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怀抱》是一部散文集。全书共分《足印大地》《江河湖海》和《镜像世界》三辑,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拾掇江南风物,回顾童年生活,记述人生镜像。书中,江南的节气也多有呈现:惊蛰的花、立夏的果,书中也记录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可以见识作者的祖父、父亲、姑父等人,了解作者的童年、少年、青春,虽是凡人凡事,都是独特记忆。作者语言直白,叙述稳重,情感丰富,表达了对故乡土地的满腔热忱,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清明草》《江南的旧年》《地三鲜》《鄞江畔》《江河上下》《近海》《乡村捕食记》《立夏三美》《青春祭》《惊蛰之花》《老码头》……这些既是作者个人生长史,又是乡村发展史,既是现实田野,也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会议、沙龙、采风,无
论作协什么活动,我们都能
看到那个敦实的男人,他手
拿单反相机,跑前跑后,不
停地给大家拍照。不久,我
们的手机上就出现了我们自
己,大多形象光鲜,帅美过
现实中的自己。作家是个特
别自恋的群体,大家都愿意
被不实的形象骗,都很高兴
,都喜欢谦逊务实勤快的仇
赤斌。
一年前,仇赤斌调进了
机关大院,和我在一个食堂
用餐,多了碰面问候的机会
。2020年五一节前,新冠
疫情防控还未放松,去--
就餐的人都戴口罩。我打了
菜,刚开吃,就看见一片光
亮在走道上晃动。仇赤斌头
发少,长得很有个性,容易
辨认,我赶紧微笑招呼。仇
赤斌摘了口罩,端着餐盘俯
身对我说,朱老师,你给我
的书写个序。写序?我愣了
一下。在我意识中写序的都
是博学多才、德高望重的人
,我只会讲讲故事,虚构了
几篇小说,与要求相距甚远
,就回绝,说我不会写。后
来脑子转过弯来,向他推荐
博学且写序好的行家。请你
写是他推荐的,你们别推来
推b好不好,仇赤斌说。他
的身子弯得更低了。同桌的
食者都看仇赤斌,也看我,
我感受到仇赤斌的窘迫。随
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看
不得朋友的窘迫,只得冒险
应承下来,但也给自己留了
条后路,写得不行就作废,
另请高明。
仇赤斌点点头,笑了笑
,去找就餐的位子。我开始
食不知味,忐忑起来。原因
极简单,仇赤斌已经发表了
很多作品,本地日报、晚报
上的大量散文不说,想起他
发在《文学港》《牡丹》和
《大观·东京文学》上的长
篇幅散文,心里没法不发怵
。他的书是要走出去的,走
向域外,走向读者。他已备
有一桌佳肴,现在的读者眼
界高、口味刁,我害怕乱加
调料,会弄坏他的文学味道
。但已经答应,再难也得一
试。仇赤斌将《江河怀抱》
书稿送过来了,我先读书稿
吧。
“初夏时开车回老家,一
拐入村道,我就看到两侧青
青的稻禾,这是一周前种下
的。有的田地正在耕耘和整
理,一大群白鹭跟在拖拉机
后面,飞舞着、跳跃着觅食
……田还是这些田,田里劳
作的人少了许多,更多是机
械化操作了。想起昔日的劳
作,恍如隔世。”仇赤斌从
《我的田野》,开始了他饱
含深情的回乡之旅。《父亲
的罗家漕》《地三鲜》《鄞
江畔》《江河上下》《立夏
三美》……物产、人情、风
俗、故事,慢慢地展开了宁
波西南那方不大的土地上的
风情画卷,浓浓的乡情和乡
愁跃上纸面,像悄然绽放的
桃花,让人看了还想看。没
有设计,没有夸张,也没有
过多的自我陶醉,仇赤斌的
文笔朴素自然。抓泥鳅、捉
螃蟹、挑马兰,信手拈来,
趣味盎然;做金团、炒年糕
、挑地三鲜,挥洒自如,有
滋有味。读着读着,我渐渐
淡忘的故乡也出现在脑海里
。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我
出神、张狂,欢喜、忧伤,
故乡像锅放在旺火上的大杂
烩,把我煮得热血沸腾。我
经历了一次次情感的洗礼,
内心感谢仇赤斌给的“先睹
为快”。
“大姑父有一把二胡,他
高兴的时候就拉。有一次他
又在拉,说是什么《小河淌
水》的曲子,我在旁边听着
,他问我:阿斌,你听出小
河里流水的声音了吗?就像
我们旁边的鄞江水。那时我
小。哪懂啥音乐,觉得倒是
不难听,我反问他:大姑丈
,你能拉出河里小鱼的声音
吗?他一愣,停了弓弦,哈
哈大笑起来。”这是《潘家□
》中的一段。我读《清明草
》《潘家□》《青春祭》和
《老码头》,感觉到不一样
的风情。仇赤斌的笔法依然
自然朴素,但不再触景生情
、睹物思人,不再沿袭传统
的抒情模式,他把视角聚焦
到人生和命运上,将情感的
手臂伸得长长的,深情地抚
摸和抚慰历史的伤痕和悲苦
。大奶奶浮肿的形体白得刺
目,爷爷的旧床质地沉重,
姑丈的二胡越拉越忧伤,父
亲虽然没有叹息,但呼吸并
不轻松,永哥的老码头充满
沧桑。仇赤斌或关注一个地
域,不停地挖掘打捞,让清
泉在一口口深井里涌动;或
围绕一个立意,信马由缰,
任由情绪一波一波地荡漾。
鄞江和南塘河川流不息,那
片不大的土地宽广起来,阡
陌纵横。历史在变迁,世事
会轮回,人生有跌宕,仇赤
斌的笔触像一个老人,娓娓
地诉说着,写出了地域大散
文的气息。我在一些细节里
唏嘘,在阅读的间歇频频地
回眸和思索。
考究的老中医会在处方
后加入一个药引子,目的是
让药效快点抵达需要的地方
。读完《江河怀抱》,我平
静了,不再害怕什么。有一
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反正作品已经在这儿
,完整的处方已经在这儿,
序言顶多抵上个药引子,我
只写我阅读时的直观感受。
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仇
赤斌的文章趣足理明,情特
别浓,我对仇赤斌和那片土
地的情感产生了好奇。仇赤
斌生长在鄞江和南塘河的怀
抱,叙述的也是那方土地上
的人、景、物、事。我想答
案应该就在那方水土上,就
趁五一假期驾车去鄞江。我
站在古老的鄞江桥上望,鄞
江岸边民居古朴,行人悠闲
,江水平静,宛如一首舒缓
的歌。我没有发现仇赤斌在
江
仇赤斌,1973年生,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某机关单位就职。已在《文学港》《牡丹》《大观·东京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多篇。
第一辑 足印大地
我的田野
父亲的罗家漕
清明草
江南的旧年
地三鲜
第二辑 江河湖海
鄞江畔
江河上下
近海
乡村捕食记
潘家□
第三辑 镜像世界
立夏三美
青春祭
惊蛰之花
剡溪有三口
老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