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发展模式论》将社会主义保险理论同西方保险学理论相结合,以改革开放为基本点,以金融型保险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研究与数据分析,针对正处在逐步深化进程中的中国保险体制改革,提出了彼此联系、互为条件的“四大改革主线”和“四大政策目标”。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包括“保险与保险公司的性质职能”“保险商品论”“保险费支出的性质与来源”“保险需求与定量分析”“我国保险市场模式取向选择”等七章。本书是新中国第一位保险学博士,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教授林宝清的代表性学术著作。
适读人群 :高校学生,金融研究人 《保险发展模式论》首次出版于1993年,如今将近三十年过去,本书见证了中国保险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保险市场的飞速发展,其理论并未过时,对于实际存在“市场高垄断”“费用高水平”等深层问题也依然具有犀利洞察,兼具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保险发展模式论》一书是笔者于1991年12月2日答辩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博士学业的研究成果,应感谢我的第二任导师张亦春教授,他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也十分感谢江其务教授、邓子基教授、席克正教授、黄宝奎教授、潘德年教授和邱华炳教授,由他们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本书的修改至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意见。尤其是江其务教授,他在我的论文完成阶段就给予了许多指导与肯定。我还应该感谢郭晓航教授,他不顾年迈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内认真评点了全文并给予了有益的教正。
拙作在1993年11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本书所创立的以保险分配关系商品化为立论的“保险本位商品说”及其理论体系与保险经营风险控制计量模型,为1998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保险学》(魏华林、林宝清主编)所采用,该教材获2002年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已出至第四版;本书在2014年获评中国保险学会保险复办35周年“重大学术优秀成果”学术专著奖。
拙作承蒙商务印书馆雅爱,入选“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丛书而再版,幸甚至哉,诚此深表谢意!
谨以此书致敬先导师洪文金教授!
叹曰:一生学问,仅此一书,微之又微,慎之又慎;弃之不舍,示之则惴,时也是也,迂乎乐乎!
林宝清,1946年生,闽侯人,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货币银行学教研室主任,著有《中国财政金融年表》《保险学》等经典学术著作,创立了以保险分配关系商品化为理论基础的“保险本位商品说”及其理论体系。
上篇 商品论
第一章 保险与保险公司的性质职能
第二章 保险商品论
第三章 保险费支出的性质与来源
中篇 供求论
第四章 保险需求与定量分析
第五章 保险供给与均衡价格
下篇 市场论
第六章 我国保险压制的特点与分析
第七章 我国保险市场模式取向选择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