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舜文化学史/走进释古时代丛书》主要梳理了古代和近现代有关虞舜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将虞舜作为一个文化问题的历史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便厘清如下问题:作为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历史真相;作为文化符号的虞舜在历史上是如何被不断铸造的;近现代以来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探索虞舜历史真相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学术成就;未来研究的学术展望。
《大舜文化学史/走进释古时代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清朝,古代文献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历史人物是五帝之一的虞舜。但由于他至今仍是史学界多数学者认定的传说中的人物,更由于文献记载的歧异繁复,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面纱至今还没有彻底揭开,围绕着他所争议的话题自然持续不断。四千多年尤其是三代以来,虞舜事迹的各种记载、不同诠释、众多争议以及各地不同年代出现的陵庙等纪念物,既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虞舜文化,也相应积累了颇具学术价值的虞舜研究学史。这部学史承载着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反映着中国政治特别是政治思想的变迁,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进程。
清理虞舜研究学史使我们看到,因为虞舜是传说中的圣帝名王的代表,因为记载他事迹的文献是多头传说即先民口述历史的汇集,因而从源头上展现的歧异就不可避免,进而使后世诠释出现歧异也是顺理成章的。再进一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万千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就更能有意或无意地根据需要任意编撰与改铸他的事功和形象,将许多后来人的思想和愿望附丽到他的身上。如此一来,虞舜就一步步脱离本真,成为一个负载着中国厚重传统文化血脉的文化符号,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的资源。研究、开掘、阐发、弘扬虞舜文化,不仅是构建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所必需,而且对于发挥和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虞舜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热潮:研究虞舜文化的民间社团不断破茧而出,与之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一个接一个地举行。与之对应或疑似对应的考古发掘一再展现新的成果,研究虞舜的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版面世,对各地虞舜陵庙的祭祀愈来愈升级为政府行为,而海内外的虞舜后裔更是不断聚会,祭先祖,修家谱,助公益,阐释着血缘情、宗族情、爱国情。乘着这股强劲炽烈的东风,湖南舜文化研究会和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顺势而为,先后合作于2009年和2011年编辑和出版了《虞舜大典》古代文献卷和近现代文献卷。这两部总字数超过800万的文献集成,几乎细大不捐地汇集了自先秦至2011年的有关虞舜的重要记载和研究资料,为虞舜文化研究学史提供了基础的条件。这一工程的完成,对于中国的学术史是利在当代、延益千秋的大贡献。对有志于研究虞舜历史和文化的学人来说,这是不能跳过去的文献。
然而,对于一般希望了解虞舜研究学史的读者来说,800万字的篇幅实在太过浩繁,读竟已经不易,从中理出清晰的脉络、寻出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更难了。为了给读者提供了解和认识虞舜、虞舜文化和虞舜研究学史的简明读物,笔者不揣浅陋,编著了这样一部《大舜文化学史》,从一定意义说,这部书也可以作为《虞舜大典》的导读。
《大舜文化学史》全书基本依时间顺序分为两编15章173节,近80万字。其中古代部分为一编9章131节,近现代部分为一编6章42节。书中几乎对所有记载和评论虞舜的文献都加以简介和评述。由于中国古代思想史和经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经书的笺注进行的,所以本书的古代部分比较多地摘录了各朝代经书“传”“注”“解”“释”的内容,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持经书注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不同“传”“注”“解”“释”之间的比较与核对。在每一时期内容的编排上,为了尽量照顾到经、史、子、集的顺序,有些人物的排列就不能严格按照生卒年的顺序了。为了述论的方便,有些节、目以书系人,有些节、目以人系书。经、史类多以书系人,子、集类多以人系书。对人与书的背景尽量作一简单的介绍,对有些不太重要的人和书,或该人和书的背景资料难以搜寻者,则予以从略。在每一章的最后设一节“综述与综评”,对该时期大舜文化研究学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加以简要述评,重点是指出该时期对虞舜的述评有什么进展和创新之点。《大舜文化学史》的近现代部分大体上依时间顺序评述“新史学”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和王国维的观点,接着评述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的观点,再下来评述1949年前在史学界比较活跃的吕思勉、钱穆、张荫麟、蒙文通、周谷城等老一辈史学家的观点。再后来是评述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人物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人的学术见解。篇幅最多的是对改革开放以后众多学者的观点的摘要和述评,这里涉及了150多位学者和他们的论著,凡在2011年前发表过虞舜问题研究论著的学者几乎全部包括在内。最后是从六个方面,即“虞舜的有无和时代定位”“虞舜的籍贯、葬地、活动区域及南巡问题…”禅让‘的有无和性质“”虞舜时代的考古学定位“”虞舜的历史功绩“”虞舜’明德‘的现代价值“”虞舜的历史影响“等,对近现代虞舜研究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和评论,算是对近现代的虞舜研究从学术上进行的一个初步总结。”虞舜研究的展望-可以看作全书的结束语,是笔者对未来虞舜研究的期待和向往。
半个世纪以来,我虽然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但先秦史尤其是考古学的功力和知识学术储备都严重不足。只是近几年来,由于参与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才有意识地读了一些考古报告和有关论著,比较多地接触了虞舜问题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仔细地研读了《虞舜大典》所收录的全部文章后,深感写一部《大舜文化学史》十分必要,于是在2012年提出立项并得到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的批准。山东省原副省长、政协副主席、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会长谢玉堂先生非常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的其他几位副会长毕泗生、袁庆宏、李鲁烟、高峰岗、王钧林、赵志刚等先生和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如惠荣荣女士等,也给予诸多帮助和支持,使我以三年的时光完成了这个项目。在本书即将付梓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支持和付出谨表衷心谢意!
《大舜文化学史》时间跨度大、内容繁复,涉及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等众多学科,以我的理论素养、知识积累和学术水平,深感驾驭之难。这里贡献给读者的只是自己涉猎这一领域的初步总结和思考,肯定有许多错谬之处,恳切期望得到学界同仁和读者的批评!
第一编 中国古代大舜文化学史(先秦至清朝)
第一章 先秦时期文献对虞舜的记述和评论(前21世纪~前221)
第一节 《尚书》的记述
第二节 “三礼”和《周易》的记述
第三节 《山海经》的记述
第四节 《论语》的记述与评论
第五节 《墨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六节 《孟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七节 《商君书》的记述与评论
第八节 《庄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九节 《韩非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十节 《荀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十一节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评论
第十二节 其他诸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十三节 《楚辞》中的虞舜
第十四节 诗歌韵语中的虞舜
第十五节 综述与综评
第二章 秦汉时期文献对虞舜的记述和评论(前221~220)
第一节 《尚书》孔安国传的记述和评论
第二节 《新语》《新书》《盐铁论》和《焦氏易林》的记述和评论
第三节 《韩诗外传》的记述和评论
第四节 《淮南鸿烈》的记述和评论
第五节 《史记》的记述和评论
第六节 《说苑》《新序》《列女传》的记述和评论
第七节 《论衡》的记述和评论
第八节 《汉书》和《白虎通义》的记述和评论
第九节 《法言》《越绝书》《潜夫论》《中论》《独断》《风俗通义》的记述和评论
第十节 郑玄《周易》《礼记》和《周礼》注的记述和评论
第十一节赵岐《孟子章 句》的记述和评论
第十二节 碑文、祭文和诗歌韵语中的虞舜
第十三节 综述与综评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对虞舜的记述和评论(22l~589)
第一节 《孔子丛子》《孔子家语》的记述和评论
第二节 《博物志》《拾遗记》《搜神记》《古今注》《异苑》《述异记》《金楼子》《齐民要术》的记述和评论
第三节 《刘子》的记述和评论
第四节 《论语集解义疏》的记述和评论
第五节 《帝王世纪》《高士传》与《水经注》的记述和评论
第六节 《竹书纪年》《晋书》《宋书》《魏书》《北齐书》《北史》的记述和评论
第七节 碑文、祭文和诗歌韵语中的虞舜
第八节 综述与综评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文献对虞舜的记述和评论(589~960)
第一节 孔颖达《尚书注疏》与《礼记注疏》对舜的记述和评论
第二节 隋唐子书的记述和评论
第三节 《旧唐书》《元和郡县志》《桂林风土记》对舜祭祀的记载
……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大舜文化学史(191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