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
本霍洛维茨(硅谷投资家,《创业维艰》作者)
1995年,我次读《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在那个年代,可没有什么博客或者TED(技术娱乐设计)演讲来告诉我们什么叫企业家精神。事实上,对于像我一样有志于创建和经营自己公司的年轻人来说,年市场上这类书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这种背景下,《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一书的地位乎传奇。所有的经理人都知道这本书。的投资者们会买来这本书送给创业者,硅谷满怀抱负的者们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所有人都满怀:英特尔的CEO(首席执行官)竟然会抽出时间来教我们创业的基本技能—如何管理。
这并不寻常,因为英特尔公司是科技领域的企业。它实现了有史以来企业伟大的变革:创建十年后,公司业务从内存转为微处理器。不仅如此,英特尔传奇性的精准精神,使其能够以度的自信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如果人们想雇用一位的运营经理人,去英特尔公司找吧—但想说服谁离开硅谷管理好的公司,可不是件容易事。
安迪格鲁夫本人也是一个传奇。他是在匈牙利长大的犹太人,他的祖先被德侵占,后被苏联占领。他移民到纽约的时候,完全不会英语,并且一贫如洗。他入纽约城市学院学,成功攻克语言关,并终取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母语非英语的他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工作时,用英语撰写了一本重要的半导体教科书。因此,在1968年参与创建划时代的科技公司英特尔之前,安迪就已被誉为科技先驱。1997年,《时代周刊》肯定了他堪称不可能实现的成就,并将他评为年的年度人物。
这就是《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一书如此非凡的原因之一。安迪格鲁夫,从一介草根到英特尔的领头人,竟然放下繁务,教授我们他的成功奥秘,并且完全没让人代笔—安迪亲自撰写此书。这是多么让人难以置信的礼物啊!
我拿到此书时,封面让我有些吃惊。在1995年版的封面上,安迪格鲁夫站在英特尔标志前。不同于任何我之前看到的CEO照片,安迪并未穿着西装,他的头发也并非一丝不乱,他也没有摆出双手交叉在胸前的强者姿势。相反,安迪格鲁夫穿着常上班的衣服,他的工牌还挂在皮带上。我反复观察那个封面:“那是他的工牌他拍封面照片竟然连工牌都没摘下来”
现在看来,那个封面如此。这就是安迪格鲁夫的踏实本色。他没工夫拍光鲜的照片来自我宣传。他为我们写下这本书,如果我们以他在封面上的照片好坏作为是否买书的理由,那将是我们的损失。他没有把时间放在如何拍照上,而是放在写作这本书上。他不仅仅是在讲课,他还把这些经验知识在逻辑和情感上行连接,并表达出来。我们可以从内心深处理解并体会他想表达的深刻含义。
章的开篇就让我感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冲击:“‘生产’包含什么”好吧,我很感兴趣。煮鸡蛋和建多少监狱会有怎样的联系事实证明,联系颇为紧密。《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开篇即教导我们,合适的设计的重要性,即使我们在处理人类这个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在处理人类这个的时候。
安迪还告诉我们如何用同样的原则理解社会该如何运行。无论我们怎样大声疾呼要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上大学,而不是误入歧途,无论我们怎样呼吁建造更多的学校,而不是监狱,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成果。事实上,反而适得其反。认识到复杂中存在的问题是一回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安迪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的工具。
多年来,我已经将《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视为真正的经典,有至少三个核心方面可以论证其智慧之处。首先,用一句简短的话来说,它深入浅出清晰地阐述了相关概念。其次,它坚持在旧的标准中发掘全新的管理理念或找寻全新的视角。后,大部分管理书都在尝试教授基本的技能,《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却在教导读者如何成就卓越。
安迪用如下经典公式阐述了管理这一概念:
经理人的产出=他直接管辖部门的产出+他间接影响所及部门的产出
这一公式表面看来很简单,但他点出了经理人和独立贡献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经理人的技能和知识只有从其管辖团队中获得更多的杠杆作用时,才是有价值的。所以,经理人,你是全公司了解产品的病毒营销(viralloop)模式的人,对但如果你不会有效地将这一知识点传达给企业其他团队,这将毫无价值。这就是经理人存在的意义。经理人不需要多聪明,多熟悉业务,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团队绩效和产出。
而获取这种杠杆作用的方法,正如安迪写道的:“如果一个人工作上毫无作为,只有两个原因:他要么不会做,要么不想做;不是没能力,就是没动力。”这样的角度会让经理人效地集中自己的精力。想要提员工的产出,所需要的只是激励和培训。别无他法。
描述到计划过程时,安迪用如下睿智之语结了自己的要点:“我已经看过太多例子,很多人意识到今的差距,并竭力找寻缩短差距的决策。但是今的差距代表了过去某个时间点上计划的失败。”希望这一简洁有力的洞察不要被年轻读者所忽视。如果你想理解开发产品的一个要素,则必须记住这一点,在过程初期所付出的努力将会收到十倍的回报,而过程末期所付出的努力则会收到十倍的负回报。
本书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描述了一个常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管理工具:会议。安迪引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古老的商业原则。他教导我们如何将开会视为首要原则,如何从展开一对一谈话开始。英特尔的CEO竟然会花时间来解释如何行一对一谈话,真有些不可思议。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事实证明,在经理—员工关系中,一对一谈话不仅是一个基本要素,或许更是一个经理人可以获取关于企业知识的佳来源,不行一对一谈话的经理人对企业动态的了解将非常有限。
安迪能从简单的表象深入事物本质。比如,人们在参观今的科技公司时,往往会惊叹于其悠闲轻松的环境,但很少有人会认识到为何如此。实际情况是,许多CEO只是随大流,而不会探究真正的原因,但安迪对此做出了的解释:
曾经有一位对我们管理风格感到困惑的记者问我:“格鲁夫先生,贵公司强调等主义的直观表达,比如上班可以穿休闲服,工作环境只有隔间而没有办公室等等,这些不会显得有些矫揉造作”我对此回应道,这并非矫揉造作,而是生存之道。在我们的领域里,每天都必须将知识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混合起来,他们协作产生的决策将会影响我们未来数年的前途。
就是用这种方式,本书得以迅速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它提出并解决棘手的管理问题。关于是否和下属做朋友的问题,安迪是这样回答的: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必须自我评判是否足够和恰。也许可以做如下测验:想象一下你要给一个朋友做出严苛的绩效点评,你会不会觉得有些尴尬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不要在工作场合交朋友。如果你坦然自得,你应该就是那种私人关系会加强工作关系的人。
通过分解过程,他让难事变得可控。
后,《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一书的力量在于,它培养的不仅仅是胜任型经理人,更是精英型经理人。
“工作成熟度”这一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部分对于我个人来说格外有意义,因为它教会了我如何在面试中提出有用的管理问题:“作为经理人,亲力亲为和放权哪个更好”
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足以筛选出的前5%的经理人,而淘汰那些从未深入思索自我能力的95%的人。如安迪所言,该问题的答案是看情况,尤其要视员工情况而定。如果员工对任务的熟练度不,经理人手把手培训就非常重要。如果员工足够成熟,那么适放权则更为恰。这一点安迪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下属的工作表现不佳。我的同事的反应是:‘就得让他犯错,这样才能学到东西!’”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该下属的学费变成由客户来承担。这是的。
也许能反映安迪格鲁夫管理特点的是后一章—“别等火烧眉毛才培训”。在所谓的知识经济中,管理者通常认为,他们手下的员工足够聪明,完全不需要培训。安迪对此做出睿智的解释来修正这种观点,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作为顾客在饭店里遇到缺乏培训,甚至基本的任务比如点菜都做不好的员工时,会感到非常诧异。从而他鼓励我们想象一下在复杂的工作中,如果遭遇未受正确培训的员工,客户将何等愤怒。后,他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即经理人只能从两个方面影响员工的产出:激励和培训。如果连培训也做不好,那作为经理人基本就算渎职了一半。
在整个这一章中,读者感受到安迪对于培训和教导的强有力的情感,因为归根到底—远胜于其他—他是一名导师……他为这个词做出了好的诠释。
读完《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数年后,我次见到了安迪。刚一见面,我非常激动,立刻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热爱。他用经典的安迪格鲁夫风格问我:“为什么”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问,我以为他会说“谢谢”或“很感动”之类的话,而不是“为什么”,但这就是安迪。他是在教导他人,是希望从每个学生身上发掘更多。
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混乱中我思索原因,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我读过的其他管理书都只专注细枝末节,您的书探讨的是真正的问题。”听到此话,大师表情放松了,和我分享了一则无价的故事:
你对管理类图书的说法很有意思。我的书架上满得没有位置了,所以我面前有两个选择:扔书或换个大房子。很容易选,但扔哪些书好呢然后我想到,就扔那些管理书吧!但是有个困难:几乎每一本管理书都是作者本人送给我并亲笔题字签名的,如果把这些题字都扔掉会让我很难过。所以我把每一本书都翻开,把题字页撕下来,然后把书都扔掉。现在,我有一堆很漂亮的题词页,并且也给好书腾出了空间。
我从未遇到过什么人像安迪格鲁夫一样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在为清晰思考定义标准和坚持相信有潜力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一无二的衡。谁还会像他一样,给作者立下这么的标准,你必须足够,才能将作品挤他的书架,而你又会感动于希望他能读一下你的作品,哪怕只留下你的题字页
2001年,我又一次见到安迪,我问了他关于时一批CEO告诉投资人企业依然坚挺但实际上业务不断下滑的事。一年前,拨互联网公司的泡沫已经破灭,我很诧异为什么那么多企业者都没有预见到。安迪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CEO们是在好消息出现先行指标或者坏消息出现滞后指标时行动。”
“为何如此”我问他。他以贯穿全书的一贯风格回答道:“想要成就卓越,你必须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因为卓越的定义就是,你在尝试做一件大多数人都不认为会成功的事。而绝大部分乐观主义者都不会关注坏消息的先行指标。”
但这一洞察不会出现在任何一本书中。我建议他写下这一观点时,他的回答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写下如何不遵循人性本质是多么浪费时间的事情,这就好比你试图否定彼得原理一样。CEO们必须是乐观主义者,这是好事。”这就是安迪格鲁夫。他具有令人惊艳的洞察力,能看穿每个人的每项弱点,尽管如此,他还是比任何人都坚信人的潜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愿意花如此多的时间来教导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多年来从安迪格鲁夫身上不断学,这是我的荣幸。《格鲁夫给经理人的课》的新读者能加入与我一起分享这份经验,我亦对此激动不已。我深深知道,你会热爱这本非凡之作,这本我所知道的的导师写的书。