切磋啊。”
有了回应之后,木木很自然地将话题打开:“可是后来升高中,年龄增长了,个子却没有长,就退出来了,真是一把伤心泪啊。”
□生看到便乐了:“哈哈,这有什么关系,现在又不是校队了,不用看身高了,想打就叫我好啦。”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只要你能直接切入话题,而不是反复问“在吗”,聊天自然就更加容易融入。
□近还有朋友跟我发牢骚:“我□烦别人老问我在不在,就觉得有事就说,没事就拉倒,老是发一些在不在,就是一些无用的消息。”
原来,有一个□生追她时就是这样,动不动开头就是“在不在”。
有时候她在忙或者没有看手机,忽略了消息,对方还会不断地问:“你在不在?”
到后来,她觉得很烦,一看是这个人的消息就直接不理。可对方仍旧不屈不挠:“你干吗不回我消息?”“你在不在啊?”“我有事找你!”□后,朋友只好将对方拉黑,因为实在是被烦透了。
不要把不直接切入主题问对方“在吗”当作一种礼貌,因为矫枉过正就会成为另外一种不礼貌。
相信任何人在看到消息响起时,都希望看到的是一条有用的信息。而不是一条“在吗”,更何况你的“在吗”后面可能有很多“在吗”。稍微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你就会明白对方的感受。
当你想要给人发消息时,可以直接进入主题说重点,不需要再追问对方“在吗”。无论是工作,还是聊天,或者是追求□女生时,都一样不要再发“在吗”这样类似的字眼。
如果你有想要知道的事,或者需要的资料,都可以直接问出来。对方看到自然会回复你,而你等到的回复也会是你所需要的,而不是一句干巴巴的“在”。这样一来,时间不会浪费,消息你也能在□□时间获得。
如果你觉得不够有礼貌,那么你就在语气上加入一些礼貌的用语,比如,“请问”“你好”“麻烦”“请求”“看到方便回复一下”诸如此类的语句。当然在一般的朋友聊天中,就不需要这样生疏的用语。你可以换个说法,“在干吗呀?”“吃饭没?”或者问出你想问的问题,也就少走许多弯路。
而当你追求心仪的人时,可以去找一个对方关心的话题,直接切入。比如,某电影上映,你询问对方看过没,就可以开启一个话题的探讨。
人与人的交流本身很简单,不要因为你的切入点不恰当,而毁了整个气氛。有时候可能因为你错误的开场白,导致你错过许多事。也许是一次告白,也许是一次升职,也许是一个你苦苦追寻的机会……可等到已经发生再追悔莫及,一切便晚了。
拒绝做聊天终结者,告别“在吗”,单刀直入,将聊天的火焰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