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很多年
这些年以来,每次着手准备一个新故事时,总会问自己:吕,这回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记得写《阮陈恩静》之前,我曾对自己说:我想写南音,这日渐被人所忘记的艺术瑰宝,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知道。于是写南音便不得不写泉州。而当书出来后,意料之外的是,我的读者不仅了解了这个传统古乐,还了解了我的故乡。
曾经收到过好些读者的来信,他们说,“阿吕,因为《阮陈恩静》,我来泉州旅行了。”“因为《阮陈恩静》,我将大学报在了闽南一带。”每每接到这样的信件,内心总是既欣喜又感动。
《阮陈恩静》是一个有岁月感的故事,于是在写《江海不渡》前我想:这回我要写一个时尚点的故事,那么通过这个时尚的故事我又能表达什么呢?后来我表达的是,一个人为了事业与梦想可以做出多大的努力。
而完笔之时,突然笑叹,两位女主角何其相像。在《阮陈恩静》里我想表达的另一个观点,不也是“一生努力”吗?同样温柔同样努力的两名女子,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跨越到二十一世纪,两种不同的人生,可其实两本书的女主角何其相似。
那么第三本必须写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女子吧?看过我故事的朋友或多或少都知道,二〇一七年结束了《江海不渡》的签售后,因要做《伦敦星光不散场》的再版,但我对那本书不甚满意,所以又将这个故事重写了一遍。这本书里的女主角,她大胆、热烈、坚定、勇往直前,我原以为她与恩静与素末都截然不同,可再版出来后,我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却发现,从根本上,芯辰与恩静、素末其实都是同一类女子。尽管表面上各自过着不同的人生,可本质上,她们都是坚定而努力的人。
得,我算是明白自己倾心的点了,大概正因自己是一个笨拙却不懒惰的人,所以总会下意识地在字里行间告诉你们,生而为人,为自己也好为家人也好,我们在这个时代里,总该担负起一些东西,付出一些努力。
那么这本书呢?除了“一生努力”之外我还能表达什么——在写《向海深处》的大纲前,我问自己。
《阮陈恩静》里写到了古典艺术与泉州古城,《江海不渡》和《伦敦星光不散场》里写了女子的努力,那么下一本书,我能不能传递点更深沉一些的东西?比如,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
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作者大概是把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都灌输到这个故事里了。”比方说,我希望自己拥有女主角那样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自己在经历过挫折与灰暗后依然像连心那样,对光明有着不懈的追求;希望风雨和抑郁过后还能看到彩虹——彩虹是存在的,真实地存在,可你是否看到了它?
我希望我看得到。
我也希望你能够看到,并帮助更多人看到。
每次写完一个长篇故事,心情都是轻松又微妙的。轻松自然是因为一段漫长而孤独的时光终于结束了。微妙是因为,停笔的那一刻,诸多情绪涌上心头。不舍,虽然不舍却真的要和书中的角色说再见了,虽然不舍但心里也真的觉得……这辈子再也不想写长篇了。
累透了。
可以说,这个故事我破了自己的纪录,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就和自己比啊朋友们),也从来没用这么短的时间写完过一个长篇小说。
今年三月,我上交了第一期连载。八月,我写完了这个故事。
写后记的时候我甚至还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把这个故事给讲完的,但一回想起自己与连心、与阿宇、与周家那些人的磨合、与吴子雄做斗争的那一段时间,只觉得天昏地暗。
那段时间大概每天都像个疯子吧?在喜悦与痛苦之间徘徊,他们哭,我跟着哭;他们笑,我跟着笑。我真爱他们啊,连心也好,袁遇安也好,阿宇也好,我想说我感觉这辈子再也没办法爱上其他角色了,但事实上我仍隐隐记得写《江海不渡》时,我还在朋友圈里大力表达过我对江禽兽的热爱。
好吧,事过境迁,就不再多表达热爱了。
只希望你们在看完这个故事后,心中能有所触动。至少看到那些在黑暗里走过一遭的人,原来在他们心中,也一直渴望着光明。
坦荡与磊落,挣扎与不屈服,我因爱你而爱世人,真是世间顶顶美好的品质啊。
愿你也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