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清晰展现了四种心理,《穷人》展现的是穷人心理,也可以说是可怜人心理,发掘人性中的怯懦与无奈。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他凭借这部小说在俄国文坛闪亮全场,引发新的果戈理的赞誉。穷人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在来来回回的信件中,男女主人公的困境有增无减,希望的微光渐渐暗淡,他们也从落寞走向绝望。
(节选)
人是一个奥秘。应该解开它,如果你毕生都在解开它,那你不要说损失了时间;我在研究这个奥秘,因为我想做人。1839 年,尚未年满十八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兄长写的一封信里写下了这句著名的话,每每论及作家创作特点时这句话经常被引用。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穷人》,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在践行揭秘的构想。《穷人》,无疑应和着时代的呼声,真实、自然、深入地描绘普通人的琐碎日常生活和情感是小说的核心内容。在小说主人公,尤其是男主人公的书信中,我们看到了彼得堡大街小巷的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办公室里各色人等的冷酷和温情,出租屋里不同房客的傲慢和卑微,父子之间的隔膜和亲情,等等。小说由此丰富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画廊,至少可以说,以书信体呈现的小人物杰武什金比普希金《驿站长》中的维林更丰富,比果戈理《外套》中的巴什马奇金更立体,彼得堡底层小人物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里有了自己的声音,开始讲述自己以及与自己类似的人的故事,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活。
紧跟《穷人》完成的中篇小说《双重人格》可以被看作前者的姊妹篇,作家在这里更深地进入一个小人物亦真亦幻的内心世界,全方位地展示出内心裂变的孤独之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双重人格》之所以可以被看作《穷人》的姊妹篇,是因为二者的主人公具有诸多共同之处:都是小官吏,都孤身一人、形单影只,都恐惧周围的人和事,都深切感受到同僚的鄙视,都渴望得到认可和肯定。同时,不同之处同样也是显著的,这种不同和差异使两部作品构成了相互充实和丰富的关系。《双重人格》的主人公更为可悲和无助,他从来没有被任何人需要过,从来没有机会向任何人倾诉内心的情感,他要说的话、希望表达的想法从来没有完整地表达过,的一次敞开心扉、酣畅淋漓地把某些秘密和隐私坦诚相告的对象是他的双重人小戈利亚德金,得到的结果却是对方的背叛和羞辱。双重人格的两重性,其一是显在的行为举止,其二是隐秘的、受到抑制的欲望和心思。现实中卑微怯懦、任人欺凌的小官吏戈利亚德金及其幻想中不择手段但讨同事喜欢、平步青云的戈利亚德金形成了撕裂。
人性复杂的原因之一在于人有冲动,俄罗斯人更是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擅长的是表现冲动的恶果,或如别尔嘉耶夫所说的冲动的岩浆。这种忘记一切尺度的冲动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不陌生的。在国外一度沉迷赌博、总是赌得身无分文、预支稿费也要赌、终至债务缠身面临牢狱之灾的经历,无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小说《赌徒》的现实基础和直接动机,是促使其思考冲动这个魔鬼的根本原因。小说《赌徒》的主题就是冲动、狂热、失控,各种形式的、忘记一切尺度的冲动、狂热和失控。小说《赌徒》还通过男女主人公纠结的爱情关系呈现了作家在其他更为著名的作品中的主题驯服吧,骄傲的人。
关注人性、深入洞察人性的复杂,甚至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反理性宣言的小说《地下室手记》。小说分为两个部分,个部分是地下室人絮絮叨叨的宣言,第二个部分是主人公以自身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个部分做注解。宣言的核心内容就是否定铁一般的定律二乘二等于四,即早已得到公认、无可辩驳的事实,主人公就是要撞破这道墙,哪怕头破血流。在环境决定论靴子比莎士比亚和普希金更崇高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反理性主义小说《地下室手记》回击了当时自以为是、自信满满地认为改造环境可以让人变得更好的论调,在作家看来,认识人的奥秘、改造人本身才是位的,而环境只是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已,甚至二者之间往往没有任何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穷人》《双重人格》《赌徒》《地下室手记》中清晰地勾勒了他的创作圆心 探索人的奥秘。综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可以说,作家倾其一生都在努力完成自己在少年时期设定的任务。
赵桂莲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文学三巨头之一,影响世界文学的重要作家。
译者:许磊然(19182009):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翻译有普希金、屠格涅夫、西蒙诺夫、马卡连柯等俄苏作家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