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三个大的板块,第一板块主要介绍了其他知名作家、媒体从专业角度对“燕赵七子”的报道、评价、评论以及“燕赵七子”诗歌的外译情况;第二大板块,逐个对“燕赵七子”诗歌进行研究;第三大板块,主要将七位诗人各个阶段的代表作逐一进行了点评和翻译。
这本书是我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编号为:201703050104。
“燕赵七子”是河北现代诗歌阵营中的地域性标志。他们分别代表着河北的唐山、承德、保定、石家庄、邯郸、衡水、沧州。当然,这里面有重叠,比如李洁夫老师和晴朗李寒老师,他们分别来自邯郸和沧州,目前都在石家庄。
当初之所以想到要研究这样的课题主要还是来自于我本人对诗歌的喜欢。我于2015年开始学习现代诗,涉及不到师从何人,就是一个人拿到什么就看什么,因此,初的学习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的一天,文泽予在新浪博客发现了我的那些稚嫩的文字,把它们发给了东篱和郑茂明,并把我带入了唐山“凤凰诗群”。
在“凤凰”这个大家庭里,东篱想方设法为大家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比如举办各种诗赛、讲座,这也让我的学习突飞,并开始关注河北诗坛的其他活动和报道。同年1pan>月,由郁葱主编的《在河以北“燕赵七子”诗选》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式,在会上,“燕赵七子”也公开集体亮相,他们分别是东篱、晴朗李寒、北野、见君、李洁夫、宋峻梁、石英杰,他们横跨六七十年代,“不仅代表了各个写作方向和诗歌美学,而且从河北地缘文化上而言,也接续了一个坚实的诗学传统”。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燕赵七子”这一群体的出现如雪中送炭,它帮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直接将学对象集中在了他们身上,避免了无效学习。
2017年,在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申报中,我申报了《“燕赵七子”诗歌推广与评、译研究》没想到竟然申,这对我来说真是莫大鼓舞。我本身是学外语的,对于文学的研究,或者对于诗歌的研究是不专业的。后来和一位诗友聊天,她说:“你有你的视角,为什么非要专业呢?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事物不是更好吗?诗歌本来就是写给大众看的,大众不可能都是专家。诗歌的作用首先在于对心灵的慰藉。如果你从中得到了这种慰藉,并以一己之力把它传递给他人,这难道德吗?”在她的鼓励下,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先是从各种渠道查找资料,然结分析。为了避免主观感受对诗歌文本的阅读影响,我尽量不去或少去打扰诗人本人,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文本收集、分类和阅读上。我想从一个普通读者、学角度去审视这一群体的意义,以及他们对于河北诗坛的影响。
该书共分为三个大的板块,板块主要介绍了其他知名作家、媒体从专业角度对“燕赵七子”的报道、评价、评论以及“燕赵七子”诗歌的外译情况;第二大板块,逐个对“燕赵七子”诗行研究;第三大板块,主要将七位诗人各个阶段的代表作逐行了点评和翻译。
七位诗人的作品,个人风格都比较明显,比如东篱的隐忍,北野的俊逸,见君的隐晦,李寒的激扬,石英杰的硬朗,宋峻梁的朴素,李洁夫的细腻等等;论及主题,东篱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记忆较多;北野更多的是将中国传统鬼狐传说与现代思考融为一体;见君对个体生命与灵魂的追问常常让人陷入思考;李寒的诗歌充满家国忧思;而石英杰的写作,则体现了一种“骑士”意义;宋峻梁的诗歌更多表达了一种“日常的从容”;而李洁夫的“灵魂独舞”则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七位诗人对我帮助很多。在此,统一表示感谢。
赵晓芳,笔名禾秀,1976年生人,女,河北乐亭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现就职于唐山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曾主持河北省社科联多项研究课题,其括《河北省景区英语解说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河北省涉外导游人员资质调查及对策研究》等。译著有《寻人不遇》《春香夫人及其他作品集》等。参编教材数本,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多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同时,以禾秀为笔名,发表诗歌作品数首,散见于《诗刊》《诗潮》《诗歌月刊》等杂志。
第一章综述
第―节“燕赵七子”缘起及其诗歌研究综述
第二节“燕赵七子”网络宣传概况
第三节“燕赵七孑”诗歌翻译研究综述
第二章“燕赵七子”
节东篱其人、其诗
第二节李寒其人、其诗.
第三节北野其人、其诗
第四节见君其人、其诗
第五节李洁夫其人、其诗
第六节宋峻梁其人、其诗
第七节石英杰其人、其诗
第三章“燕赵七子”诗歌代表作点译
节东篱诗歌点译·
第二节 李寒诗歌点译…
第三节北野诗歌点译
第四节见君诗歌点译
第五节李洁夫诗歌点译.
第六节宋峻梁诗歌点译
第七节石英杰诗歌点译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燕赵七子”缘起及其诗歌研究综述
“燕赵七子”是继“冲浪诗社”之后在河北文坛兴起的一个诗歌群体。他们在继承“冲浪诗社”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诗风。他们年龄跨度不大,分别为60后和70后,有着对诗歌相对深刻的、相通的认知,他们根据个人经验,从不同角度来书写时代,书写人性。吴媛认为“燕赵七子”的出现,也代表了一种诗歌写作的姿态,一种让诗歌脱离政治,脱离娱乐,脱离哗众取宠,回归本源的写作姿态。
从2014年有此命名开始,七位分别来自河北不同地区的诗人、诗作几乎成为河北诗歌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2015年9月,《在河以北——“燕赵七子”诗选》,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是诗人郁葱。本书收录了七位诗人共计29pan>首诗,其中东篱48首,晴朗李寒37首,北野39首,见君33首,李洁夫42首,宋峻梁47首,石英杰45首。书中所录诗作基本代表了七位诗人各自的创作风格。
2017年5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燕赵七子”诗丛。分别是东篱的《唐山记》、北野的《燕山上》、晴朗李寒的《点亮一个词》、见君的《之后》、李洁夫的原里》、宋峻梁的《众生与我》、石英杰的《易水辞》。每一本书或附有郁葱老师的评论性文章《一种诗歌精神的延展与命名》,或附有桫椤老师对该诗集作者的访谈。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能帮助读者对作者或诗歌一步的了解,从而产一步的思考。《“燕赵七子”诗丛》的发行让七子以既相互合一又相互独立的身份出现在了大众视野,是对《在河以北——“燕赵七子”诗选》的补充和延伸。
随着诗丛的发行,对“燕赵七子”群体诗歌评论、研究也逐渐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这些研究并没有局限于文本分析,很多的研究者通过诗歌的研究逐渐转向对作者的研究,从一步到文化环境对诗人反作用的研究括诗人诗观的形成等。
目前对七子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的,共有十人。对单个诗人、单个作品的研究并未计算在内。这十位诗评家分别是:郁葱、大解、韩文戈、李壮、曹英人、桫椤、霍俊明、、苗雨时、吴媛。
郁葱,诗人,河北省作家协会,其作品《生存者的背影》获第六届河北文艺振兴奖,《郁葱抒情诗》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郁葱曾先后两次撰文评述“燕赵七子”——《无岸之河——“燕赵七子”的诗学意义》和《一种诗歌精神的延展与命名——再论“燕赵七子”的诗学意义》。郁葱在文中指出,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燕赵七子”比过去更开放,作为一个群体,比以往容。在对七个人的诗行逐一点评之后,他觉得七子都有作为一个诗人成熟的标志。
郁葱认为“燕赵七子”是河北诗歌精神的传承者,已经成为当代诗歌的标志性符号,对于河北诗歌乃至中国诗歌具有史学价值。在文章中,他将“燕赵七子”与古代的“建安七子”做对比,认为“燕赵七子”已经从“建安七子”那里顺承下来了一种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