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政府债务是世界各国政府常用的筹资手段,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政府债务也是“两刃剑”,它在解决政府财政困难或调控经济运行的同时,也使得政府背上了债务包袱,处理不当会引发财政可持续性危机,并波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政府债务问题上,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政府均面临着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均面临着财政风险与经济社会风险的平衡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于2021年成立“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中心借助于财政金融学院深厚的财政学和金融学学术积累,面向政府债务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与矛盾,凝聚各方力量研究其中的理论逻辑、实践运行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能够利用政府债务资金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从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现代社会,政府债务是世界各国政府常用的筹资手段,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政府债务也是“两刃剑”,它在解决政府财政困难或调控经济运行的同时,也使得政府背上了债务包袱,处理不当会引发财政可持续性危机,并波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政府债务问题上,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政府均面临着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均面临着财政风险与经济社会风险的平衡问题。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政府债务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减税和税基侵蚀等因素,各国税收增长乏力;另一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创,各国疫情防控、医疗救助等公共卫生支出大幅度增长,经济刺激计划也纷纷出台。财政收入端缩减和支出端的扩张,其结果必然是赤字增加和政府债务扩张。2020年全球整体政府债务是1970年以来债务增速最快的一年,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负担率平均高达120%,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3%,未来如何消化庞大的财政赤字、保持财政可持续性,各国普遍面临着严峻挑战。
当下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正开启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此征程中,政府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政府债务在其中不可避免地要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各级政府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近年来,我国陆续采取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2013-2020年,累计减税降费9.26万亿元。大规模减税降费改革一方面给企业减负,有助于激发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政府财力水平。各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财力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不断扩大地方一般性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发行,自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正式允许地方政府举债以来,地方债余额迅速上升,截至2021年10月,地方债存量余额约28.7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虽然在法律上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但是它在资产来源、运行机制、风险传递等问题上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不当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由此,地方债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其风险管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虽然同为政府债务,但比较中国政府债务与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债务,可以发现它们有着明显区别。其一,中国政府债务背后有着庞大的公共资产支持,并且其中体现经济利益的财力性资源占更高比重,这意味着我国政府掌握的可支配财力规模较大,资产变现和调配的灵活性较高;其二,地方政府债务大量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会形成相应的公共资产,这与许多国家将政府债务仅用于弥补财政收支缺口不同;其三,地方政府债务形态及风险传导机制不同,既有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一般性债券和专项债券,也有较隐蔽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而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国有企业、土地等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它所引发的债务风险扩散途径也具有更强的中国特色。
经济现象的解释离不开经济理论的指导,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学研究处于不断消化和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并试图用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指导实践。这颇有点像宋明理学家所讲的“理一分殊”,就是说天地间有一个理,而这个理又能在万事万物之中得以体现。经济理论似乎就是这个“理一”,经济实践似乎就是这个“分殊”。但是,事实不断证明,中国大地上发生种种复杂经济现象不完全能够用已有经济理论解释,它需要新的理论指引,作为与国家深层次的政治经济体制相紧密联系的政府债务,很难在教科书中得到完整的理论支持,对其运行规律的把握,似乎不得不到了“理殊分殊”时候了。
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于2021年成立“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中心借助于财政金融学院深厚的财政学和金融学学术积累,面向政府债务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与矛盾,凝聚各方力量研究其中的理论逻辑、实践运行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能够利用政府债务资金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从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1 公共债务的国际比较:规模、结构与可持续性
1.1 公共部门债务的规模和结构
1.2 国际债务规模和结构
1.3 疫情冲击下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
2 新中国国债的历史沿革、发展效应和可持续性
2.1 历史发展情况及作用
2.2 三次特别国债的比较: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2.3 国债的发展效应和可持续性
2.4 中国国债情况总结
3 中国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问题与挑战
3.1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的治理制度演进
3.2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规模及结构的演进趋势
3.3 新时代一般债务治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3.4 各省份一般债务风险的量化评级研究
3.5 典型案例观察
4 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整体画像与风险评估
4.1 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制度设计与演进
4.2 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整体画像
4.3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综合风险评估
4.4 专项债券融资经典案例分析
4.5 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4.6 治理展望与对策建议
4.7 本章所用分析方法的说明
5 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5.1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现状与风险分析
5.2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风险管理研究方法与思路
5.3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风险管理模型
5.4 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管理目标与重点
5.5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治本之道
6 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测算与解决途径
6.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涵义
6.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测算
6.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成因
6.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解决途径
7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历史演变
7.1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阶段
7.2 新中国成立前阶段的政府债务管理
7.3 新中国成立后阶段的债务管理
7.4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发展的特点
7.5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