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千年阴平道、在北去的列车上、文县城、古道迎春、漫步城郊、走尚德、探访阴平斜径、重走阴平道、阴平关山、两江八河、天地澄碧、大路歌、水下沙洲、夕阳桔柏渡、乡贤何宗韩、闪光的地理坐标、大熊猫国家公园览胜、大水行、鸽子花开等。
文县古称,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据考古发现,文县境内分布有多处马家窑、寺洼文化遗存,文化遗产储藏丰富。先秦时期,文县就是古代氐人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三国时期,魏将邓艾偷度灭蜀,拉开了结束三国纷争,走向国家统一的序幕。
明朝初年,傅友德再次从道伐蜀,又一次了国家统一程。五代以后,文县是茶马古道上的,为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
“”战略,这是甘肃发展面临的机遇。文县作为甘肃的“南大门”,地处秦陇文化和陇蜀文化的交汇点,文县白马文化、玉垒花灯戏、土琵琶弹唱、洋汤号子等民俗文化,以及古栈道等遗址,都是甘肃境内“”文化的优秀代表。
文县与四川九寨沟山水相连,隔山相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九寨看水,文县看山”之说。境内的白水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富集,是甘肃的一张靓丽名片;碧口茶园、碧口古街,江南水乡;白马河民俗风情旅游线,是寻古探幽,体验白马人原生态生活的之地;文县天池,风光奇秀,为中国的高山天池。不断挖掘整理文县传统优秀文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对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今年是中党100周年,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我们应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民族文化精华,对于提高国人的历史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宣传推介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推出“文县文化旅游丛书”,其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李世仁先生是探究文县历史文化的热心人。此次编辑出版的《千古道》,是“文县文化旅游丛书”中一部分量很重的作品。古道在甘肃境内是一条除了丝绸之路外的重要古道路。作者查阅史籍,亲身踏访,吸纳了专家学者对道的研究成果,基本厘清了道的大概面貌,并以道古辖区内的山川、河流走向,说明各支道与茶马古道的关系,正道和斜径和茶马古道的关系。区分开了正道和邓艾伐蜀道,以及古道上留下的遗迹和历史作用。书稿图文并茂,在阐述古道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同时一步告诉人们古道上今天发生的变化。书稿以散文的形式将道的前世今生展现在读者面前,对深入认识文县、宣传文县,提高文县的知名度很有意义。
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下,文县的文化旅游事业,会更加繁荣发展,文县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李世仁,笔名村夫,文县人。
已出版散文集《漫步道》《千秋摩天岭》《村夫散文选》《与岁月交往》。
千古道\001
在北去的列车上\027
文县城\035
古道迎春\043
漫步城郊\046
走尚德\052
探访斜径\068
重走道\080
关山\084
两江八河\110
天池澄碧\147
大路歌\157
水下沙州\161
タ阳桔柏渡\164
乡贤何宗韩\173
闪光的地理坐标\182
大熊猫国家公园览胜\185
大水行\200
鸽子花开\216
山月惊梦\222
熊猫情结\231
相约碧口\235
茶乡行\246
白马人\256
寻梦白马河\279
白马河畔踏歌声\303
千古道
入蜀之道
说到甘肃,就道路而言,让人望而生畏的要数陇南山区,尤其是文县,地貌是立体的,棱角是分明的。大山里生活的人们要眺望世界就得上山下河,越沟过涧,不然会坐老终年。这是弊,地理之弊。有弊也有利,利,是人们生存的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又有两江八河滋润。每年腊月,春天的笑脸在590米的中庙绽放,为寒风呼啸的陇原献上束艳丽。时令到了立春,油菜花已经烂漫了白龙江河谷,几乎与江南接踵。不仅如此,一年四季青葱不减。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陇南的文县,不妨去爬一爬摩天岭、插岗梁,体悟一番“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走一走两江八河,用双脚感受古道的艰险。这是陇原这本大书的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段落,像一帧帧彩色图画,疏密有度,层次分明,绚丽多姿。那山中,那江畔,那河边,若隐若现蜿蜒曲折的白色线条,便是古道,不过,已不是人背畜驮的鸟道,而是马达推动的汽车飞奔。它是一幕幕动人的情节,将你整个身心和天地山川相拥在一起。你会浮想联翩,无意中会走入神秘的遥远。
只要有人居住,这山,这路,在漫长的历史隧道里,都会日积月累地叠加人文意义,尤其是大山抚育的物种,让人投之以温热目光,怀揣感恩之心。
历史发展脉络表明,道路交通的延伸不仅带来社会经济繁荣,更重要的是带去民族的融合、社会发展以及族群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人文地理学意义上讲,道路是走向文明的阶梯、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纽带,自然,城市是道路上的皇冠,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人类智慧的结晶。
前人早就关注这里了,关注的是行路的艰难。
李白在《蜀道难》中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有学者认为,李白写的就是蜀道。
文县有县级政权建置在两千年前,有人类活动更早,顺理有人就有路是一定的。我们知道,秦始皇是修筑高速公路的鼻祖,陕西淳化头的秦直道,隋唐时都在沿用;始皇帝还将另一条战国时的僰道拓宽,从四川宜宾延伸至云南大理,于北接陕西咸阳的褒斜道贯通,谓之五尺道,这条路堪称两千年前的国道。
道也是往返山民靠人背畜驮踩踏出来的,像张骞在大夏国(阿富汗一带),发现了来自四川的丝绸和邛竹杖,于是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受到启发,下定了开拓大西南的决心而发现了身毒道(通往印度)——南方丝绸之路。正是汉武帝开西南夷时,把触角伸向哀牢古国,并在那里设立哀牢、博南二县,同时割益州西部属国六县合设永昌郡,公元前109年把这块热土纳入中华版图。
行政建置的道,是汉高祖公元前20pan>年设立的。
那时,文县属广汉属国都尉管辖,《后汉书》载:广汉属国都尉,故北部都尉,属广汉郡,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三城。……道、甸氏道、刚氏道,也就是今天的文县、九寨沟县武县、青川县。《华阳国志》说郡的范围:东接汉中,南接梓潼,西接陇西,北接酒泉(武都),这个区域内向外延伸的道路后世统称道。读《晋书·地理志》可知建安二十年(215年)魏武定霸,始将蜀国都尉改为郡,细加考察,那时占领的是郡的一部分,青川武并未夺得,全郡纳入版图是蜀汉。
作为道路,早提出“道”的是陈寿《三国志》:“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