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的实践形态是形塑村庄治理逻辑与村庄治理体制建设走向的关键变量。不同的城乡关系形态决定了不同地区以村庄治理体制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村庄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的差异。处于并立型城乡关系下的中西部地区村庄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应该是重回“自治”。本书以上海、珠三角和苏南地区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村庄治理行政化改革对中西部地区不具有借鉴意义,它们的城乡关系形态分别表现为吸附型和融合型。吸附型城乡关系和融合型城乡关系都存在将村级治理行政化的内在需求。
杜姣,1990年生,湖南张家界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农村研究,重点关注农村基层治理。自2011年以来,在河南、四川、浙江、湖北、江苏、山西、陕西、上海、广东等十多个省(直辖市)二十余村庄进行驻村调研,累计驻村调研时间近500天。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有论文24篇,独立作者论文23篇,第二作者论文1篇。其中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农村观察》、《探索》、《北京社会科学》、《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篇,2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作为课题负责人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作为课题组成员共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